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随着瑞典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的一声钟响,沃尔沃汽车正式挂牌上市。沃尔沃汽车以每股53瑞典克朗的价格发行B类普通股,交易代码为“VOLCAR B”。
当天沃尔沃汽车股价上涨幅度达22%,显示出全球投资者和公众的热情之高。这并不难理解,一方面沃尔沃汽车上市是瑞典近2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IPO,投资者数量众多;另一方面,沃尔沃汽车历经十年转型后成果卓著,外界对其上市早有预期,股价上涨只是对于此前高预期的一次释放。
从十年前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开始,到十年后沃尔沃汽车成功上市,吉利这家中国民营车企在其全球化商业故事中写下了重要的一笔,同时也翻开了沃尔沃汽车发展历程中新的一页。
“我觉得这既对过去十年是一个很好的成绩单,同时它又开启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如果说过去十年我们对于沃尔沃汽车的战略是‘放虎归山’、充分授权,未来十年我相信沃尔沃汽车将如虎添翼、自由驰骋。”吉利控股集团CEO、沃尔沃汽车董事李东辉对沃尔沃汽车上市信心十足地表示。
十年之前,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的举动并没有多少人看好,人们也不大相信吉利真的能够成功。但如今吉利与沃尔沃汽车不仅用自己的十年硕果打碎了外界的质疑,还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和赞誉。在全球各大商学院,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被列为经典案例。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王铁民在其执笔的案例《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的海外并购与全球化发展之路》中表示:这起在当时由于“门第悬殊”而并不为外界所看好的跨国并购取得了成功。并购后两个品牌实现了相对独立、也达成了协同发展……当并购后的吉利和沃尔沃汽车都变得比原来更强、更好时,双方的互信也大大增强。
如果将眼光放大到中国汽车工业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的脉络上,以至中国经济全球化大发展的历史大格局中,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就更具现实意义。它为中国汽车企业站上全球舞台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成功范本。但如果说,这一切仅仅是运气,那就是忽视了这一并购之所以成功的内核逻辑。
起初不被看好的“蛇吞象”故事
关于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行业中有一些形象的比喻,将吉利比喻成“乡下穷小子”,将沃尔沃汽车比喻成“洋媳妇”,说“穷小子娶了洋媳妇”。也有说,吉利并购沃尔沃完成了“蛇吞象”。的确,当年吉利拿出18亿美元从福特手中接过沃尔沃汽车的全部股权,对于当时年销量只有数十万辆、即便在国内也排不进第一梯队的吉利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支出。
再者,沃尔沃汽车在2010年全年汽车销量仅为33.5万辆,营收957亿瑞典克朗,年亏损达到51.9亿瑞典克朗。吉利收购到的貌似是一个债务累累的沃尔沃汽车,这看来并不是一个美好故事的开端。
然而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之后,并没有强加干涉,而是开出了“放虎归山”的药方,放权其自主发展,激发活力。得益于此,沃尔沃汽车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走了轰轰烈烈的品牌复兴之路。
在中国市场,2010年时沃尔沃汽车销量仅有3万辆左右。到2020年这一数字已经突破16万辆大关,为十年前的5倍。中国市场成为沃尔沃汽车在美国之外的第二大市场。
在全球,沃尔沃汽车的进步也同样惊人。2020年,沃尔沃汽车全球销量达到661,713辆,为十年前全球销量的两倍。营业收入方面,2020年沃尔沃汽车营业收入达2,628亿瑞典克朗,营业利润达85亿瑞典克朗,完全扭转了局面。今年1~9月,沃尔沃汽车全球销量53.1万辆,同比增长17.6%,还处于不断增长之中。
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并不是简单的财务投资。沃尔沃汽车与十年前相比实现了品牌复兴,这一价值远超表面的财务数字增长。
对于吉利来说,过去的十年同样辉煌。吉利汽车的营收从百万级跃升至千万级,净利润大幅增长。吉利汽车(HK.0175)2010年营收为140.69亿人民币,2020年为921亿人民币。2009年吉利汽车(HK.0175)净利润为13.19亿人民币,而2020年净利润为55.7亿人民币。
过去十年里,吉利汽车的销量持续攀升,迈入百万大关。吉利汽车成长为百万级销量的中国品牌领军者,成为首个实现乘用车产销突破1000万辆的中国品牌车企。十年来,吉利汽车品牌力持续提升,成为中国品牌直面合资、走向全球的标杆和典范。在“2021全球最有价值的100个汽车品牌”排行榜中,吉利品牌位列21位,名列中国汽车品牌榜首。
吉利与沃尔沃汽车在过去十年里,均在各自的赛道上迅猛生长,成绩斐然。
当前,沃尔沃汽车正在全面加速电气化转型,全面推进智能电动科技能力建设。沃尔沃汽车的中期目标是在2030年实现全面的电动化,并且在2040年在全球率先成为气候零负担标杆企业。据了解,沃尔沃汽车上市筹措的资金将主要应用于电气化和智能化转型。
“未来吉利控股集团将长期持有沃尔沃汽车的股份,作为沃尔沃汽车以及吉利旗下其他品牌共同的大股东,我们将努力协同沃尔沃汽车与吉利其他品牌在研发、采购、制造、商业模式、全球市场开拓等各领域的全方位深化协同,当然我们将尊重各自资本市场上的规则,坚持商业合作和长期战略的协同。”李东辉表示。
“遍地开花”的化学反应
很多人都记得,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面对沃尔沃汽车方面提出的“你为什么买我们”的提问时,给出了那句经典的“I love You”的回答。今天看来,这也许是李书福的随机应变,但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这位企业家与众不同的一面。正是有了吉利对于沃尔沃汽车的这一份“爱”,双方结出了累累硕果。
在股权关系上,吉利与沃尔沃汽车是“父子”,但品牌关系上,吉利与沃尔沃其实更像“兄弟”。兄弟携手其利断金,吉利与沃尔沃汽车进行了全面的资源协同,涉及研发、制造、采购、销售等多个方面。最显著的例子是,2013年吉利与沃尔沃汽车共同设立了吉利欧洲研发中心CEVT,诞生了CMA基础模块化架构。如今,这一架构已应用到领克、沃尔沃、吉利等多个品牌。
率先采用CMA架构的品牌是领克,该品牌2016年正式发布,目前由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共同合资运营。5年来,领克共推出6款车型,采用CMA、SPA等架构,并形成了潮流、汽车运动等品牌特色。截至目前,领克累计销量突破57万辆,并且开启了欧洲计划和亚太计划,进军全球市场。领克在海外的渠道方面,借助了沃尔沃汽车的帮助。
另一个双方合作的结晶是Polestar极星品牌,其是吉利与沃尔沃汽车在2017年合资成立的高端电动车品牌。极星已宣布将通过SPAC形式在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上市。极星目前在欧洲、中国、美国的10个市场同时开展运营,在全球范围内有50个极星空间展开零售工作。
不限于孵化领克、极星等新品牌,吉利与沃尔沃汽车还在更多新四化前瞻技术领域协作,如动力总成、三电技术、高度自动驾驶等。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在目前共享SEA浩瀚、SPA2电动车架构基础上,双方已经启动下一代-纯电专属模块化架构的联合开发,实现核心技术成果的共享和规模化优势。
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引起的化学反应还有很多。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后大大提升了自身的形象和价值。以前吉利汽车只是一家小企业,但这几年其产品的品质和消费者口碑迅速提升。
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后成为中国第一批跨国车企,此后吉利进入一连串的全球布局大扩张时代,英伦汽车、宝腾汽车、路特斯汽车,直到入股戴姆勒,吉利的全球版图遍及西欧、东欧、东南亚等全球多个地区,是名副其实的全球化车企。而吉利沃尔沃汽车正是吉利全球并购路上的加速器。
可以说,没有十年前的并购沃尔沃汽车,就没有现在全球化的吉利。没有吉利与沃尔沃汽车的十年协同,就没有现在的领克、极星,也就没有中国车企带着自信和实力走向全球的良好局面。
中国车企全球化的样板
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堪称一个商业奇迹。吉利不仅给自己打开了国际市场,也给整个中国汽车工业也赢得了尊严和自信。沃尔沃汽车10年发展是中国汽车工业全球化发展的写照,全面提升了中国企业的海外形象。
如若仔细分析,还能发现,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实际上是顺势而为的结果。回顾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的发展,2010年时中国GDP超越日本跃居全球第二,继而大踏步融入全球经济产业链,这期间无数中国资本出海、产业出海,吉利汽车是其中的一份子。
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脉络来看,2010年时中国乘用车市场规模从千万辆级向2000万辆级别进发,经历从小到大的上升过程。与此同时,随着一带一路伟大倡议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到海外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与国际车企同台竞技,中国汽车工业有着从大到强发展的历史使命。
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及此后的十年发展,正是在以上两大格局下进行,其符合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规律,即规模化、专业化和全球化发展。产业变迁的规律不可阻挡地使全球汽车产业的中心从西方移向东方。以中国为核心的亚太区在沃尔沃汽车全球格局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已经成为其全球发展的核心引擎。
反过来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案例多如牛毛,但鲜有如吉利沃尔沃这样成功的。吉利做对了什么?这绝不是简单的运气使然。如果吉利对沃尔沃汽车没有进行良好的管理,没有实现资源协同,定然不会有今天的局面。这其中涉及技术、管理、还涉及文化的融合。从这个意义上,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所展现的手段和方式,足以当作中国车探索国际化的一个样板。
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成功,第一得益于“放虎归山”的充分授权;其次是双方不断探索实现深度协同;再者是沃尔沃汽车在中国第二本土市场的实践;最后还与全球型企业文化的推动以及体系力的锻造和完善密不可分。
正是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之后,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坚守所做的承诺,才使得吉利后续的海外投资有了巨大的信用和实力背书。吉利全球化发展路径具有样本意义,代表了中国企业崛起的成长转型路径:从成本优势到质量优势再到原创优势,最终实现管理优势,输出文化价值观。(来源:经济观察报 闻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