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东北地区首批醇氢新能源专用车在大庆工厂正式下线。
吉利醇氢汽车产业路线重要节点
这是继西南、西北、华北等地,吉利醇氢生态在北方寒冷地区的延伸建设。
大庆首批下线专用车型,只是完成了生产制造的一个环节,作为完整的醇氢汽车产业链,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还与当地企业达成一系列合作签约,并将与黑龙江中石油共同完善甲醇加注的体系建设,加速推动醇氢新能源汽车在北方寒冷地区的推广应用。
现场媒体见证说:“东北首批醇氢能源专用车下线,推动迈向非化石能源时代。”
随着醇氢生态大庆工厂产品下线,意味着大庆正跨越时空,加速从化石能源迈向非化石低碳能源时代,以新质生产力激活东北振兴新动能。
有消息说,吉利远程商用车品牌,目前已经推出了醇氢电动重卡、轻卡、客车等产品,全面覆盖干线物流、短途运输、城市配送、工程用车、城市公交等用途,满足用户多场景、多工况、多地域的需求,技术成熟度及投放规模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发展绿色经济,是历史与实践的必然选择
我国富煤、少气、贫油,石油对外依存度超72%。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不仅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要求,也是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甲醇是全球公认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具有燃烧高效、排放清洁、可再生等特点,常温常压下为液态,使用安全便捷。甲醇能源的创新应用和推广,是中国能源多元化的有效路径,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醇氢电动是在电动化基础上,把甲醇作为液态的氢直接替代传统的氢燃料电池系统用于发电供电,优化了纯电动车辆充电补能方式,更加便捷更经济实用的升级发展。
相较石油等化石能源,甲醇具有燃烧高效、排放清洁、可再生等先天优势。更重要的是,与石油等化石能源相比,我国在甲醇储备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甲醇生产和使用国,产能占全球60%。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甲醇无疑是立足中国国情,充分发挥我国资源禀赋优势的优良选择。
这些认识与认知,显然经过了历史与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醇氢汽车产业,从0到1的匠心独运
早在转型新能源之前,李书福很早就关心、学习和研究世界气候变化、国家能源安全以及节能减碳等重大问题。
这就解释了吉利为什么在二十年前,就开始对甲醇原料的能源低碳化以及可再生的循环机制深入研究。
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之后,李书福根据习主席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以及加速节能减排的国家战略,组织更大力量,投入更多资金,在北欧、在国内,部署更多省市试点,加速绿色甲醇作为动力燃料应用于乘用车、商用车的市场试验,取得很好效果,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制造营销产业链。
实践证明,甲醇燃料以其安全、低碳和成本的综合优势,被视为目前最符合中国能源安全、资源国情的新型替代燃料之一。
吉利首创低碳绿色能源醇氢汽车产业,我国唯一,全球独有。
从材料原理到制备,再到内燃机技术改造、各型车型搭载研制、社会加注网点建设,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耗费了李书福及其团队二十年的心血。
吉利经过多年研发及经验积累,使我国醇氢汽车产业的技术储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推广应用初具规模。
甲醇汽车必将逐渐成为我国汽车发展的新方向,对比时下电动车技术路线,传统汽车产业的设备、技术、工艺可以延续应用,特别是内燃机技术的改造进化,避免了产业发生巨大的社会沉没成本。
吉利醇氢全产业链的探索研究和产业布局,着重从醇氢生态建设入手,以推广醇氢电动车为核心,实现了绿醇制备、燃料加注、醇电汽车三位一体协同发展。
目前吉利的醇氢产品,已经覆盖了商用车和乘用车多型多款多用途。
任何产业创新创造,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的赋能
吉利长达二十年的辛勤耕耘,看上去默默无闻,其实在山西晋中、贵州贵阳、陕西西安、东北的白山黑水……,有轰轰烈烈试点、试验、实践的艰难历程,更有回肠百转的挫折、改进、最终完善的成功喜悦。
不为人知的是,吉利在醇氢领域,科技攻关、创新产品、营造生态,投入运营了3万多台甲醇乘用车和商用车,累计行驶里程近200亿公里,全天候、全路况、全场景试验、改进、定型,砥砺深耕,矢志不移、锲而不舍。
这些试点试验,开始时预期并不确定,过程中也相当曲折,能取得当今战略性的成果,有赖于当地党委、政府的赋能支持,体现了他们的远见、格局和学习态度。
岁月苦寒,等来花开。在党的二十大三中全会的指引下,国家有关部委很快出台了支持低碳能源发展的政策措施,这对于醇氢产业的战略延伸带来可观前景。
就在刚刚过去的八月,远程多款醇氢电动商用车进入最新发布的《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六十四批)和《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八批),产品覆盖重卡、轻卡、客车。
此外,在《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中,甲醇加注被明确纳入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将进一步推动醇氢电动汽车的广泛应用。
权威人士认为,吉利在醇氢汽车产业上的创新,对整个汽车行业向新转型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也对中国乃至全球的能源结构转型、环境保护以及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有着积极的影响。
(文/李钢,来源:七星斋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