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正文

缘结母校六十年——文艺评论家邹卫平回忆就读济南市经五路小学的难忘经历

来源: 文化视界 2021-09-23 10:32:08
小学是系好、系正人生“第一粒纽扣”,濡染人生底色的地方。文艺评论家邹卫平回忆结缘母校六十年。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人最难留是时间。我们自1961年秋进入济南市经五路小学读书,不知不觉中已整整过去了一个甲子。当年稚气未脱的小学童,如今都已成了享受着退休生活的老年人。五年的小学经历,时间看似不长;但纵然人活百岁,又能数出多少个五年呢?况且,小学是系好、系正人生“第一粒纽扣”,濡染人生底色的地方。小学阶段也是终生学习的现代人的始发站、起跑线。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值得人回忆和铭记。

由于历史原因,我觉得我们在小学时期的这一届:

是幸运的一届

幸运在,1961年是新中国从“三年自然灾害”中走出来的一年,“二五计划”即将结束,党和国家开始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正轨。

幸运在,学校于两年前的1959年被定为“山东省重点小学”,1960年又被定为涉外单位。所以,当我们入校时,母校无论师资力量,还是教学设施、教学秩序、教学质量等都处在从建校以来到“文革”前的“高光时段”,在全省全市同时期和同类学校中都是名列前茅的。

幸运在,我们上三年级时的1963年,学校由经五路以北全部是平房“民国范儿”的老校园迁至经五路以南已建为楼房的“现代范儿”新校区,教学设施条件大为改善。同毗邻的民办三里庄小学条件差别特别明显。新校址改称为经五路第一小学,原校址上又设立了经五路第二小学。

幸运在,学校为我们这一届二班安排了刘裕寰、靖继英、张焕瑜等责任心、教学能力强的老师作历任班主任。当时的冯春炽老校长、教导主任杨惠老师等优秀的校领导也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幸运在,我们的小学阶段正处于1963年初全国开展的“学雷锋运动”前后,是新中国社会风气最好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进入了这么好的一所小学学习,真是童年之福,少年幸事!还有,比起后来受“文革”影响较大的后几届更是幸运多了!

“蒙以养正,圣功也!(《周易》)”国家和社会的大环境,学校和班级的小环境,老师的悉心教导和行为世范,对我们在小学生阶段思想品德的奠基、行为习惯的养成、基本素质的建构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由于当时年幼懵懂,是不太清楚这些大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情况的。记得那时似乎没有那么明显的“学区”概念和入校门槛。更没有“开不完的家长会,做不完的作业”等现象。比如,当时家住经四路纬二路216号银行宿舍院的我,只知道经五路小学比离家更近些的经四路小学、纬二路小学等名声响、校园大。

缘结母校六十年——文艺评论家邹卫平回忆就读济南市经五路小学的难忘经历

当年年轻的刘裕寰老师在教课

开学前在同院儿邻居校友小朋友王建华(比我高一年级)、王国华(比我低一年级)姐弟俩推介、引领、陪同下,到经五路小学老校址东北院朝北的一间教室门口登记了一次,便被录取分在了一年级二班。入学进班之初,仅认得同是在市银行幼儿园毕业的钱建功同学。当时只知道这是个所谓“大改班”(抑或为教改力度大些之意),学制五年,比其他学校和同校的一年级三班(小改班)学制缩短一年。

在我记忆中,整个小学阶段,没让家长接送过一次,学校和班级好像也没召集过多少“家长会”。反倒是清晰记得靖继英老师利用课余时间,步行到学生家里家访的情景,恍如昨日。后来还听靖老师说,她在带我们这个班时,把每位同学的学习、成长等各方面的主要情况和特点等都记录在一个本子上。

班主任调整时,她把这个记录本转交给了接任的张焕瑜老师。张老师颇为赞许。记得那时每天放学后同路结伴回家的常常是杨照然(已病故)、祁丕元、李涛、张鲁冀、曹平(上学期间因举家离济而转校)等同学。

现在看来,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所致,我们这一届中的绝大多数同学,一生中所接受过得全日制系统正规教育时间最长的大概就是在经五路小学的这段为期五年的小学经历。仅仅这一点就堪称幸运且弥足珍贵!

缘结母校六十年——文艺评论家邹卫平回忆就读济南市经五路小学的难忘经历

是留憾的一届

季羡林先生说,不完满才是人生。留有遗憾的是,由于在临近毕业最后一学期的1966年5月史无前例的“文革”爆发。使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以至于我们这一届没有进行过毕业典礼,没有留下同级和全班师生同框的毕业照,作为学生也没领到《毕业证书》,甚至没能按正常时间升入中学。本应1966年毕业升入初中的我们,由于社会动乱,直至1968年才得以进入中学就读。且两年的初中学习是在特殊时段完成的,其中“学工、学农、学军、大批判”占去了很多时间。虽然这些为我们留下永远的遗憾!但反过来,这一缺憾也为我们凭添了难得历练。

以童年和少年的视角,亲眼目睹、亲身感受过政治动乱对国家安宁、社会风气、校园秩序、安静课桌、未成年人心灵等方面的破坏力,从而似乎也对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潮倾向等有了终生的敏感性和免疫力。记得当时田来远同学约我去家中探望因受“文革”冲击,卧病在床的冯春炽校长,一位平素文质彬彬、气质高雅、令人尊仰、解放前有着地下党工作不凡经历的老校长(其实当时也才五十几岁),一夜之间变成陋室冷榻中白发苍苍、面容憔悴,形单影只,曲卧一隅的病婆婆。孤枕边还放着一部《毛选》。

当时那种强烈反差,视觉冲击,凄凉悲悯,令人没齿难忘。后来听刘同琪老师回忆,在六十多年前冯校长就严格要求教师不能利用学生和学生家长办事。这在当时省市和济南军区领导干部子弟为数众多的经五路小学来说,真是难能可贵。

缘结母校六十年——文艺评论家邹卫平回忆就读济南市经五路小学的难忘经历

当年的大队辅导员马淑英老师与1965届的李晓林等同学在一起。

是欣慰的一届

我们这一代人有幸赶上了一个中华民族千载难逢、日新月异的好时期。我们既是加速发展见证者,也是亲力亲为的参与者。仅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总量在国际上从1978年之前排不进前十位,到2011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至今,且发展势头更为强劲。人均GDP四十年增长了约186倍。对比六十年前的增长幅度更是惊人。在这样一个大趋势下:

欣慰的是,小学毕业后的几十年里,同学们没有辜负母校和老师的培养,都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的建设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任劳任怨、无愧无悔的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创出了自己的业绩。没有一个是落伍、掉队者。

欣慰的是,同窗五年,友谊长存。不少同学之间在小学毕业后,又成为中学的同学、大学(包括老年大学)的同学、社区的邻居、企业的工友、单位的同事。不少同学之间六十年来的相互帮助、彼此联系从未间断过。特别是学有专攻、专长傍身的同学,比如肖正大同学就发挥自己的医师专业优长热心帮助过许多同学。1991年4月20日,为纪念就读小学30周年、小学毕业25周年,田来远、张伟、李涛等同学还精心组织全班师生赴泰山聚会。1996年毕业30周年时,还同一班的姜震等同学合作,又组织一班、二班共同在舜耕山庄举办纪念活动,邀请冯春炽老校长等多位老师参加,王鲁一、孙爱民、郭化南同学还精心编印了《毕业卅年师生通讯录》。更令人欣慰的是,这段同窗之谊仍在可持续发展的进行时,从未因时光的流逝而淡宕。

欣慰的是,感恩时代,无论是年逾八旬的刘裕寰、靖继英老师,还是已过“耳顺”之年的同学们,都过着健康幸福、丰富多彩、快乐安逸、含饴弄孙的退休生活。

缘结母校六十年——文艺评论家邹卫平回忆就读济南市经五路小学的难忘经历

笔者1996年与冯春炽老校长

缘结母校六十年——文艺评论家邹卫平回忆就读济南市经五路小学的难忘经历

笔者1996年与班主任刘裕寰、靖继英老师

欣慰的是,“一入经五门,永远经五人”,结缘经五路小学后,包括我在内许多同学的第二代,甚至第三代也成了母校的小校友。几代人同受“经五校风”的浸润熏陶,堪称幸事!加之几十年间工作单位和宿舍一直距离经五路小学很近,有幸得以持续见证了这些年母校与时俱进的发展变化。特别欣慰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市委办公厅工作期间,还荣幸的为母校升级改造出过一份通过文件传输、争取市委主要领导重视支持的绵薄之力。

欣慰的是,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田来远、李涛等同学的热心组织,同学们可以经常通过微信朋友圈传递信息、交流心得、共享图文、联络情感。互相联系的频密程度远超前些年大家都还在工作岗位上的时候,甚至在校上学的时候。抑或也超过了中学、大学等类似的朋友圈。疫情前,每到教师节还组织同学聚会、看望老师。期待疫情过后,这些有意义的活动还能继续!

在纪念我们进入经五路小学就读六十周年之际,响应当年学校少先队大队长田来远同学的倡议,抛砖引玉写下这点感想。由于时间悠远,难免有记忆误差或遗漏之处,只能敬请同学们指正并见谅!

同时,也盼望凭借同学们各自的回忆,把吉光片羽、逐渐模糊的记忆编织整合起来、清晰生动起来,使五年的经五路小学从学经历更完整、更鲜活、更多侧面地深印我们的心底,成为伴随一生的慰藉。

文末谨以日前所书的一首五言小诗作结:

垂髫母校缘,

钮正一生端。

皓首童心在,

腾霞尚满天。

缘结母校六十年——文艺评论家邹卫平回忆就读济南市经五路小学的难忘经历(邹卫平)

  作者简介

缘结母校六十年——文艺评论家邹卫平回忆就读济南市经五路小学的难忘经历

  邹卫平,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首届济南文艺评论家学会主席、原中共济南市委副秘书长、济南市文化局党委书记兼局长、济南市文联党组书记兼主席。

[ 责任编辑:林岳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