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报道,近日博郡汽车召开一场内部会议,在会议上黄希鸣表示“博郡不会再继续往下走了”,并且表示将由人力资源总监张畅牵头成立的一家新公司进行收购。
据知情人透露,黄希鸣将不再担任南京博郡CEO和董事长职位,人力资源总监张畅牵头成立新公司进行收购,并表示“新公司是目前唯一的自救路径”。
对于新公司和老公司(博郡汽车)之间的关系,博郡方面解释称,新公司将以低价收购的方式买入老公司包括人、数据、知识产权、供应链等无形资产,老公司就可以通过出售这些资产获得资金,资金到位之后也将会优先支付之前拖欠的员工工资和垫付的社保等款项。
按照博郡汽车的说法,张畅正在积极寻找投资,目前有四家投资公司有投资意向,融资成功率达到了78%~80%,资金到位时间大概为2~3个月,首轮融资规模为大约1个亿。但与此同时,新公司只要300人的员工规模,届时将按照自愿原则与博郡员工重新签订合同,承诺按时发放工资,并强调老公司欠薪与新公司没有任何关系,员工目前对老公司进行的仲裁和起诉也与新公司无关。
显然,黄希鸣放弃博郡汽车的背后,跟“缺钱”脱不了干系。
据天眼查显示,截止当前博郡汽车已完成6次融资,最近一轮是去年6月,博郡汽车获得由银鞍资本、盛世投资、浦口高投等投资的25亿元,而此前五轮融资则未披露具体金额。但根据数据显示,博郡汽车2017年营业收入仅为1318万元,净利润亏损3亿元。截至2018年6月末,博郡汽车资产总额为4.2亿元,负债总额为4.4亿元,公司已资不抵债。
2019年11月,博郡与一汽夏合资的天津博郡正式注册成立。该合资公司注册资本25.40亿元,一汽夏利以经评估备案的整车相关土地、厂房、设备等资产及负债作价5.05亿元出资,持股比例19.9%,南京博郡以现金出资20.34亿元,持股比例80.1%。
根据约定,博郡汽车应于合资公司成立取得营业执照之日起30天内,以货币方式向合资公司缴付首期出资10亿元。但因为资金问题,南京博郡直到目前仅以货币方式向天津博郡缴付出资1410万元,与协议中承诺的10亿首期款相差甚远。
为此,一汽夏利于5月28日发布公告,称博郡汽车如果没有按照股东协议履行出资义务,一汽夏利有权要求赔偿或者终止协议、提起诉讼。
除10亿合资首期款没有按期支付外,博郡汽车实际上从去年就已曝出欠薪、欠供应商货款等消息。
今年1月,博郡汽车给员工出一份关于“社保账户信息”的邮件,根据内容显示员工社保需自行缴纳转入公司账户,并且邮件上附有公司名称、账户和开户行。
今年3月,博郡汽车被曝出要求员工自缴社保,不仅是个人缴纳部分,就连公司缴纳部分也需要员工自行承担。
今年4月,上海闵行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出具的一份行政处理决定书显示,仅在2019年12月和2020年1月就拖欠员工薪水近2670万元,保障局要求上海思致(博郡汽车关联公司)及时发放600多名员工的工资欠款。
6月10日,一位员工群里质问黄希鸣,称“自己7个月没领到工资,现在生活非常窘迫”,要求黄希鸣在6月12日之前召开全体员工大会,向所有被欠薪员工说明公司目前的情况和之前所承诺的6月30日发放工资的工作进度。该员工表示,如果黄希鸣没有召开员工大会并说明拖欠员工工资的发放进度等情况,其将会在6月15日向执法机构举报公司恶意欠薪的违法事实,严惩相关管理层的恶意违法行径。同时呼吁全体被欠薪员工都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黄希鸣在微信群中表示,希望员工不信谣不传谣,同时承认公司存在极大经营困难,但也表示自己和管理层正在积极想办法应对,因为“把公司搞垮对大家都不利”,所以希望大家理性对待。
据了解,现在博郡汽车员工两个选择:要么离职,博郡汽车承诺在7月31日之前付清拖欠工资,但是在此期间不能参与仲裁等维权行为;要么待岗,期限为6月1日至12月31日,在此期间员工每月能拿到2480元的最低生活费。
另外,由于博郡汽车深陷资金泥潭,发展前景未卜,博郡汽车高层陆续离职,包括市场营销和销售副总裁陈曦、市场传播总裁张震、002号员工营销副总裁张天、主管三电的张志伟,甚至公司CFO易晓川也被曝出离职消息,但是未得到官方证实。
博郡汽车作为国内造车新势力中的一员,目前已经发布两款量产SUV车型——iV6和iV7,但是量产车型仍然停留PPT阶段,因拖欠员工年终奖、加班费等遭到员工维权,加上供应商断货,博郡汽车量产停滞。若没有疫情的出现,博郡汽车或可以依靠融资获得生存的一线生机,如今负债累累的博郡汽车将通过新公司收购获得生存的机会,从另一个层面来讲,新公司一旦完成收购,博郡汽车实际上就是一个空壳公司,与“出局”并无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