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A超级母体的加持,让吉利真正步入架构造车的新时代,其产生的影响跟丰田TNGA和大众MQB一样深远。而对于吉利品牌而言,除了硬件上持续升级的产品力,更有软件上服务体系和流程的再迭代和再升级,而后者恰恰是大多数中国品牌当下所欠缺的。
7月刚过,中国品牌领军企业吉利汽车就率先公布了一则喜讯——吉利汽车7月销量达105,218辆,同比增长15%。重回两位数高增长,吉利已经成为推动中国汽车市场复苏的关键引擎。
联想到吉利汽车已连续3年蝉联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冠军,多款销量爆款的打造让业界侧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吉利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逆流而上,吉利又靠什么规避行业不利因素冲击?
除了稳健的运营团队和经营能力,以比竞争对手更高级的方式造车,已经成为引领吉利汽车快速发展和逆势崛起的秘密武器。尤其是,当大多数中国品牌仍停留在平台造车的旧思维时,吉利已经率先开启架构造车的新时代。
在7月下旬开幕的成都车展上,吉利公布了其CMA基础模块架构的中文名“超级母体”,并揭幕吉利“科技4.0时代”首款基于CMA架构打造的全新轿车PREFACE。在CMA“超级母体”先进模块架构下孕育更强大的“科技吉利4.0”,是外界的期待所在。
“当有了架构以后,我们造车将会变得更加容易,我们就可以把重心转移到更多的用户体验上,比如刚才大家所说的软件。”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冯擎峰在接受包括《车壹条》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架构造车在确保打造更好产品的同时,也将加快吉利升级用户体验。
对于外界流传的“软件将重新定义汽车”的说法,冯擎峰表示“不敢苟同”,实质上准确地说应该是“功能定义汽车”,而软件的更新和应用,只是实现基于用户需求的车辆功能的手段之一。正因为如此,才更加凸显在“新四化”时代,基础模块架构对于全面升级用户体验的关键意义。
“因为软件和用户的交互,他的体验感是最强的。所以我们花了五六年时间打造这个东西,把它打造成了,那么我们就可以省出我们的时间、空间干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冯擎峰告诉《车壹条》,模块架构造车时代的开启,对于吉利步入科技4.0时代意义非凡,用户最直观感受是产品力的全面提升。
对于产品力的打造,CMA超级母体到底厉害在哪?
首先,电子电气系统方面,它满足了未来15年内的科技发展,完全不用担心软硬件的智能化迭代。其次,关键的数据总线方面,采用FlexRay总线,传输速率是传统汽车CAN总线的20倍,可同时满足驾控、安全、智能等各模块的通信需求。最后,它还兼容所有车型,包括油电、混动、插电混动,电动车。
CMA超级母体下打造的全新一代车型,除了具备高度发达的神经网络,同时拥有形体、安全、运动以及智慧等四大优秀基因,目前已经诞生了包括吉利星越、领克01、02、03、05、沃尔沃XC40、极星(Polestar 2)等近20款产品。而据统计,CMA架构车型累计销量已经突破60万辆。
冯擎峰说,2020年是吉利向“品牌和技术领先”进阶的关键一年,科技吉利4.0时代,吉利汽车将迈入全面架构造车时代,开启新一轮的自我变革和蜕变之路。而基于科技变革的最前沿打造的中国版工业4.0—CMA超级母体,正是科技吉利4.0时代持续打造世界一流中国好车的核心武器,是中国汽车制造领域的“航母”。
对于架构造车可能带给吉利乃至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的革命性变化,冯擎峰有其独特的认知和预判。“可能其实最终用户买的还是你的产品和体验。科技吉利4.0时代,一定是完美的产品,极致的体验,再加优质的服务,这种体系结合才能把4.0做好了。”
冯擎峰表示,吉利在精品车3.0时代,就是不停地讲博瑞、博越等产品,用这些产品满足用户很好的期待。但是现在回过头去看,这样的互动和用户之间还缺少了很多的感情的维系,那么在科技吉利4.0时代,吉利的体验就要更加注重理性输出和感性表达的结合。
“理性,就是产品的体验,就是产品要性能有性能,要动力有动力,要油耗油耗要低,这就是用户他想实实在在,实实惠惠得到的。感性,就像我们谈的ICON也好,星越也好,你要让他体会到我有自己的尊崇感,自己的不同。我们再把升级的服务加上去,只有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叫4.0。”
CMA超级母体的加持,让吉利真正步入架构造车的新时代,其产生的影响跟丰田TNGA和大众MQB一样深远。而对于吉利品牌而言,除了硬件上持续升级的产品力,更有软件上服务体系和流程的再迭代和再升级,而后者恰恰是大多数中国品牌当下所欠缺的。
毫无疑问,在打造有温度的品牌体验上,吉利这一次又率先迈出一大步。
以下为媒体对话冯擎峰实录(原文有删节)
提问01:架构造车和此前的平台造车相比,领先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冯擎峰:平台讲的是产品,架构讲的是系统与体系。产品级的叫平台,系统级的叫架构。
这个架构包含了制造,就连工厂也都是统一化、标准化的。比如领克的工厂,只要在架构体系下,很快就可以切换到另外一个,这就是制造工艺的变化,它不再是产品级的概念。
模块的话,实际上从平台的概念来讲,它也有模块,无非是前端模块,后端模块,操作仓模块。所以说我说平台讲的是产品级,架构讲的是系统级。不仅仅是产品,包括制造,包括供应商体系,都是要在这个模块下一起工作的。
从这个级别上来区分它,是不是更好理解一些。
提问02:您如何看待当下比较流行的“软件重新定义汽车”的说法?
冯擎峰:实际上不是软件定义汽车,而是功能定义汽车。
为什么叫软件定义汽车?是因为要实现这个功能,所以要用这套软件来驱动它,软件也仅仅是一个手段而已,现在消费者对功能需求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玩的花样越来越复杂了,所以说功能就变得多起来了。
消费者需求的很多功能不是通过机械来实现的,是通过一切的融合,包括传感器,包括执行器,包括控制器,是要把它融合起来的,那融合是用谁的软件来链接它,所以大家就讲软件驱动汽车,实际上还是消费者的需求来驱动汽车的。
提问03:模块架构造车是不是意味着,车企造车可以更节省成本?
冯擎峰:不是这样的,打一个比方,要打造一个东西,我可以花一块钱去干了这件事情,我也可以花十块钱去干这件事情。但是有九块钱你是花在了10%上,就是你要把这个东西做到90%是没有问题的,行百里半九十,但是你要想把它达到更加完美的高度,那付出的代价是更大的,你愿不愿意?
那如果说我仅仅就一款产品,我就很难去再投入剩下的90%去干到10%的那些东西。如果说大家都来了,那我就分摊了,我就可以把这件事情再往极致去推,那成本也不高了呀!确实成本不高了呀,因为成本都分摊掉了。(杨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