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和公共空间、和民众之间有多少距离?
艺术家蔡玉水告诉你:有时候,只需要推开一扇门,一个温暖的遇见。
▲《东方精神——梅兰芳》。
从双泉镇五眼井老戏台到香格里拉,从田野到城市的公共空间,《东方精神——梅兰芳》承载着蔡玉水对于艺术价值重塑的思考和情怀。
▲《东方精神——梅兰芳》。
作为“艺术改变乡村”的践行者,蔡玉水曾多年扎根济南市长清区双泉镇。在一次为双泉镇拍摄艺术片的时候,他在村里荒废多年的老戏台旁邂逅了九十多岁的刘爷爷,得知了老人对梅兰芳的喜爱和对当年热闹的老戏台的怀恋。后来,蔡玉水夫妇请来了京剧院的演员,在老戏台唱了一出又一出好戏,直到深夜。遗憾的是,最该看到这场大戏的刘爷爷却在几天前去了天堂……
为了深深的纪念,蔡玉水用近一年时间创作完成了雕塑作品《东方精神——梅兰芳》,并把它放在了刘爷爷喜欢的老戏台。
“哪里有艺术,哪里有爱,哪里就是香格里拉。”爱,就是蔡玉水艺术作品的内核。在其执着、坚韧、自省的漫长艺术旅程中,多的是对人性与生命主题的深情赞美。
▲《天堂》。
在蔡玉水的愿景里,艺术家的作品不只是为博物馆、美术馆而作,把生命、把爱、把情感、把思想注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使艺术和公共空间、和民众产生美好的互动与融合,它产生和积淀出来的这种浪花和激情是同等热烈、同等振奋人心的。
▲《盛装》。
从《少女的祈祷》《贵州母子》《山路弯弯》《流浪流浪》《背影》等雕塑作品到组画《天堂巴厘岛》,蔡玉水这些重要的代表作品中,或是对亲情故土的表达,或是对女性唯美的描绘,安静但锐利,一把揪住了有痛感但难以言传的集体心灵史,使大时代的家庭和社会变迁具有了永恒的雕塑感,微妙、深刻而完整。
蔡玉水创作《天堂》的灵感源自在印尼巴厘岛生活创作的七年,他深切感受了人与宗教,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与美好。“天堂有多远?当我从悲剧题材的创作里一步步向上爬,散发着原始气息的人性光辉是天堂垂下的藤蔓,召唤我攀援而上。”
他希望《天堂》这幅作品,可以通过济南香格里拉大酒店这个平台,把作品中的美好传递给所有热爱和平,热爱生活的人们,“让这个时代的伟大艺术走进生活,让冰冷冷的钢筋水泥丛林有爱,有彼此的关怀和善意的温暖”。
▲《春姑娘》。
艺术的魅力正在于在我们生活的公共空间中营造一个小剧场,通过具有生命力与艺术感染力的作品,轻拽人们心神不定的脚步,来重塑一座城市的灵魂。
▲《流浪流浪》。
艺术与民众、艺术与公共空间的关系在当下仍需要时间来慢慢培养。激荡七十年,从“创伤”走到“创富”阶段,从追求物质生活到追求精神生活和艺术审美情趣,我们需要闲暇、需要心灵的视野、需要慢下来,让艺术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
比如在香格里拉酒店大堂酒廊的下午茶,邀请了民乐团及西洋乐团,将下午茶与艺术结合,是视觉听觉与味觉相融的盛宴,也是放飞心灵的文化休憩。
▲《母与子》。
蔡玉水曾说:“有时候,我们老是局限在一种小的生命感悟上。我们会把灯光调暗了,一杯咖啡,一杯红酒,相互小资地谈吐着我们微不足道的一点伤痛。如果把这些东西都放到大自然当中,放到天地之中,放到日月星辰之中,这些东西算不了什么。
如果让艺术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这样的民族与国度怎能不热爱和平、热爱生活、热爱自由与诗意呢?
▲《山路弯弯》。
一把泥土,一支画笔,伴着阳光的静谧,和着滴滴温暖的汗水,塑成孩子、少女、母亲,塑成平凡的你我,活着,有爱地活着,多么温暖,多么美好。
“遇见,遇见。让我们超越所有的界限,温暖地遇见。”(顾玉雪)
艺术家简介
蔡玉水,艺术家,北京画院副院长、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蔡玉水在绘画、雕塑、电影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是中国当代最为优秀全面的艺术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