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钢:1951年12月30日生于山东济南。中共党员。大学机械制造专业。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新闻专业高级职称。
在工业企业起步,从工人、技术员到企业管理,有些基础功底;在中央国家机关做过政策研究,有点战略高度;长达24年在中央媒体主持科技结合经济报道,从主力记者到担任主编、夜班总编辑,涉猎广泛,人脉颇丰,知识面较宽。2012年初在《科技日报》社长助理岗位上退休。
从业态到具体业务,比较熟悉信息化建设、互联网+、新媒体、家电电子、汽车、铁路、金融等行业和领域。退休后继续在不同领域发挥余热。目前担任中关村数字媒体产业联盟副主席等社会职务。专注于企业融媒体运作和经济自媒体写作。
微信公众号:七星斋主,已经入驻今日头条、趣头条、凤凰网、搜狐网、汽车头条、百度、知乎等知名网络平台。
《人心所向》连载序言
经年记者生涯,自然免不了跟企业打交道,免不了跟企业家接触甚至交朋友。企业的事,企业家的事,除了完成工作任务,一些有价值的事,有心而闻,有感而发,也会信手拈来写成文字。
结识李书福,是2001年春节大年初一。20年前,他的知名度不如我(笑),自然现在不同了,他已如日中天。
跟他接触由少到多,交流也由浅到深,他不吸烟,对酒也没有瘾,没有不良嗜好。作为男人,基本没有毛病。
自然,跟他交流的话题,主要是他钟爱的汽车事业,他创业中的坎坷曲折,他的理想抱负,他的困惑纠结和感悟,始终伴随着他情绪起伏的喜怒哀乐。
似水流年,他的努力,比更多人播种后的收获,来得快来得多,肯定他比别人看得远付出得也更多。10年前,世界瞩目的吉利并购沃尔沃,算得上是世界汽车行业的大事件。
从那时起,我欣然动笔,以所见所闻所思,开始记录吉利创业发展历程,记录吉利与世界同行的足迹。我决定写成一本书。
这些记录,首先源自自己新闻作品的积累,这些正式发表的作品,加上更多的素材,将成就撰写中的这本书。然而,断断续续写了十年,或许是杂事缠身,一直没有想好何时杀青,书名几易其稿,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名讳。
因为事件一直在发展,似乎没有结束的征兆;世界在不断变化,似乎也没有停止的意思;新闻层出不穷,似乎更是没完没了。
2010年3月28日,是吉利并购沃尔沃正式签约的大日子,3月30日,李书福率领他的团队从瑞典凯旋,在北京与媒体朋友见面。
光阴如同白驹过隙,十年一瞬间。十年后,在这继往开来的时节,为了纪念,更是为了展望,谨将书稿中有关章节节选出来连载,以飨读者。
说句狗尾续貂的话,我没有学过文学,做新闻工作也是半路出家,应该是自学成才(笑)。诸君接下来看到的文字,文采上可能会感到有一些乏味,但绝对真实,没有杜撰,没有虚构,当然一定会有大家闻所未闻的故事。
因为公开连载,本书暂名《人心所向》。
七星斋主 李钢 2020年3月30日
《人心所向》连载⑪
猝然凋谢的鲜花
号外:4月4日是2020年清明节,想念我的爱女,悼念我的爱女,分别十八年了,你在天上还好吗?
生命的代价
2002年8月3日,我去山东出差,适逢女儿出国深造前回老家探亲,我们从北京分别出发,在济南会合后再赴青岛。
济南的朋友,是一位领导同志,非常好客,特派他的司机送我们父女去青岛。同乘一辆车的,还有朋友单位的一位21岁的姑娘,那天是周六,她离家远又无事可做,就顺便搭车去青岛走一趟,权当与司机做伴。
济青高速是上下四车道。那天我们前进的方向,外侧车道正在维护,只有内侧车道也就是快车道能跑车。当我们行驶到214公里处,一个长长的上坡,不知司机为什么没有减速,仍旧用140公里的速度向上冲。
当时我坐在副驾驶位置上,上到坡顶往下一看,前面大约50米处,一辆硕大的油罐车在缓缓下坡,眼看瞬间就要撞上。
刹车!我们的速度太快,与前车距离太短,根本刹不住。
快闪!左边是隔离栏杆,右边是道路维护隔离墩,不是钢铁就是水泥混凝土,根本无法闪躲。
“坏了”,脑子里就像雷鸣电光般一闪,连撞车的声音都来不及听到,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不知过了多久,我第一个醒过来,其他人都在车里好像睡着了。那辆奥迪100早已面目全非,连四个轮子的轴头都撞断了。我赶紧打120,打122,求援!求救!
一次司机超速的责任事故,一组高速追尾的惊险镜头,带来了两死两伤的惨痛后果。
我和司机虽然坐在前面,因为系了安全带幸免遇难,两个花季少女却撒手人寰,她们都没系安全带!她们都没系安全带!
在剧烈的撞击翻滚下,钢铁的力量击垮了血肉的躯体。
两朵绚丽怒放的鲜花,意外事故,瞬间凋谢,让人悲痛欲绝,让人痛不欲生。
试想人生,官做多大有什么用?!钱赚多少又有什么用?!当然,在有些人看来,我是俗人。
为父已“知天命”,而“天”却予之大不幸。女儿花季之年,熟悉三国外语,步入外企“白领”,人生旅途刚刚起步,生命却戛然而止,唯有她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在故乡青岛百龄园她的墓碑上,我刻下了肝肠寸断的两句话作为墓志铭:“岂是女儿,分明天使下凡廿五载,陪我阅尽人间福;怎为人父,宁可苦水长饮三千里,换得爱女一回眸”。
车祸发生前的一分钟,女儿还在后边用她柔软的小手,为我按摩多年为文而劳损的颈椎。
想起女儿,常常彻夜难眠。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乘车未系安全带,竟会铸成人生永远的错、永远的痛……
三点式安全带的故事
如果说吃奶油、用蓝牙、聊Skype都要感谢瑞典人的话,那么只要你开上现如今任何一辆汽车,都会一遍又一遍感谢沃尔沃安全的创造力。
今天依然记得,沃尔沃博物馆馆长Sten-AkeLyngstam高举世界上第一条三点式安全带时,眼中透露出的自豪感。
1959年,沃尔沃的工程师尼尔斯·博林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条三点式安全带,沃尔沃PV544和Amazon装备了汽车安全史上最重大的这项发明。
汽车三点式安全带。沃尔沃也成为首家将三点式安全带列为标准配置的汽车厂家。
在之后的50年里,由沃尔沃发明的三点式安全带,根据世卫组织估计,拯救了至少100万人的生命。也有人说,这个发明的工程师研究了28000个案例,来考察安全带系与不系的区别。
沃尔沃官方不断宣告说,沃尔沃将这项技术无偿开放,任何汽车制造商都可以免费采用这项设计。直至今天,三点式安全带仍然是汽车上最重要的独立安全装置。
我与爱女“生死两茫茫”,假如早一天认识沃尔沃这样的“生命保险”,也绝不会走到“感情没有寄托、生命无法延续”的人生困境。
老天为我关闭了一扇门,后来又给我开启了一扇窗。若干年前上天召唤我女儿遨游天际,若干年后又送来一个宝贝儿子。儿子从懂事时起,就养成了上车先系安全带的好习惯。
在哥德堡的沃尔沃总部采访时,面对沃尔沃汽车安全中心副总监LOTTA JAKOBSSON,我提出两个有点刁钻的问题。
一个是,工程师尼尔斯·博林为什么要发明汽车三点式安全带?
第二个,是不是象传说中那样,甫一发明就义无返顾的无偿提供给全世界使用?
结果发现,事情真不像传闻一样,我听到了另一个版本。
第一个答案,发明三点式安全带的尼尔斯·博林,原本是个航空工程师。他加入沃尔沃后,研发的是源自飞机上的两点式安全带。他的太太是位护士,下班回家经常对他抱怨,不断有交通意外的乘车人到她那里包扎,反映两点式安全带捆在腰上根本不管用,汽车一发生碰撞,人的头部和上身照样会冲向车窗,结果被撞得头破血流。
尼尔斯·博林就是在太太的启发下,找到了新的研究方向,并且确定了三个原则,一是要把下肢固定在座位上,二是上身也受到保护,第三,能用一只手操作系上安全带。
这个工程师对医学、人体工程学也很熟悉,他知道,在惯性之下,人的肩部、跨部能承受力量的位置与力度。这就是为什么安全带是现在的样子。
经过多次设计、试验,终于发明了三点式安全带。
第二个答案其实很简单,三点式安全带把人紧紧地捆在座位上,在不知道危险的前提下,人,谁会愿意被“捆”住呢?
因为推广起来很困难,沃尔沃索性就向全世界的汽车制造商免费开放这项技术。
因为需求而萌生发明,出于无奈而无偿推广,合情合理,我更愿意相信这个版本。
所以,沃尔沃的安全源于不懈追求。1926年,在美丽的斯德哥尔摩至哥得堡的公路上,九辆OV4原型车中的一辆就与一辆美国的轿车发生了正面碰撞。
结果,进口的美国车几近成为一堆废铁。而VOLVO车只有几处撞击的伤痕,车子大体上安然无恙。从此,VOLVO轿车树立了安全轿车的形象。
社会舆论对沃尔沃汽车安全的评价,曾经有人认为他们是出于竞争的刻意造势。人心叵测,真是好人难做啊。
然而,在我大量的采访调查中,发现了一个更有说服力的细节,几乎所有的世界名牌豪华车的用户说明书(车主手册),其第一章,大都是从进入车辆后,仪表盘菜单及驾驶功能、设置、操控介绍起,而只有沃尔沃,用户手册开章明义第一部分,介绍安全气囊、安全气帘、头颈部保护系统、儿童安全……
只有沃尔沃,会不厌其烦地向车主交待驾驶的安全事项,从配置到使用,无一不详。
沃尔沃此举显然不是哗众取宠,它给每一个新车用户传递的首要信息,那就是——“你的生命是宝贵的,所以一定要学会安全驾驶”。不对,应该是安全驾乘。
我曾就此向一些高端豪华品牌的4S店讨教,有趣的是,这个区别,连天天跟汽车和汽车用户打交道的专业人员也不曾留心过。
比常人更深刻的认识
八十多年来,沃尔沃以人为尊的造车理念,激发了这个企业员工的创造力。
人体工程学座椅——如果沃尔沃没有在1964年推出可以调节靠背角度和腰部支撑的汽车座椅,那现在的汽车驾驶将变得多么煎熬?
背向式儿童安全座椅——和普通的正向式安全座椅相比,沃尔沃率先提出的背向式儿童安全座椅,避免了头部重量比重更高的婴儿在急刹车和碰撞时对颈椎的致命损伤;
带氧传感器三元催化传感器——沃尔沃于1976年发明了这项技术,降低了95%的汽车尾气排放,拯救了自然环境,大大惠及人类生存安全质量;
BLIS盲点信息系统——是21世纪沃尔沃新一轮安全发明创造的第一件产品,有效地避免了后视镜盲区给驾驶带来的危险和不便;
带全力自动刹车的行人安全系统——使沃尔沃再一次领导了汽车安全技术的革命。因为沃尔沃发现绝大多数交通事故都是由于驾驶员的操作不当所引起的,所以如果车辆能够具备智能思考与逻辑行动能力,将极大减轻交通事故损伤甚至完全避免。
城市和行人安全系统、防追尾系统,还有三点式安全带等等,在世界范围内杜绝和减少了多少次车祸,挽救了多少条生命和多少个家庭。有统计说,光中国每年死于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竟达10万人之多。
正所谓心犹在,行已远。沃尔沃造车的安全意识,沃尔沃造车“以人为尊”的一贯理念,始终不渝地体现在它八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
沃尔沃的安全境界到底有多远大?沃尔沃汽车安全中心高级技术顾问Thomas Broberg回答我说:“我们的目标是设计出不会发生碰撞事故的汽车。我们短期内的目标是在2020年前实现沃尔沃汽车无伤亡。”
沃尔沃汽车的愿景,是在2020年绘就“零伤亡、零排放”的宏伟蓝图。
现在看来,李书福当初决心要收购沃尔沃,反映了他对以人为本、以人为尊有着比常人更深刻的认识,并且处心积虑希望沃尔沃带领吉利向更深厚的内涵、更广阔的外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