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时隔8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相比于8年前,以物理知识传授为主,这次的讲课涉及多学科融合,很多的知识点是跟当前的高中生所学同步的。在济南,山东省实验中学与济南西城实验中学也在同步上课,由学科老师现场“划重点”。
课前做“泡腾片实验”预习,课后及时划重点
在山东省实验中学,15:20,创新班的学生就来到致德报告厅这个“大教室”,等待“天空课堂”的开启。这次课堂的特殊之处还在于,会由他们的物理老师邓珍全程为他们划知识点。
8年前,邓珍就全程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一课,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次“天宫课堂”,在直播开始前,邓珍也结合8年前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们预习,同时,根据今年的“课表”,将她认为比较有意思的“泡腾片实验”进行了“地面版本”演示。
今年的“天空课堂”中,约60分钟的授课中,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邓珍告诉学生们,2013年,太空授课围绕的关键词是“失重”,今年,在物理上共涉及几个知识点:失重、超重,角动量,表面张力等,这几个知识点与高中生所学物理知识非常贴近,其中,失重、超重是高一所学知识,表面张力是高二所学知识点,角动量是高中拓展知识。
同时,邓珍也提到,此次太空授课也由8年前的以物理知识为主转变为学科融合,比如,会有生物上的细胞学知识与化学上的泡腾崩解原理。
不是单纯的灌输知识,重在启发孩子们的兴趣
在太空授课之后,三位航天员授课的内容是否有望成为未来考试的重大考点,也引起诸多遐想。对此,中国科技馆科普讲师团副团长陈征表示,并不希望去进行这样的延伸。航天员的太空授课内容,对孩子而言是一种启发,就是希望用实验的方式,用天地互动的方式,去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这也是这次太空授课很重要的作用。
“它并不是单纯的灌输知识,在看完这些实验的内容后还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再去探索还会发生什么,让孩子们在地面上去尝试更多可能的方案。让孩子们去了解这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
“我虽然给学生们划了知识点,但并不是仅仅想让学生们记住这些知识点,作为一名物理老师,通过‘天宫课堂’让学生们相信物理知识是有用的,让他们从考试本身转移到关注真理探究上,这是我所希望的。”邓珍说。
学生们显然也有这样的所获和成长。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一2班学生史为鉴告诉记者,他平时对生物感兴趣,对“心肌细胞”也有所关注,并曾专门钻研过。“跟我预想的很不一样。”史为鉴说,理论学习中,他认为心肌细胞是比较“脆弱”的,宇宙的温度不适宜其生存,但眼见到的真实却是推翻了他的预设,此外,在太空实验中,他也发现,实验严谨的重要性:“不能有差不多思想。”
济南西城实验高中航空班学生用蓝色信纸书写自己的梦想 实习生宋嘉祎摄
被三位“学长”圈粉,也想在太空留下自己的脚印
济南西城实验中学航空部主任刘荣权告诉记者,他们专门让航空班的学生同步观看“天宫课堂”,因为讲课的是这些学生的“学长”。“这些学生未来也是要守护祖国的蓝天,从事空天事业,所以这节课对孩子们的后续发展有终生难忘的意义。”刘荣权说。
“以前我以为在空间站的生活只是睡觉、研究、记录,实际上看到的航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航空班的刘济聪告诉记者,在课本上,很多知识都会告诉他“中国空间站非常伟大”,不过,停留在书本上的话只是在他心里留住了一个概念,“对我们航空班的学生而言,这次太空课堂就像是我们的活课本,带领我们真正看到了航天员的生活环境,也深入了解了中国空间站,看完后,我真的非常希望成为一名航天员。”刘济聪还发现在太空里受微重力影响,身体体能会有所下降,他决定要更认真锻炼身体,增强心肺功能。
航空班的李君豪也称,三位“学长”展示的太空环境让他对太空生活充满了憧憬。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在太空中留下他的脚印。(来源:济南报业全媒体 赵世彩 宋嘉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