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暗红稀四月天,研修提高正当时,特殊时期,特殊的学习方式,哪怕是在方寸小屏之前,也要倾尽全力确保课堂的高效。根据潍坊市寒亭区初中线上观课议课活动安排,4月7日下午,山师英才李颖老师执教了一节线上公开课——《老王》。潍坊寒亭区教科院语文教研员沈玉姗院长莅临云课堂指导,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尚杨,副校长郭光明以及全体初中部老师共同参与了此次听评课活动。
1、线上“7V”,精准教学
李颖老师依据7V教学模型,设计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由浅入深。以剧组翻拍杨绛先生的文学作品《老王》为大背景,通过情景导入法,学生化身为微电影导演进行深入地研读文本,交流学习。
“V挑战”环节抛出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热身快速进入语文课堂。
“V感知”环节师生共读学习目标,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学生进行“靶向”听课。
“V精讲”环节分为三大板块,层层递进。先通过完成板块一(主要人物角色的确立——建立人物资料卡),学生对文中老王的苦与善,作者的善良、同情等有了初步认知与把握,再自然流畅过渡到板块二(特写镜头的捕捉——品析关键词汇),通过分析文中“三轮”“镶嵌”“直僵僵”等关键词汇,折射出词汇背后的深刻意蕴,学生自己寻找关键词汇,一起交流分享,对人物、对情节也有更深刻的体会,开麦分享自己的见解,进行“V互动”,思维的火花摩擦碰撞。最后,大家一起合作交流完成板块三(情感的渗透和升华——探究作者心怀“愧怍”的原因),对文章情感和主旨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体会到了作者以善良呼唤真情,老王以善良回报善良等纯美人性,同时也能深刻意识到在一个社会中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对学生的价值观有了正向的积极的引导,这正是“V德育”的渗透。
“V练习”环节建立在《老王》微电影顺利上映的基础之上,学生作为导演来为平凡的老王写颁奖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且对人物形象的思考会更加深刻。
“V评价”环节学生对自己作为导演的工作进行打分,五星评价,自我量化,分析不足并及时解决。
课后李颖老师对本堂课进行了教学反思:
1.对学生的追问与引导不够,学生只是停留在浅层次的理解上,老师应不断发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问题的答案。
2.“V精讲”环节进行过快,探讨交流不够细致。
3.对课堂的把控不够,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课堂出现的矛盾,不能进行巧妙地引领与指导。
2、专家助力,提高技能
沈玉姗院长对本节课进行了深入指导并提出了宝贵的评课意见:
1.肯定了《老王》这节课在教学环节上的完整性,且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2.肯定了李颖老师能抓住关键点进行教学,通过“三轮”、“镶嵌”等关键词汇,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进行文本的深入解读和思维的扩展。
3.对文章情感和主旨的解读要再透彻一些,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如在分析作者感到“愧怍”的原因时,除了分析到作者没有下楼去送老王,没有请老王进来坐坐等,还应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出作者反思自己一直充当给予者,却从未接受过老王的回馈与无偿的帮助,作者为自己的自命清高、不解人意而“愧怍”,而这正体现了知识分子可贵的自省。
4.在学生自评环节,评价标准要与学习目标相吻合、相对应,通过评价学生反思自己是否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调整后续教学内容和执教思路。
在沈院长的指导下,老师们受益匪浅,豁然开朗,明确了今后教研的重点和方向。
3、校方评课,积极回应
英才学校副校长郭光明主持云端课堂教研会。他对沈院长的精心指导表示感谢,对语文学科以外教师跨学科听评课的教研热情表示赞赏。
英才学校校长尚杨对沈院长一直以来的云端陪伴再次表示感谢,对“四象限”议课模型进行解读,对李颖老师在“7V”教学变式引领下的实操运用以“四象限”议课模型进行点评。
方法值:提炼规律&授人以渔
学科教学,“鱼”与“渔”并重。本节课,“抓住关键词感悟人物品质”的阅读方法植入较为到位,建议继续挖掘“铺垫”的写作方法,辅以同写法名篇拓展阅读,以扩大学生阅读收益。
动力值:为每个大脑安上“发动机”
一堂课若吸引人,就会让学生还没感受到时间就下课了。本节课,任务驱动尚可,但问题均来自于老师。建议设计质疑环节,用学生的疑问推进阅读,以增进自我驱动下的自主学习。
意义值:知识续航&人生续航
每节课都要考虑为学生的知识基础或未来生活奠基。本节课,结合人物散发出来的优秀品质,链接了感动中国人物以及疫情下逆行而上的精神巨人,有效发挥了课文承载的人文性功能。
密度值:“要素+层次+环节”紧凑科学
每节课,都要争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吃饱、吃好。30分钟的网课,要素取舍合理,环节紧凑有序、阅读氛围从容,但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可采取“以课文带名篇/名著”的方法拉开教学层次,增加有效密度。
4、以研促教,裹挟提升
每位跨学科听课的老师也按照“四象限”议课模型,对李颖老师执教的云端语文课进行评议尝试。
评课教师——孙源利
1.密度值:李老师以“我是小导演”为主线,衍生出与此相关的几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剖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的深层内涵。整节课环节完整,节奏紧凑,但精讲环节用力比较平均。
2.方法值:本课教学难点是探究作者对老王心怀愧疚的原因,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叹息和伤感之情。这里在处理的时候李老师由于时间关系只是点到为止,学生在不了解时代背景的情况下,很难与作者产生共情。那么在老师解读后,就需要引导学生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注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再读文本,才有可能体会到作者的心情。
3.动力值:本节课李老师在与学生互动时,学生在回答的时候带着疑问或者不确定的语气,而李老师总是非常耐心的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大胆开口表达自己的看法。
4.意义值:《老王》一文是用作者的善良去体察不幸的老王的善良,作者一直都在用自己的善良极力地帮助老王,希望老王的生活能好起来,但最后作者却说“这是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之情。”这本不应该有愧疚之情,但也正是这愧疚之情,才是作者最大的善良的表现,李老师在设计这一部分内容时抓住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让学生在作者的反思中发现自己,在发现自己中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关爱不够,对不幸之人的尊重、平等观念不深,从而使学生的感知更敏锐,情感更丰富,情趣更高尚。
评课教师——于敏
1.动力值:首先李颖老师在课前以微挑战的模式,让同学们大声朗读文章,并分享自己的感受达到了对文章的初步了解的目的。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打破传统语文讲授模式,以新颖的导演拍摄的形式,首先任务一,研究人物资料卡,从职业,外貌,家庭,结局等多个方面进行人物的充实,二是对杨绛先生对老王的态度的研究。三是微镜头里对于文章关键词的体会,让同学们变成小导演去找寻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和看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令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2.方法值:在听李颖老师讲授这节课的时候令我深受感触的是讲一篇研究人物情感的枯燥的课文,用一种新颖的方式呈现,在对人物进行了解时,用资料卡的形式呈现,一一对应,从朗读全文分享感受,到任务资料卡,再到微镜头里的关键词,一次次在文中穿梭,从初步了解到逐句刻画人物再到抓关键词体会,我想这不仅仅是一堂课的内容,让我觉得对一篇刻画人物的文章原来可以从这样的角度来探究。
3.密度值:从微挑战的朗读,分享自己感受,到微感知,我是小导演,把传统的一节语文课,用三个小任务的形式环环相扣,从面到点,层层递进,每个环节都很紧密。
4.意义值: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通过对老王的刻画,对杨绛先生对老王的态度,角度下的对比,都让同学们,体会到了善这个字,不仅存在于大爱之中,也存在于小人物身上,另外李颖老师在练习里展示的疫情期间无私奉献的大白,扫雪的爷爷等人物事迹,都让同学们对人间至善有了更广延的理解和感受。这对于正在形成价值观的青少年来说,是一节很有意义的关于“善”的感受。
特殊时期,特殊的学习方式,但爱与担当从未缺失,在追寻理想课堂的过程中,我们会看到更加美丽的教育风景,当战“疫”胜利的时刻,让我们相约校园,共赏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