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正文

好评如潮 | 《人心所向》连载③

来源: 文化视界 2020-04-02 10:18:54
  一场令世界瞩目的国际购并,吉利使发展中的中国汽车工业,获得了向高端提升的宝贵资源;福特完成了“一个福特”的战略转型,沃尔沃获得了新生,找到了重振旗鼓、再创辉煌的广阔空间。

好评如潮 | 《人心所向》连载③

  作者李钢1951年12月30日生于山东济南。中共党员。大学机械制造专业。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新闻专业高级职称。

  在工业企业起步,从工人、技术员到企业管理,有些基础功底;在中央国家机关做过政策研究,有点战略高度;长达24年在中央媒体主持科技结合经济报道,从主力记者到担任主编、夜班总编辑,涉猎广泛,人脉颇丰,知识面较宽。2012年初在《科技日报社》社长助理岗位上退休。

  从业态到具体业务,比较熟悉信息化建设、互联网+、新媒体、家电电子、汽车、铁路、金融等行业和领域。退休后继续在不同领域发挥余热。目前担任中关村数字媒体产业联盟副主席等社会职务。专注于企业融媒体运作和经济自媒体写作。

  微信公众号:七星斋主。已经入驻今日头条、趣头条、凤凰网、搜狐网、汽车头条、百度、知乎等知名网络平台。

  《人心所向》连载序言

  经年记者生涯,自然免不了跟企业打交道,免不了跟企业家接触甚至交朋友。企业的事,企业家的事,除了完成工作任务,一些有价值的事,有心而闻,有感而发,也会信手拈来写成文字。

  结识李书福,是2001年春节大年初一。20年前,他的知名度不如我(笑),自然现在不同了,他已如日中天。

  跟他接触由少到多,交流也由浅到深,他不吸烟。对酒也没有瘾,没有不良嗜好。作为男人,基本没有毛病。

  自然,跟他交流的话题,主要是他钟爱的汽车事业,他创业中的坎坷曲折,他的理想抱负,他的困惑纠结和感悟,始终伴随着他情绪起伏的喜怒哀乐。

  似水流年,他的努力,比更多人播种后的收获,来的快来得多,肯定他比别人看得远付出的也更多。10年前,世界瞩目的吉利并购沃尔沃,算得上是世界汽车行业的大事件。

  从那时起,我欣然动笔,以所见所闻所思,开始记录吉利创业发展历程,记录吉利与世界同行的足迹。我决定写成一本书。

  这些记录,首先源自自己新闻作品的积累,这些正式发表的作品,加上更多的素材,将成就撰写中的这本书。然而,断断续续写了十年,或许是杂事缠身,一直没有想好何时杀青,书名几易其稿,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名讳。

  因为事件一直在发展,似乎没有结束的征兆;世界在不断变化,似乎也没有停止的意思;新闻层出不穷,似乎更是没完没了。

  2010年3月28日,是吉利并购沃尔沃正式签约的大日子,3月30日,李书福率领他的团队从瑞典凯旋而归,在北京与媒体朋友见面。

  光阴如同白驹过隙,十年一瞬间。十年后,在这继往开来的时节,为了纪念,更是为了展望,谨将书稿中有关章节节选出来连载,以飨读者。

  说句狗尾续貂的话,我没有学过文学,做新闻工作也是半路出家,应该是自学成才(笑)。诸君接下来看到的文字,文采上可能会感到有一些乏味,但绝对真实,没有杜撰,没有虚构,当然一定会有大家闻所未闻的故事。

  因为公开连载,本书暂名《人心所向》。

  七星斋主 李钢  2020年3月30日

好评如潮 | 《人心所向》连载③

  《人心所向》连载之三

  好评如潮

  一时间,街谈巷议“蛇吞象”。

  网上网下老百姓说,真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行业内外评价,民企做了国企想做却做不到的事!

  主流媒体的声音很大,不是“蛇吞象”而是“天仙配”!

  当然也有负面声音,葡萄是酸的!

  一场令世界瞩目的国际购并,吉利使发展中的中国汽车工业,获得了向高端提升的宝贵资源;福特完成了“一个福特”的战略转型,避免了重蹈通用、克莱斯勒频临破产的厄运;沃尔沃获得了新生,找到了重振旗鼓、再创辉煌的广阔空间。

  在整个收购谈判过程中,通过中外媒体的报道,能清楚地感觉到当事者各方的愿望以及事态的发展方向。

  国内媒体报道,对于吉利收购国际汽车名牌沃尔沃,“天时、地利、人和”三脉均已打通。上网看看,民间、官方同声气和,从怀疑到鼓励、从担心到“力挺”,一波接上一波、一浪高过一浪。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对媒体的表示,基本反映了我国官方机构的趋同。他说,“吉利收购沃尔沃,有利于有效利用中国的资金和外汇储备,增加国际并购的经验,对在国际合作中获得技术和品牌非常有帮助。尤其是今年以来,我国汽车销售快速发展,更需要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作为支撑,而并购是很好的方式,这将有利于企业现代化的进程。”

  仔细玩味外媒的报道,更是一件非常有趣和颇受教益的事情。

  BBC英国广播公司以“福特同意将沃尔沃出售给吉利”为标题大篇幅报道。报道称,所有的利益行业分析人士都表示,这次收购对沃尔沃来说,是个好消息。

  美国国际商业周刊表示:“如果吉利的收购成功,将会拯救沃尔沃。”

  著名的Nomura机构的特别分析人士麦克尔·天达表示:从理论上来说,中国市场对沃尔沃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华尔街日报》报道说,“福特汽车向中国民营企业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出售旗下知名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的交易,将有助于吉利进一步实现全球扩张的战略,另一方面,福特也可以摆脱每年为这个品牌买单的窘境。”

  《瑞典日报》以“瑞典汽车史上的新篇章”为题报道说,“沃尔沃轿车占领中国市场的步伐又往前迈进一步。”

  沃尔沃家乡哥德堡的报纸《GT》认为,“这桩交易是沃尔沃在瑞典生命的复苏。”

  瑞典的一些媒体也改变了起初的怀疑态度,转而支持吉利收购沃尔沃。瑞典最大的日报《每日新闻》发表评论说,近一年来,沃尔沃上上下下处于一种没有着落的惶惶不安的境地,一些重要的决定不得不推迟,这非常不利于沃尔沃的发展,吉利准备收购的消息可以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

  报道说,“只要吉利能对沃尔沃有长远的认真考虑,就没有理由批评这宗收购案”,也许中国人能给沃尔沃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这桩交易在瑞典也让人心潮起伏,毕竟这是瑞典第二次看着自己的产业象征卖给一家外国企业。”

  外媒报道说,“沃尔沃的母公司福特正处于“刮骨疗伤”的重要关节”,尽早给沃尔沃找个好“婆家”,成为福特公司和美国朝野一致的看法。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正因此,美国监管部门自然而然没有施出所谓的“危及美国国家经济安全”等杀手锏——更何况,瑞典沃尔沃是‘外来的孩子’”;

  外媒报道说,“对于欧盟尤其是瑞典而言,无论是政府还是工会,他们已经意识到,旷日持久的出售拉锯战中,沃尔沃早已元气大伤、“虎落平阳”。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现金流,更重要的是市场前景,中国无疑成为他们最后的希望寄托所在。吉利对他们而言,不仅仅意味着钱多、市场广阔,还有‘民企身份’这一属性——爱面子的欧洲人,更愿意将企业卖给中国民企,而非国企。于是,欧盟就以“时不我待”之效率,迅速完成了审批。”

  外媒报道说,瑞典工商大臣默德·奥洛夫松的态度颇为中肯:“政府方面欢迎吉利收购沃尔沃,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及其周边地区是汽车工业的未来,对沃尔沃来说,在这个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至关重要;另一方面还因为沃尔沃要想生存下去,必须找到一个既拥有足够财力又具有足够持久力的买家。”

  媒体报道说,2010年10月中旬,瑞典五金工会主席斯蒂芬·罗夫万在参观吉利宁波工厂后表示:“沃尔沃有着全球汽车业最先进的研发团队,吉利有着对中国市场深刻的了解。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可以把两个兄弟公司带向更美好的未来。瑞典五金工会支持吉利并购沃尔沃,并且也希望这种支持能一直延续下去。”

  有媒体报道,“GEELY”“Li Shufu”,自从吉利收购了沃尔沃,这两个词就在沃尔沃欧洲汽车制造厂的工人中间流行开来。

  当中国记者探访沃尔沃工厂时,发现工人们对“吉利”和“李书福”的名字很熟悉。他们都会发“GEELY”和“Li Shufu”的音。还不断问记者“我们的发音对不对”。

  但是,由于并没有多少机会接触到吉利和李书福本人,对他们来说,“GEELY”、“Li Shufu”以及中国企业,更多的是好奇和想象。

  互联网对于国际上民间交流,贡献真是太大了。顺便链接几位外国朋友的评论,听听他们在想什么。

  网友Prefessorn:“酷!一个和福特完全不同的强有力而又野心勃勃的领导者,我认为沃尔沃大有可能拥有一个新的未来!”

  网友V?rf?rd::“战后六十年是瑞典的最繁荣时期,此后我们坐享福利。只有现在我们意识到在走下坡路。这是亚洲崛起的时候。”

  网友M?nga?r med aff?rer i Kina:“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好的商人,他们也十分注重细节。我们必须适应这个世界新秩序,中国的巨大市场也是我们的市场。学学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吧,不要总像是‘压路机’,这才是成功的基本前提。”

  媒体的态度表明了人们的共识:在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通过国际资源整合,共同抗御世界经济危机,无疑是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愿望。人心所向啊!

[ 责任编辑:徐鹏程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