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正文

斯堪的纳维亚DNA | 《人心所向》连载⑧

来源: 文化视界 2020-04-05 10:16:35
  作为维京历史的传承者——沃尔沃,今天依旧发扬着维京人勇于探索的精神,不断地在一次又一次刷新全人类的汽车科技,并遥遥领先。

斯堪的纳维亚DNA | 《人心所向》连载⑧  作者李钢:1951年12月30日生于山东济南。中共党员。大学机械制造专业。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新闻专业高级职称。

  在工业企业起步,从工人、技术员到企业管理,有些基础功底;在中央国家机关做过政策研究,有点战略高度;长达24年在中央媒体主持科技结合经济报道,从主力记者到担任主编、夜班总编辑,涉猎广泛,人脉颇丰,知识面较宽。2012年初在《科技日报》社长助理岗位上退休。

  从业态到具体业务,比较熟悉信息化建设、互联网+、新媒体、家电电子、汽车、铁路、金融等行业和领域。退休后继续在不同领域发挥余热。目前担任中关村数字媒体产业联盟副主席等社会职务。专注于企业融媒体运作和经济自媒体写作。

  微信公众号:七星斋主,已经入驻今日头条、趣头条、凤凰网、搜狐网、汽车头条、百度、知乎等知名网络平台。

  《人心所向》连载序言

  经年记者生涯,自然免不了跟企业打交道,免不了跟企业家接触甚至交朋友。企业的事,企业家的事,除了完成工作任务,一些有价值的事,有心而闻,有感而发,也会信手拈来写成文字。

  结识李书福,是2001年春节大年初一。20年前,他的知名度不如我(笑),自然现在不同了,他已如日中天。

  跟他接触由少到多,交流也由浅到深,他不吸烟,对酒也没有瘾,没有不良嗜好。作为男人,基本没有毛病。

  自然,跟他交流的话题,主要是他钟爱的汽车事业,他创业中的坎坷曲折,他的理想抱负,他的困惑纠结和感悟,始终伴随着他情绪起伏的喜怒哀乐。

  似水流年,他的努力,比更多人播种后的收获,来得快来得多,肯定他比别人看得远付出得也更多。10年前,世界瞩目的吉利并购沃尔沃,算得上是世界汽车行业的大事件。

  从那时起,我欣然动笔,以所见所闻所思,开始记录吉利创业发展历程,记录吉利与世界同行的足迹。我决定写成一本书。

  这些记录,首先源自自己新闻作品的积累,这些正式发表的作品,加上更多的素材,将成就撰写中的这本书。然而,断断续续写了十年,或许是杂事缠身,一直没有想好何时杀青,书名几易其稿,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名讳。

  因为事件一直在发展,似乎没有结束的征兆;世界在不断变化,似乎也没有停止的意思;新闻层出不穷,似乎更是没完没了。

  2010年3月28日,是吉利并购沃尔沃正式签约的大日子,3月30日,李书福率领他的团队从瑞典凯旋,在北京与媒体朋友见面。

  光阴如同白驹过隙,十年一瞬间。十年后,在这继往开来的时节,为了纪念,更是为了展望,谨将书稿中有关章节节选出来连载,以飨读者。

  说句狗尾续貂的话,我没有学过文学,做新闻工作也是半路出家,应该是自学成才(笑)。诸君接下来看到的文字,文采上可能会感到有一些乏味,但绝对真实,没有杜撰,没有虚构,当然一定会有大家闻所未闻的故事。

  因为公开连载,本书暂名《人心所向》。

  七星斋主 李钢  2020年3月30日

斯堪的纳维亚DNA | 《人心所向》连载⑧

  《人心所向》连载⑧

  斯堪的纳维亚DNA

  在瑞典采访,从斯德哥尔摩到哥德堡,乘火车旅行是个不错的选择。

  风景美极了

  瑞典的铁路,一般不是像中国那样逢水架桥遇山钻洞,建设路线基本是截弯取直,他们的铁路走向,尽量依山傍水蜿蜒顺势而行。坐在车上,那时而飘忽时而倾斜的感觉,真是令人陶醉。虽然时速只有200公里,对于容易晕车的乘客,可能就会感到不那么舒服了。

  沿途风景确实美极了,傍水,似乎就要掠过水面;依山,又像要往上攀援,感觉十分奇妙。

  湖水清澈、山坡葱茏、阳光下不断变幻着深浅的绿地草坪,一帧帧地在眼前疾驰而过,好山好水好风光,映照着北欧的环保和植被,给我们这些来自“泱泱大国”的游客留下了别样的印象。

  深入瑞典,人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沃尔沃的丰富内涵,打开视野进一步观察,ABB、宜家、爱立信、萨博,这些从瑞典出发走向世界魅力四射的国宝,它们的产品,豪华不奢华,简约不简单,低调不失时尚,精致而又实用,处处透着美的质感,其中深埋着的底蕴,或许就是诺贝尔精神的具体体现。

  我非常感兴趣,为什么在北欧这个人口不足900万,面积只有45万平方公里的国度里,竟然能孵化出这么多优秀的企业,发育这些企业的文化又是怎样的DNA呢?

  人是世间最伟大的

  先说一个来自北欧的故事:“在一个寒冷冬季的夜晚,有一个国王跟他的士兵们围坐在火旁,在一个暗黑狭长的屋子里。忽然,一只小鸟从一个开着的门里飞进来,又从另一个门里飞了出去。国王说道:‘这鸟啊,也就跟人生在世一样,从黑暗里飞来,又向黑暗飞去;温暖与光明,对它都是短暂的啊??’这时一个最老的士兵回答道:‘陛下,就是在黑暗里,小鸟也不会迷失方向,它会找到它的归宿。我们的生命虽然短暂而且渺小,但是世间伟大的一切却是由人所创造的。人生在世,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这种崇高责任,那就是他的无尚的光荣。’”

  这是一个来自于斯堪的纳维亚的古老传说,古老到我们已经无法去追溯其年代,但是其中含义已经很明确——维京人是一个相信人的民族,他们相信人创造了世间最伟大的一切,所以人就是世间最伟大的。

  这或许很好地解释了如今北欧人“以人为本”、“人性化”的思想观念,而这种观念,从那个被人们称为荒蛮的中世纪就开始了。

  斯堪的纳维亚的社会结构和绝大多数同时期文明一样,分为王侯、自由人和奴隶三个阶层。但不一样的是,这个社会阶层是可以发生改变的,就比如奴隶可以努力赎身成自由人,自由人也可以立下战功成为王侯,而王侯则也可能一夜之间沦为自由人。

  在古代维京人的社会体系中,社会阶层往往被分为三个等级:首领、自由人和奴隶,但是和很多同时期的其他国家所不同的是,当时的维京人已经非常民主:首领是由类似于议会的机构选出,而议会则由自由人组成,即便是最底下的奴隶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赎身成为自由人。

  同时,维京人的法律也是非常严明的但富有人性化的,违法的人并不会被处以极刑,而是被驱逐出维京人的社会体系永不往来,至于被惩罚之人的未来则全部看他自己的“造化”。

  公元982年,维京人的头领红发埃里克因谋杀罪被判处流放(即便是社会最顶层的头领也必须遵守法律),但是埃里克随后远航发现了格陵兰岛并在岛上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国家,直到992年红发埃里克的儿子埃里克森子承父业再度向西并远航直到发现了美洲大陆,但是由于与当地印第安人的冲突不得不返回格陵兰(哥伦布只是第二个发现新大陆的人)。

  所以,就像是之前那个传说一样,斯堪的纳维亚人坚信人是世上最伟大的事物,于是埃里克和他的儿子才有了如此伟大的功绩。于是在中世纪初期,来自北欧的维京人使得整个欧洲为之战栗。

  “强盗”创造了奇迹

  因而在后人的叙述中,深受其害的欧洲人往往主观地把维京人描述成无恶不做的海盗,却忽略了他们的功绩:移民冰岛,发现格陵兰,比哥伦布早500年来到美洲……

  维京人对于人本身的尊重,使得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创造了伟大的奇迹,即便是今天也是如此。

  维京人说:“我们的生命虽然短暂而且渺小,但是世间伟大的一切却是由人所创造的。”

  北欧神话、维京、中世纪……以人为尊,这是一个持续千年的故事。

  Viking,原意是“来自峡湾的人”,出自曾经出现在那维亚半岛的古代茹尼文石碑上。“viking”这个词,在冰岛的土语中也意味着“海上冒险”。

  维京人今天通常泛指生活于公元800年——1066年之间所有的斯堪的纳维亚人,他们从事广泛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

  维京时代初期,维京人对英格兰海岸及欧洲大陆的一些易于进攻的地方吹向征服的号角,他们也因此被那些地方的人描绘成掠夺者。

  实际上,他们既是侵略者又是开拓者,既是强盗又是伟大的探险家,既是征服者又是勤劳的商人,他们在征服的同时也在进行着开创。

  众所周知,维京人所居住的北欧地区,终年被厚厚的冰雪覆盖,冬天严寒难耐,生存环境极为残酷。可供耕种和放牧的土地只有少数一些地区,资源非常缺乏。

  斯堪的纳维亚本土的居民为了生存,每时每刻都要与大自然搏斗,因此他们一方面易怒难训,崇尚勇敢,具有狂暴的野性,而另一方面,也使他们养成了勤劳俭朴、生命力强等优良传统。

  由于缺乏资源,他们懂得怎样最有效利用每一分有限的资源,决不轻易浪费,日后维京人的扩张无论在狂暴的大海中航行、还是向未知世界进发寻找新的居住地,他们即使在极为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也能生活的很好,这应该归功于他们这种文化和传统。

  北欧本土资源紧张,人口、土地等生存压力很大,各个小国之间为了抢夺资源而征战不休,当地人为了生存和发展,也渴望穿越大海进行探险,与外国进行贸易,寻找新的居住地,这就形成了他们天生的冒险天性和探索精神。

  作为维京历史的传承者——沃尔沃,今天依旧发扬着维京人勇于探索的精神,不断地在一次又一次刷新全人类的汽车科技,并遥遥领先。

[ 责任编辑:刘莹莹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