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正文

山东“双一流”高校建设的这六年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2-07 09:53:58
听新闻

  近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赴山东省调研教育发展情况时强调,要着力深化“双一流”高校建设。

  从2016年启动“双一流”建设至今,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已步入快进模式。六年来,山东“双一流”高校建设历经了怎样的变迁?

  从启动建设到全面起势

  六年前,赶在2017年新年钟声敲响之前,教育部对外发布了“双一流”建设的实施办法。这标志着继“211工程”和“985工程”之后,又一个以国字头命名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开始进入正式实施阶段。值得一提的是,“双一流”建设的遴选条件引入了“滚动淘汰机制”,这意味着资金投入将不像过去那样只面向特定高校,原本不属于“985”“211”的高校也有机会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

  紧随其后,山东省人民政府于2016年12月26日印发的《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的通知》指出,推进我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一方面积极支持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驻鲁部属高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工程,力争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或世界前列;另一方面积极支持省属高校争创国内一流,力争一批学科进入国内领先或世界一流。

  以5年为一个建设周期,将立项建设学科打造成为我省高端人才集聚地、科技研创发源地、创新人才供给地,形成标志性成果。这意味着山东“双一流”高校建设正式拉开帷幕,自此持续加大对“双一流”建设的投入力度。

  根据安排,山东将对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的部属高校,按国家要求予以相应的配套支持。那对于省属高校“双一流”建设,山东又该如何推进?

  具体来看,2017年,山东省财政下达高校“双一流”建设奖补资金7.3亿元;2018年,山东省级财政下达高校“双一流”建设奖补资金7.15亿元;2019年,山东省财政下达高校“双一流”建设奖补资金12.3亿元。如此大的资金投入,重点用于对全省32个一流学科给予奖补,支持学校进行学科平台建设、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运行等。

  山东省32个一流学科分别是:青岛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工程学、化学;济南大学材料科学、化学、临床医学、工程学;山东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机械工程;青岛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学;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山东农业大学作物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园艺学;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药学;山东师范大学生物学、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曲阜师范大学工程学、中国史、数学;山东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学;聊城大学化学。

  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3月,我省高校进入ESI学科前1%学科数净增22个,达到了65个,其中省属高校净增21个,达到36个。这也意味着,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双一流”建设已全面起势。

  同年4月,山东在发布《关于推进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时指出,我省高校综合实力和学科竞争力处于国内中游,而打造一流学科是打破我省高等教育有山无峰局面的关键之举。

  不仅如此,我省将在前期省一流学科建设的基础上,首先启动学科“筑峰计划”,直接对标国家一流学科立项标准和国家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按“培育国家一流学科”和“培育A类学科”两类项目组织实施,加大投入力度,实施强化建设,目标直指下一轮国家一流学科增列和第五轮学科评估。

山东“双一流”高校建设的这六年

  正式进入“2.0时代”

  如果说2019年是山东“双一流”建设全面起势之年,2020年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则步入了快进模式,“双一流”建设正式进入“2.0时代”。

  2020年12月,山东省教育厅发布“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名单,经过两轮评审,结合山东产业发展需求,确定省属高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15个。本次公布的省属高校“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中,分为“冲一流”建设高校和“强特色”建设高校两类。

  其中,7所“冲一流”建设高校分别是: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济南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8所“强特色”建设高校分别是:曲阜师范大学、山东财经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理工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烟台大学。

  根据相关方案,列入建设计划的高校,在建设过程中可享受多方面的配套支持,例如省财政给予相应经费支持;在省级学科建设项目和非竞争性省级重大科研计划、平台建设等方面优先布局。以5年为一个建设周期,对中期考核不合格的,减拨或停拨建设经费,责令限期整改;对期满绩效评价不合格的,减少年度“绩效拨款”经费。

  首轮“双一流”建设2016年启动,至2020年结束。

  不久后,备受关注的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于2022年更新公布。其中,山东3所高校8个学科入选,分别是:山东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新增)、数学、化学、临床医学(新增);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水产;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记者注意到,相比五年前第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中山东新增两个学科名单,分别是山东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及临床医学专业。

  同年11月,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动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指出,将实施一流学科建设“811”项目,支持数学、海洋科学等8个现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创建世界一流学科。年底前确定10个左右优势学科冲击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确定10个左右潜力学科打造冲击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的后备梯队。

  从整合到融合,高校重组“1+1≥2”

  2022年底,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科技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以“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为主体,建设10个左右山东省科教融合协同育人联合体。瞄准前瞻性、颠覆性技术创新领域,大力推进跨学科研究,布局一批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专业,培养一批学科交叉人才。

  据了解,建设10个左右山东省科教融合协同育人联合体是山东省未来五年的目标,牵头的四所高校分别是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山东农业大学,联合体的建设将按照“实现一个批复一个”的原则进行,助力推动产业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去年是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科教融合五周年。五年来,该校(院)持续推进以资源整合为基础的物理融合、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制度融合和以凝聚共识为标志的文化融合,科教融合不断走向深入,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党委书记王英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依靠教学、科研‘双轮’驱动,我们始终坚持一套领导班子、一套管理体系,坚持保留并充分发挥学校、科学院两种体制、两个平台及渠道的优势,坚定不移推动改革创新,通过5年来的探索实践,目前科教融合已步入快车道。”

  如何改,怎样做,既没有现成路径可供参考,也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唯一的优势是,原齐鲁工业大学拥有完备的学科专业,山东省科学院拥有强大的科研平台、人才团队以及若干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研究机构,这是科教融合的核心资源。在科教融合过程中,亟需一种新型的治理机制,将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真正的办学优势。

  据中青报此前报道,随着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能源动力与工程学院等5个“科教融合学院”试点成功,2021年,该校(院)按照“能合则合,能融尽融”原则,全面实施学部制改革,整合学科领域相同或相近的教学科研单位,成立14个实体化运行学部,统一发展规划和目标任务、统一人力资源、统一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统一考核评价。

  科教融合以来,该校(院)的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实现了由数量向质量、规模向效益的转变,先后全职引进博士及以上各类人才571人,专任教师博士比由38.1%上升到65.8%。

  截至去年9月底,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环境学及生态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校(院)学科建设再次实现新突破。截至目前,校(院)共有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环境学及生态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无独有偶。去年初ESI最新数据表明,随着免疫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已有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化学、免疫学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进步速度进一步刷新。

  山一大ESI排名是怎样跑出了加速度?原来,近年来,该校坚持优化学科布局,坚持学科分类建设,设置高峰、优势、特色三类学科,三类代表性学科皆取得不俗成绩。其中,临床医学学科作为山东省高峰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连续7年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居内地排名21位、独立医学院校第9位,稳居“前十”。

  在迈向深度融合推进一流大学建设进程中,山一大着重进行了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向创新力不足问题“开刀”。

  重新组建的山一大实现了从整合到融合“1+1≥2”的开局,变科研优势为学科优势、资源优势为办学优势、融合优势为发展优势,进一步实现从融合到聚合发展,不断加快“双一流”建设的进程。(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巩悦悦)

[ 责任编辑:姚奕骁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