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9日至15日,由教育部确定为首个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系列家长“应知应会”宣传语,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语句,普及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和知识。
如何更好品读家长“应知应会”,深刻领悟其精髓,让其成为家长身体力行的指导理念?跟山东师大中建长清湖实验学校一起看济南教育教学研究院教育资源建设与课题研究部秦涛老师的解读。
宣传语解读(一)
父母承担家庭教育主体责任,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父母承担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容易被很多人理解为“教育子女是父母的责任,天经地义。我以为这句话的深层用意有二:一是不回避现实生活中“生而未养、养而不教”的家庭问题,提醒年轻父母不能把孩子交给老人或保姆,一推了之。孩子与父母建立牢固的情感链接,形成稳定、安全的依恋关系,才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二是呼唤那些缺席孩子成长的家长尽快回归,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父母积累抚养资本、教育资本的过程。
亲情陪伴比物质给予更重要。所谓陪伴应该是高质量的有效陪伴,不是鲜有交流的呆在一起,更不是和孩子一起看看电视、玩玩手机,而是用心相处,家长能够感受着孩子的感受,痛苦着孩子的痛苦,快乐着孩子的快乐。
宣传语解读(二)
言传又身教,教子亦教己
家庭教育领域有一个值得人深思的“笑话”: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如果父母能够做得到,那父母就会变成圣人。其寓意就是指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滔滔不绝、理直气壮,但经常忽略对自己言行举止的反思。
教育孩子不容易,教育自己更难。现实生活中,有部分家长用自己的经验代替孩子的成长,用自己的成功压制孩子的选择,这类家长经常使用的话术就是“我就是这么过来的,你听我的没错!”也有部分家长更容易通过对孩子的管控,来弥补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力感,这类家长常挂嘴边的口头禅是“我是家长,你就应该听我的!”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充分尊重中国式家庭的传承和延续特点,基于家长群体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加入“促进”两字,法律约束的主体对象就由家长变成了各级政府、学校和其他社会机构,这既利于法律的落地实施,也是对家长行使对子女的监护、养育、教育权利的最大尊重。
“言传又身教”是家长教育孩子的具体方法和路径,家庭教育最高境界就是父母行不言之教,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子亦教己”,呼吁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能够时时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宽容理性地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避免仅凭“想当然”的主观臆断,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
教育的目的是支持孩子,不是控制孩子。有时候,家长放弃的“权利”越多,孩子就会越可爱。
宣传语解读(三)
家校密切配合,共育时代新人
所谓“配合”意味着没有主次之分,彼此平等,互利合作。家校密切配合,是两者之间优势互补,相互支撑的过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具有独立品格、会学习、能思考的人,这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衔接、多方互动,把前者的知识传授、思维训练与后者的品德塑造、习惯养成有机结合,融会贯通,才能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任何一方的作用被放大或轻视,都会让教育目标发生偏移,让孩子的健康成长留有遗憾。“双减”政策的大力实施,就是矫正“分数至上”的短视、功利思维,为学校教育松绑,为家庭教育赋能,让二者回归应有的状态。
新时代的家校密切配合,应该以消除学校和家庭育人理念的差异为前提,以相互理解和尊重为基础,既要理解学校面向大多数的共性教育要求与特征,又要尊重家庭的传统价值观念与认知,呈现出多元开放、兼容并蓄的姿态,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努力构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教育生态。(来源:济南教育教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