武树滨是齐鲁名校长,2019年8月应上海安生教育集团董事长张梧华之邀辞去公职,加入集团并承担在济南市建设国际学校的重任。从公办学校来到民办国际化学校,他用5年时间带济南市安生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积极探索中国国际化教育之路。
武树滨
第一期 校长专访 学校在智解难题中应运而生
在济南市政府部门提出要建“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时,作为标配的国际学校和国际医院并没有应运而生。
这其中自有原因——还在十几年前,济南人大代表就已多次提交建国际学校的提案,可有关部门通过调研发现,济南常驻外籍人员只有两三千人,其子女就学者也只区区几百人,认为建国际学校的意义似乎并不太大。
所以,外籍人员子女只能在济南公办或民办学校就读。但学校课程体系让他们水土不服,迫不得已只好将孩子送到上海、青岛、北京等地上学,这又带来两地“分居”和往返不便的问题。
于是,一些外籍人员只好举家离开济南,也影响到外籍人员和外企的引进工作。
王文涛就任济南市市委书记之后,开始问询济南为何没有国际学校的时候,相关人员讲述了外籍人员来而复走的情况。王文涛书记认为,济南要建国际化大城市,就必须先行“筑巢”,不然,就引不来“凤凰”。他的这一前瞻性话语,让大家豁然开朗。
于是,2017年建国际学校提上日程;可王文涛书记2018年又调走。好在接任他的王忠林书记继续过问国际学校建设之事。在两任书记督导下,2019年9月,济南成立了国家自贸区,并由高新区管委会负责国际学校的建设。
管委会经过认真而深入的调研,决定由上海安生教育集团承担国际学校的筹建工作。
上海安生教育集团是国际教育的领航者,聚合了中外一流教育资源,融合中外优秀教学理念、手段、方式,致力于培养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学生。
此前山东省实验中学和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国际部都由其承办,取得了理想效果。
济南市教育部门及政府部门对其予以认可,于是新建济南市安生学校(以下简称“安生学校”)便拉开序幕。
1.办学之初 智慧的破冰之旅
序幕拉开,并非一路畅达,其中的困难,包括开始不曾想到的问题,往往横亘在前行的路上,如何知难而进、实现突围,不只需要勇气与人格魅力,还需相应的策略与智慧。
一是破解问题的两全其美方案。济南市外籍人员孩子上学人数少而引发办学成本高的问题。那么,是由政府部门持续不断地补贴,还是通过政策转化使其实现良性运营?
高新区管委会经调查研究,采取了一种非常智慧的策略。即由政府部门划拨一块土地作为教育园区,委托国企负责项目建设,由上海安生教育集团租用办校。
这是一笔不小的租金,在济南这样的二线城市办国际学校,连年亏损很难维持下去。
为此,高新区管委会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由上海安生教育集团在教育园区内再建一所K12民办学校,其盈利所得用于补贴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政府部门不用投资,国际学校又能正常运转,自然可以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这样办学,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校长不用再担心资金缺失和亏损,只需一心一意做好学校管理与教学。如果两所学校在这个110亩地内共存,公共资源共享,就解决了资源浪费和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是让学校办学和课程开设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如何将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办得既符合国家政策,又让外籍人员感到情在理中?上海安生教育集团非常智慧地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办学园区内设有幼儿园、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和安生学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校长是执行校长,拥有教师的聘任权、评价权及课程建设权。
但有两项权力在总校长武树滨手里:一他是安生学校校长,又是园区总校长,有权对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进行监督。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所有日常经费使用审核、年度预算制定等也要经武树滨审批后方能实施。二签字权,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校长有权聘请教师和选用教材,但决定权在总校长这里。一般情况下,武树滨会尊重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校长的权利,但发生争议时,决定权就发挥了重大作用,保证了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办学始终符合国家政策要求。
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大部分学生父母一方或双方是中国人,他们大多有让孩子学汉语的要求。
独立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想开好中文课比较困难,在上海安生教育集团则不然,集团把语文课分成两类:母语系汉语者,就学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纯外籍孩子,母语不是汉语,则开设国家认可的国际汉语课程,也由中国教师来教。所以,所有课程的开设都不会偏离国家政策要求。
武树滨说,如此而为,既解决了办学资金问题,又实现了资源共享;既解决了教材审核问题,又保证了聘用教师的合法性、合规性。
2.中外办学的融合、互补和共赢
济南市托马斯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有110多名外籍学生,他们使用的课程是国际小学课程——IPC课程,其特点是综合性强分科性弱;我们的国家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法等学科泾渭分明,相对来说,综合性略弱。同在一所学校,中国小学生汲取外籍学生所学课程综合性强的优长,外籍学生则从中国分科课程中取其营养,二者有了融合之势。
安生学校有1600多名学生,其中110多名来自12个国家的外籍学生和海外华人华侨子女,40多名港澳台籍学生。他们在生活习性、文化风俗、语言文字、思维方式等方面各不相同;学生之间有差异,更有融合,这让学习与生活等呈现出和而不同的样态。在这个“联合国度”里,学生拥有了更宽广的视野与不同一般的境界。正是近4年来的碰撞和交流,安生学校在办学体制上不断摸索,解决了一系列相对棘手的问题。
一是中国人照样可以开国际课程。
中国的国际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学校大多采取“拿来主义”,上海安生教育集团是较早将美国AP课程引进国内的单位。第二阶段,随着对国际课程的熟悉,国际学校开设国际课程时进行了本土化创新,使国际课程本土化。现在安生学校的国际课程已进入第三个阶段,建立“中西融合,以中为根”的属于自己的国际课程。
首先建立了被世界名校认可的考评系统——AST,依据考评体系标准,明确了以中国国家课程为基础,适当借鉴西方教材的可取之处,使课程体系更完善,适合中外两类学生。中国课程不只适用于中国学生,也适用于外籍学生。
二是将中外教师有机融合。
中国学校管理教师多靠情怀和制度,我们强调无私奉献、文化建设等;而管理外籍教师基本上靠合同制。两种管理理念与方式的不同,给予安生学校一定启发。
比如学校下午5点半放学,学生离校后,教师开会到六七点甚至更晚离校也非特殊个案,他们也不会认为违背什么规定。但外教则不然,5点半放学下班,他准时离校。学校开会要预先告知,不然他们认为学校侵占了其私人时间。
再如某个教师因事请假,向主管领导说明情况即可。而外籍教师首先看合同,强调的是有没有自主权。安生学校规定外籍教师一年有10天病假时间,前提是提交医院开具的假条。所有外籍教师严格执行此规定,若请病假,一定会到医院开具假条。
武树滨从中外教师的差异中,充分考虑外籍教师的诉求。在对中方教师的管理中,也要建立规则和合同意识;对于外籍教师,要引导他们深入了解和融入中国文化。于是,安生学校教师管理工作建立了一种新的现代文化体制。要尊重每个人,强调教师在有限时间里高效高质地完成任务。同时,教师会议及活动,除极特殊情况外不能在上班时间进行。正是因为有了二者的融合,才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国际学校的管理之道。
三是为未来做好准备。
学生未来发展如何,是武树滨一直思考的问题。武树滨从公办学校辞职来到国际学校,有“士不可以不弘毅”之志。让学生为未来而学,不是一句大话与空话,因为他认真地分析了国际国内的形势,认为现在的孩子,应当成为未来时代的精英之士。所以,安生学校办学的目的不是有多少学生考入世界名校,而是让他们从小立大志,即使到国外求学,也一定是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培养学生,要考虑到他们既要具备世界眼光与国际思维,又要有中国情怀。在他们大展宏图时,面对世界强国,既没有高高在上之感,更没有卑躬屈膝之态。武树滨将“安生学校”中的“安生”二字解读为“安鸿鹄之志,生报国之心”,使其有了更深厚的意义。身在安生学校的教师乃至学生,认为武树滨的鸿鹄之志绝非一厢情愿的空想,定会在未来化作一种理想现实的。
依托上海安生教育集团强大的海外资源及美誉度,安生学校与世界多所知名高校长期合作,如STEAM特色课程,剑桥大学面试官面试,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教授亲自给学校教师培训、给学生担任导师等,在安生学校都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