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美团宣布其无人配送车“魔袋”在北京顺义多个社区投入运营,为在美团买菜下单的用户提供配送服务。美团称,此举既是为了缓解订单量暴涨导致的运力紧张,也是为了降低人际传播带来的潜在感染风险。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为减少人际接触带来的潜在感染风险,外卖、电商平台纷纷推出无接触配送服务。与此同时,旨在解决末端配送的无人配送车也开始上路,成为企业防疫行动的一部分。
2月18日,美团宣布其无人配送车“魔袋”在北京顺义多个社区投入运营,为在美团买菜下单的用户提供配送服务。美团称,此举既是为了缓解订单量暴涨导致的运力紧张,也是为了降低人际传播带来的潜在感染风险。
受疫情影响,线上采购成为补充生活物资的主要方式,各个生鲜电商平台因此订单量大增。据美团买菜数据,其北京地区日销量最高为春节前2-3倍。由于订单集中,美团买菜站点的分拣、打包人员和骑手都较为紧缺,以顺义为例,两个站点要服务周边86个社区的近10万用户,运力十分紧张。
美团无人配送车 图片来源:美团
美团回复称,目前在顺义落地的无人配送车续航能力大约在100公里,一次性最高能够配送100kg货物,在买菜场景下一次可配送3-5单。除了顺义区外,美团无人配送在海淀的落地也已启动部署。
美团从2016年就开始进行无人配送车研发,2018年推出无人配送开放平台,此前曾在上海松江大学城等半开放园区内运营。此次落地顺义买菜站点,是美团在室内、园区真实订单落地后,首次在公开道路上进行实际订单配送。
相比于封闭社区和园区,公开道路的路况更为复杂,行人和车辆的行为更难以预测。因此,能否在公开道路上进行配送服务,是企业自动驾驶技术实力的评判标准之一。
在美团无人车落地顺义之前,京东的无人配送车也被紧急运至武汉,用于在定点医院附近的特殊站点进行末端配送服务。
京东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张志统告诉界面新闻,疫情爆发后,武汉地区对无人配送的需求很大。原本京东预计在2020年内陆续完成相关无人车的量产和推进工作,疫情导致这一计划被迅速提前,目前已经在工厂加紧生产即将运往武汉的无人车有30台,后续还会视具体需求看是否追加。
张志统称,除了末端配送外,某些高危场景也存在无人配送需求,例如病患集中的医院,“人越少越安全。”张志统说,目前,京东正在与政府、医院沟通,希望在这些场景逐步引入无人车完成配送任务。
实际上,在此次疫情之前,京东已经在长沙、呼和浩特和贵阳三个城市落地了专为无人配送打造的智能配送站。智能配送站采用迷你仓的方式,站点货物通过自动化设备进行流转和装载,一个站点配八到二十台无人车,可执行周围3到5公里内的配送任务。
张志统告诉界面新闻,在这三个站点,京东的第四代无人车已经可以完全在社会化公开道路上行驶、执行配送任务,并且真正做到不需配备安全员的“无人”驾驶。除上述三个城市外,目前,京东无人配送试运营的城市超过20个。
此外,苏宁物流的5G卧龙无人车也于近日在苏州上岗,为苏宁小店的到家业务提供配送服务。苏宁回复界面新闻称,苏宁物流无人车项目一直在测试各种运营场景。此次疫情发生后,无人车的实际配送刚开始部署,会在苏州、南京和北京三个城市选取合适的苏宁小店场景进行部署,路况上尽量选择紧挨社区、非公开道路的场景。
无论是美团、京东还是苏宁,疫情期间推出的无人配送都属于末端配送,配送范围约在5公里以内。这类无人车体型小、重量轻,车速慢,可快速落地。在众多无人驾驶的场景中,末端配送被行业公认为是目前最易落地,也是最能快速见效的场景。业内预测,从快递、外卖及生鲜配送三个领域的需求量来说,无人配送市场有望达到千亿规模。
事实上,具备末端配送场景的零售或物流企业多数早已投入到无人配送的研发中,其核心驱动力在于降低人力成本和提高效率。每日优鲜物流副总裁王飞曾告诉界面新闻,从前置仓到消费者的最后三公里占到整个物流成本的三分之二以上,为优化成本结构,每日优鲜的前置仓也在不断朝着少人和智能的方向迭代。
美团无人驾驶首席科学家夏华夏也曾在演讲中说,当美团的订单量达到每年一亿单时,如果还用人配送,就需要300万骑手,美团的目标是希望其中一半能够用机器来解决。(周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