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小鹏汽车发布2022年财报显示,年营收为268.6亿元,同比上升28%;净亏损91.4亿元,同比扩大88%,创下亏损新高。
2022年,无疑是小鹏汽车渡劫之年。
这一年,小鹏净亏损扩大88%,销量增速断崖式下滑,股价又暴跌了80%,重重暴击让曾经的新势力销量王喘不过气。
进入2023年,一切还未好转,行业又开始内卷价格战,风光多年的新势力迎来生死存亡考验!
壹
2023年3月15日,网传自称小鹏供应链公司的匿名用户发布信息称,“这几天所有给小鹏代工的工厂都在低价卖料,直接说,小鹏不行了拿不了货了。”
小鹏汽车立即否认称,是虚假信息。
一季度销量出来后,小鹏汽车1-3月累计交付1.82万辆,同比暴跌47.3%,市占率仅1.4%。
4月,认证为小鹏汽车的员工发帖称,年终奖只发了500元,还有网友爆料称小鹏汽车年终奖为0.5折,蔚来年终奖为3.3折,理想年终奖为5折。
无风不起浪,寒气正在传遍新势力....
遥想2021年,小鹏汽车还是被人追捧的新势力销量王,当年小鹏销量为9.8万辆,同比激增263%,力压蔚来成为新势力销冠。
高光过后,小鹏汽车的强劲势头突然消失。2022年,小鹏汽车累计交付12.07万辆,同比增长23%,远不及市场预期。
同期,蔚来、理想分别交付12.25万辆、13.3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7.2%,虽然销量增速也下滑很大,但没小鹏那么夸张,增速从263%暴跌到23%。
全盘来看,2022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649.8万辆,同比增长96.3%,市场渗透率达到27.6%。
销冠比亚迪年销量为186.8万辆,同比增长152.5%!
所以2022年中国新能源车整体还是很强劲,只是新势力有点掉队,其中小鹏汽车又最拉跨。
2023年一季度,小鹏还是没找到节奏。
一季度销冠比亚迪销量超55万辆,同比增长92.81%;特斯拉销量为42.29万辆汽车,同比增长36%。
新势力一季度表现整体一般,理想、蔚来分别交付5.26万辆、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5.8%、20.5%;
极氪、零跑分别交付1.52万辆、1.0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4.86%、51.3%。
但哪吒和小鹏下滑很严重,分别交付2.62万辆、1.82万辆,同比都下滑超47%。
很明显,号称智能化标杆的小鹏汽车遇到了自己的瓶颈,而且至今未能解决。
贰
小鹏汽车此前最大问题,是组织架构比较乱,导致产品规划没能贴近客户需求。
比如去年9月,小鹏发布售价超30万的新车G9,搭载激光雷达、英伟达Orin芯片、800V电压平台等多项新技术。
G9本来被寄予厚望,何小鹏还吹过:G9是50万以内最好SUV,将接棒保时捷成标杆。
没想到G9还没出道就翻车了,G9上市那会被吐槽车型复杂混乱,按续航分出570、650、702三个系列,按字母又分出G、E、X三个系列,再加上各种可选配、不可选配,足足划分出20个版本,选择相当困难。
种种缺点,令小鹏G9反响平平,发布会后出现不少退订。
当时小鹏汽车紧急修改车型命名方式,放弃原来G、E、X系列,改为Plus、Pro、Max,最终也没挽回G9销量,造成2022年整体销量萎靡。
G9翻车后,小鹏汽车意识到组织架构、产品策略出了严重问题,10月开始进行全面组织架构调整,目的是改善组织效率,减少沟通成本,贴近用户了解真实需求。
此后小鹏汽车进行人事震荡,网传各种高管将离职。
2023年1月,小鹏又找来长城汽车原总裁王凤英出任公司总裁,全面负责产品规划、产品矩阵以及销售体系。
董事长何小鹏则负责研发、生产、供应链体系,以及造型团队。
何小鹏在2022年报中提到:“已全面梳理战略规划,大刀阔斧推进组织架构调整,补强团队能力的短板。”
至此,小鹏汽车搞了半年的组织架构调整告一段落。
此外,蔚小理在制造业的经验不足,严重影响了业绩。
2019年—2022年,小鹏汽车年营收分别为23.21亿元、58.44亿元、209.88亿元、268.55亿元;
净亏损分别为-36.92亿元、-27.32亿元、-48.63亿元、-91.39亿元,每年都是卖的越多,亏的越狠。
汽车毛利率方面,2022年小鹏汽车下降到9.4%,小鹏汽车解释主要是由销售折扣增加及材料成本上涨所致。
这理由比较片面,同样是原材料上涨,比亚迪2022年营收是4240.61亿元,同比增长96.2%;净利润166.22亿元,同比暴增445.86%。
汽车毛利率为20.39%,2021年是17.39%。
比亚迪销量爆炸利润也爆炸了,新势力却亏损扩大,核心原因是双方在汽车行业或是制造业的积累不同。
比亚迪造电池28年了,造车也有20年了,正是有前28年的汽车全产业链布局,技术积累,才成了今天的电动车销量王。
相比之下新势力造车不过8年,在汽车制造成本控制、供应链把控等方面尚需补课。
还有个问题,小鹏的智能化标签暂时成了沉重包袱。
小鹏汽车最大的亮点是辅助驾驶能智能化能力,很多用户就是冲这点下单的。何小鹏也多次强调,智能化是小鹏汽车最核心优势。
为此小鹏汽车下血本搞研发,2022年全年研发费用为52.1亿元,同比增长26.8%。
何小鹏说未来5年,还将持续进行高强度研发投入,每年研发投入都会超过60亿元。
这些研发投入大多用于汽车智能化,研发成果主要是车载操作系统Xmart OS和辅助驾驶系统XPILOT。
但智能驾驶频繁的事故正制约行业进展,前些年自动驾驶缺乏标准,车企借机鼓吹自己搭载自动驾驶系统,导致用户混淆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概念,酿成多起惨剧。
监管跟进后,车企才将宣传的自动驾驶系统改成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花了大量人力、财力用于辅助驾驶,结果事故频发,行业前景不明,这无疑是沉重打击。
目前小鹏来自辅助驾驶系统XPILOT的付费收入占比为7.5%左右,主要营收还是靠卖车,智能化只能暂时尬吹。
叁
小鹏组织架构刚调整完,目前是恢复元气的阶段,但新一轮价格战打的措手不及。
2023年,新能源车加速内卷。
随着新能源汽车国家购置补贴政策正式退出,长达10几年的政策扶持,终于落下帷幕,以后的路要靠车企自己拼了。
深谙价格战的特斯拉率先降价,1月就打响价格战第一枪,它这么干就是要加速行业洗牌,逼退后排车企,从而达到“剩者为王”目的。
前几年特斯拉曾多次带头降价,今年杀的更狠,国产Model 3、Model Y全系车型调整售价,降价幅度在2—4.8万元。
降价后,Model 3、Model Y起售价分别为22.99万元、25.99万元。
特斯拉带头后,价格战愈演愈烈,蔚小理、问界等品牌只能咬牙跟着降。
发展到3月,燃油车那边也急了,东风汽车部分车型狂降数万元,最高优惠可达9万元。
当时湖北雪铁龙4S店被挤爆,不少外地消费者“打飞的去湖北抢车”。
东风汽车之后,全国至少有30个汽车品牌、80多款车型参与价格战,整个行业在2023年开局就陷入深度内卷。
价格战毕竟是短期行为,不可能一直打下去,最后会熬死很多小品牌,让份额向比亚迪、特斯拉等一线品牌靠拢。
截至目前,天际汽车、威马汽车、自游家等众多造车品牌已停摆。余承东预测中国汽车主力玩家未来不会超过5家,会像飞机行业一样,只剩下少数头部玩家。
新势力能否挺过此轮洗牌,仍是未知数。(来源:蒋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