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南驼山
曲阜石门山
重庆老君洞
李一写山的法境
文|尚辉
(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主编)
如果说西方造型艺术是人的造型的对象化,不止是绘画以人的造型来叙事,就是雕塑与建筑也都是研究人的造型或人的造型的仿拟;那么,中国书画艺术则是自然的对象化,中国书画的灵动、气韵、飘逸等这些美学特征,实际上都是自然山川对于书画审美的形塑,也因此表现自然的山水画、花鸟画最为中国文人画所擅长。文人不仅以山水、花鸟为寄,而且也把法书勒刻于摩崖,法书的横、折、撇、捺似乎天然地能与峭壁摩崖融为一体,尤其是历经风雨侵蚀,烟云供养,环境与气候也成为法书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书法家的“写山”,在笔者看来,并非完全是后人看到的摩崖的笔迹刀痕,而是书写过程的那种与山石气候物我化一的体验与创造。
李一写山之作的意义或远远大于他的书斋纸本法书。这一方面是20世纪以来书法的生存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书写方式的不断变革不仅使硬笔替代了毛笔,而且键盘取代了手书,书法由此演变为一门学科独立的专业艺术,其日常书写的文人情态失去了根本的依托;另一方面则是书法被专业化后,也加剧了对其存活生态的剥离,书法纯为书斋或工作室的创作而远离了其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也鲜能再让书法创作回到与自然化一的创作方式与精神境界。就日常书写而言,当代许多书家尝试书写自己的诗词文赋,这固然比书写古人句章更能体现法书的本义,但毕竟当代书家缺乏古代书家那种本能的文化积累与文化厚度。书法的专业化还导致了当代许多书家在繁华的大都市和美术馆做表演的行为,而不是真正将法书创作与山川自然合一。李一无疑是当代专业书家,且有着深厚的研究书学功底。他一意致力章草创作,也无疑是以其深厚的法书学问为基础的。这里不仅需词章考据的文字文献学积累,而且他专一章草也并非止步于章草本原,更在将篆、隶、楷、草融入其中而作更宽广艺术视野的复兴和创造。但李一并不完全沉湎于书斋法书的学问与创作,而力图让这种文本书写与其文化生态作更深层的结合,“写山”就是他将书法文本与山川自然相统一的创作尝试。
这本作品集以图像的方式记录了他近些年先后在山东曲阜石门山、青州驼山和重庆南山老君洞的石壁书写的大字摩崖作品。曲阜石门山是儒家之山,遂写《追和前贤孔尚任咏石门山诗》;重庆南山老君洞是道家之山,故作《道铭》;而青州驼山是佛教圣地,以《南驼行记》吟咏佛迹。石门山、老君洞以章草为主,驼山则以楷书为主。此作品集让人们身临其境地品鉴了那些勒刻于山崖石壁上的窠擘大字,或大若球场,或小若面盆,或随石壁陡转,或随山石蜿蜒。尤其是从贴近陡峭的石壁望去,那些纵横捭阖的笔画宛若法书的瀑布倾泻而下,直抵人们心灵,飞溅出震撼的水花。这些平面的字,因山石嶙峋而铿锵有力;也因勒刻的深度而形成体量的空间。仔细辨识,其章草更像是将草书作楷书写,婉转之中透着端庄,飘逸之间不乏凝重;其横画,往往夹杂着隶书重而长的护尾;其使转,常常显现从中锋到中锋之间翻转的笔势。显然,李一的这些章草、楷书皆因石刻而被放大了用笔、行笔的细节,因而,这些窠擘大字虽幅面巨大,却绝去纤细软弱,而是凝千钧之力于毫端,筑万全之构结体势,既有“致广大”的气度和胆魄,也不乏“尽精微”的严谨与法度。的确,这些写山所呈现的大中窥微,微中见大;粗中显精,精中呈放的控制,也充分揭示了李一在书学方面深厚的积淀、修行和出入自由的化境。
图像的现场记录更展现了李一书写创作过程与山川自然的合一。他时而攀岩悬写,时而牵索具书,时而下腰凝笔。其作书状不是那些行为艺术的作秀,完全是解衣槃礡与自然的融化。因而,这部作品集早已超出了为摩崖丹书的创作意涵,而是中国法书艺术原生态的艺术展示,是有关书法如何与自然对话而交互统一的艺术创造。从后现代主义艺术角度审视,这是中国将文本与现成品糅为一体的艺术,而文本正切合了儒、道、佛这三座大山的文化标识。
其实,李一写山的精神所在何尝不是这三座山的法境呢?!
法境三摩李一写山作品集
文化艺术出版社
摩崖书法是书法艺术中的一个特殊品种,主要指在天然石壁上创作并摹刻。本书是以图像的方式记录书法家李一近年来在山东曲阜石门山、重庆南山老君洞、山东青州南陀山的石壁书写的大字摩崖作品,既有整体的创作图景,又有作品局部和摹拓对应。同时还附有创作过程记录和感悟,以及艺术界对他摩崖创作的探析和评介。李一的写山创作,是对日常书写和展厅书写的超越,拓展了当代书法的表现领域,对于当代书坛有着独特意义。李一,多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从事艺术研究、刊物编辑和研究生教学工作。出版著述多部,曾先后两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书法个展。
致广大尽精微
文|李一
2018年,我承担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日常教学之外,有一本小书《隃麋四记》在北京出版,岁末在孔子研究院办了一个“李一书《孔子家语》精粹百句书法展”小型专题展。书法临习和创作数量比往年多,主要是写大字,风格有变化、水平有提高,而变化和提高的幅度都不大。还有就是写山,从北京跑到山东青州的南驼山写了一些大字摩崖作品。
我写山始于前年。前年写了两座山,在山东曲阜石门山和重庆南山老君洞的石壁上写了大字摩崖作品。曲阜石门山是儒家之山,重庆南山老君洞是道家之山,而青州驼山是佛教圣地。两年间写了儒、道、佛三座大山,是个人生活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值得一说,光阴未虚度。
我写山,均因地制宜,文本原创,依山就势,攀壁而书。于曲阜石门山写《追和前贤孔尚任咏石门山诗》,于重庆南山老君洞写《道铭》,在青州南驼山所写的内容是吟咏青州佛迹的《南驼行记》。在三座山的摩崖所写均为擘窠大字,书体有变化,前两山以章草为主,后一山以楷书为主。
三座山中,青州南驼山摩崖地势最险,面积最大,难度最大,施工时间也最长。青州南驼山摩崖数百平方米的崖壁十分陡峭,几乎是直上直下,且凸凹不平,犬牙交错,顶石欲坠。这样的险势和难度,对书丹者、镌刻者、摹拓者都是考验。愈难愈险,愈想尝试。我与刻工、拓工师傅协同作战,工程从5月初开始,至9月底竣工,历时近半年。其间苦乐相伴,值得回忆的事情很多。
比如在三伏天置身野外,骄阳似火,蚊虫作伴,暑气蒸人,汗流浃背。我们攀爬于崖壁间,提笔挥翰,握刀凿石,铺纸传拓,苦并快乐地和大家共同度过了难忘的时刻。尤其是工程收尾之时,遇到了青州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瞬间天昏地暗,大雨倾盆,山洪暴发,一泻千里,飞石走沙,而摩崖大字屹立于南驼峰巅,风雨不动安如山。雨中的摩崖,更为壮观,其情景已铭刻在心。
写山是走出书斋野外作战,如果把去年写摩崖大字称为“致广大”,那么,今年我的书法活动想尝试“尽精微”,回到书斋案前,寻找“笔精墨妙”的快感。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觉得笔法墨法的重要性,越来越感觉自己还没有掌握笔之精、墨之妙,或者说对笔墨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所以要尽笔墨之精微。“精微”二字,颇可玩味,微中有精,精由微出。毫厘虽微,其中有精。所以古人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近来买了一些小笔,练习蝇头小楷,力求在细微的点画中感受笔精墨妙。
学术上,也不想写长篇大论,想完成《论书绝句》。《论书绝句》不是指定课题,没有课题经费,却是我想写的。用绝句评点近现代已去世的书家,每人写一首绝句和一二百字的短文,已用数年写了70余位书家,计划写100位书家。越写越觉得难,越难又越想写。今年想完成这不是课题的课题。《论书绝句》字少文短,若能由点到面,评论得当,小中见大,从中能看出近现代书法发展之大脉,花费些气力也是值得的。
刊于2019年《书法报》第6期
集虚
可名于小上士勤行中士疑下士闻之
动反用弱玄通微妙能成其大
阴阳负抱惟恍惟惚不昧不皦
冲而不盈
万物之奥
象帝之先
李一,1957年生于山东曲阜,美术学博士、美术史论家、书法家。多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从事艺术研究、刊物编辑和研究生教学工作。历任《美术观察》副主编、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及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美术馆学术顾问等。
主要展览有“李一书法展”(中国美术馆,2005年)、“艺舟双楫——李一书法展”(中国美术馆,2013年)、“一以贯之——李一书法展”(浙江美术馆,2015年)、“一元复始——李一书法展”(山东美术馆,2016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