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正文

我行我素 不媚世俗——“艺术的独行侠”常玉的苍凉人生与艺术传奇

来源: 文化视界 2020-08-12 13:18:35
  常玉孤独寂寞的一生,是艺术的传奇,其荣耀与失落,其潇洒与放浪,都令其人其作品散发出神秘、迷人的光芒。

我行我素   不媚世俗——“艺术的独行侠”常玉的苍凉人生与艺术传奇

  20世纪20年代,一批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青年画家,怀着梦想来到巴黎——这些画家有徐悲鸿、林风眠、常玉、庞薰琹、潘玉良、吴大羽等人,他们沐浴着西方艺术之都的风雨,中西方文化大山的碰撞,结出灿烂绚丽的果实。常玉就是其中的一座奇峰。其孤独寂寞的一生,是艺术的传奇,其荣耀与失落,其潇洒与放浪,都令其人其作品散发出神秘、迷人的光芒。我行我素   不媚世俗——“艺术的独行侠”常玉的苍凉人生与艺术传奇

  一、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少年常玉

  常玉自小家境殷实,父亲又是画商,他年少时师从四川大儒、文学家、书法家赵熙,学习文学、绘画和书法。中国式的传统绘画学习、文学家老师赵熙的启蒙是常玉一生的财富,这些少年经历都无形之中影响着常玉的艺术创作。当时活跃在中国画坛的“海上画派”和“金石画派”也开启了常玉对绘画的领悟和认知。海上画派的绘画题材多数以花鸟为主,他们的绘画具有传统的人文精神。在常玉的油画作品里,我们可以发现他运用了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并且还融入了可以表达吉祥寓意的图示和符号。像菊花、牡丹、梅花这些有名的花卉,这些静物题材都能在常玉的作品中经常看到。他送给徐悲鸿夫妇的《彩墨牡丹》国画中,牡丹花色彩明亮、温柔,技法表现纯熟、灵活,很有海上画派的风格韵味。我行我素   不媚世俗——“艺术的独行侠”常玉的苍凉人生与艺术传奇

  二、常玉与莫迪里阿尼、藤田嗣治所绘裸女的异同

  1、常玉——“东方马蒂斯”

  常玉初到法国巴黎就进入著名的“大茅屋画院”学习,同班同学有贾科梅蒂、马蒂斯之子皮埃尔等。当时巴黎画坛流行的是法国野兽派和德国表现主义的风格,这里活跃的艺术氛围吸引着具有叛逆性格、崇尚艺术自由表达的常玉,这里的艺术文化活动让他感觉如鱼得水。在上海时期,他曾经画过月份牌和宣传广告,对传统民间图案的运用娴熟,他经常把这些视觉元素成功地应用到他的油画创作之中。他的油画作品里常把一些具有传统象征意味的纹样图式进行中西融合,这些都是常玉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常玉的作品造型简洁、画面装饰性强,与马蒂斯的绘画理念有着相通之处,所以有人把常玉称为“东方马蒂斯”。我行我素   不媚世俗——“艺术的独行侠”常玉的苍凉人生与艺术传奇

  2、贯穿常玉一生的“裸女情结”

  常玉骨子里是一个充满中国传统文人趣味的艺术家。他曾有这样一段长篇论调:“我学画画原来的动机也就是这点子对人体秘密的好奇。你说我穷相,不错,我真是穷,饭都吃不出,衣都穿不全,可是模特儿——我怎么也省不了。这对人体美的欣赏在我已经成了一种生理的要求,必要的奢侈,不可摆脱的嗜好;我宁可少吃俭穿,省下几个法郎来多雇几个模特儿……美的分配在人体上是极神秘的一个现象,我不信有理想的全材……人体美也是这样的,有的美在胸部,有的腰部,有的下部,有的头发,有的手,有的脚踝,那不可理解的骨胳,筋肉,肌理的会合,形成各不同的线条,色调的变化,皮面的涨度,毛管的分配,天然的姿态,不可制止的表情——也得你不怕麻烦细心体会发现去,上帝没有这样便宜你的事情,他决不给你一个具体的绝对美,如果有,我们所有艺术的努力就没了意义……”我行我素   不媚世俗——“艺术的独行侠”常玉的苍凉人生与艺术传奇

  上世纪30年代初期,常玉创作出特色鲜明的“水墨裸女”。令人震惊的“宇宙大腿”,细线勾勒的传情眉目,超现实主义风格的“梳齿形”手脚,借鉴野兽派、表现主义风格的、近似哈哈镜映射效果的水墨人体,都展示了常玉卓尔不凡的艺术创造力。常玉这种东方美学意蕴丰厚的人体绘画,震动了巴黎画坛。那一时期,常玉的绘画作品经常出现在巴黎秋季沙龙、独立沙龙展以及法国最高级别的杜乐丽沙龙展。我行我素   不媚世俗——“艺术的独行侠”常玉的苍凉人生与艺术传奇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常玉的“粉红时期”,画面的主色调为粉色。常玉笔下所描绘的女性都充分地表现出他扎实的书法功底,笔画线条流动且充满激情,寥寥几笔就展现出女性形态的生动特点,没有一根多余的线条。这与常玉所崇尚的简洁的中国绘画美学趣味不谋而合。常玉画的裸女中隐隐有种孤独感,颇有“不可向人语,独自暗神伤“的自怜意味。这些女人体态含羞带怨,似若有所思却欲言又止,眉宇间还夹杂着冷眼旁观、不屑一顾的神情。与其说常玉画的是女人,毋宁说画的就是他自己。

  3、与藤田嗣治浮世绘风格裸女的中日美学分野

  早常玉七年到达巴黎的日本画家藤田嗣治,以他惯用的东方式线条描画裸女,风格写实,迎合了当时的欧洲市场。藤田嗣治结合浮世绘线描技法、采用西画媒材来表现充满现代感的裸女,他完成了日本民族中东方风格的现代转换,又具有日本民族的艺术特质。

  常玉比藤田嗣治到巴黎晚,成名也晚于藤田。常玉早期的勾线晕染的线条,粉色质感的裸女,与藤田有几分形似,但本质上毫无关联。常玉用线的气韵属于中国文人画的趣味,遒劲、干净、自由活泼,一气呵成,与藤田的线条有质的区别。藤田的线条,精描细绘,连绵不断,略显僵硬和雷同。常玉揉合了中国书法和西方现代视觉经验,文人气十足;藤田是对浮世绘韵致的革新与发展,这显然有中日不同民族绘画传统的分野,虽然在西方人看来都是非常近似的东方美学意境。

  4、与莫迪里阿尼裸女的形似与神离我行我素   不媚世俗——“艺术的独行侠”常玉的苍凉人生与艺术传奇

  意大利杰出的绘画大师莫迪里阿尼是享誉世界的艺术天才。莫迪里阿尼像古希腊雕刻家那样,将双眼留为一个平面,涂以单一颜色,却没有刻画最能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眼睛。莫迪里阿尼画的是一种内向的自我凝视。由于他们对外部世界一无所见,所以便没有眼珠,而所谓有目无珠,正是只看自身的内心世界。在莫迪里阿尼另一些画中,即使画了双眼,人物的眼神也茫然空洞,对外部世界视而不见。故莫迪里阿尼的肖像画,其实是他对人的理解,是他自己内心世界的写照。

  常玉笔下的女人体虽与东方传统的女性审美观迥异,整体却散发出一种神秘而妖媚的气质。常玉作品中的女裸体形象基本以单眼视人的样式为主,这种形象给人一种孤傲、空虚、忧伤的感觉。这与莫迪里阿尼表现人物情感的取向相似,也是一种向内的心理视角。而且两人画面中的线条都具有清晰简洁、力量十足的形式感,只不过常玉的艺术思维更倾向于中国传统绘画的美学趣向。我行我素   不媚世俗——“艺术的独行侠”常玉的苍凉人生与艺术传奇

  三、乡愁与情怀——常玉的菊花与陶渊明的诗意

  1、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的美学象征意蕴

  菊花被中国传统文人视为坚韧不拔、孤傲冰清的气节象征。开在晚秋的菊花,又有几分伤感、孤独与凄凉。傲霜绽放的菊花,是大诗人陶渊明的最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钟爱菊花,爱的是菊花的淡泊清华、凌霜自得。在日本,菊花代表了对美、自由和自然的向往,日本人在扫墓、祭祖甚至新年都会用到菊花。

  2、菊花——常玉心中高洁孤傲的凌霜之花

  常玉也因制作陶渊明诗集插图与陶渊明结缘。1929年,常玉的好友、诗人、翻译家梁宗岱将东晋时期大诗人陶渊明的诗与散文译成法文,寄给诗人瓦雷里与作家罗曼·罗兰,获得两位文学巨匠的赞许。1930年,梁宗岱邀请常玉为他翻译的陶渊明诗集制作版画插图。因此,我们推断常玉会受到陶渊明的影响。陶渊明爱菊,常玉爱画菊,除了中国传统文人对菊花象征意义的钟爱之外,菊花的孤傲与不同流俗,也是常玉的美学追求与人生理想。所以我们看到常玉画了各种各样的菊花,他反复地画,近似一种宗教情怀。五十年代的“黑色时期”,或许受大诗人陶渊明影响,常玉更加偏好对菊花的描绘,他欣赏菊花的高洁孤傲、凌风傲霜的精神,他用自己的方式演绎他心中的傲霜之花,抒发了一位异乡浪子的暮秋情怀与对故国的浓郁乡愁。我行我素   不媚世俗——“艺术的独行侠”常玉的苍凉人生与艺术传奇

  四、写实与浪漫——常玉的马与徐悲鸿的马

  1、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寓意

  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马是能力、圣贤、人才的象征。马象征着奔放潇洒、生命力和热情,也象征着男性阳刚的力量。古代最快的交通工具就是马,所以马还象征消息或者信使。

  2、常玉与徐悲鸿画马的不同艺术取向我行我素   不媚世俗——“艺术的独行侠”常玉的苍凉人生与艺术传奇

  徐悲鸿、林风眠等画家,与常玉一起到巴黎学习绘画艺术。徐、林二位分别进入国立巴黎美术学院和法国第戎美术学院。徐悲鸿、林风眠因此都打下了深厚的造型基础,为日后进行油画创新和国画改革做好了艺术上的准备。徐悲鸿、林风眠与常玉三人在人生道路与艺术风格上,殊途不同归。兢兢业业的徐悲鸿选择了学习西方的写实主义艺术风格。与常玉相比,徐、林二位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中国画的革新上,油画的成果并不突出。常玉放荡不羁的个性使他的绘画更加自由随性,他喜欢在绘画中对个人性情进行自由地表达。常玉的主要成就在于油画,他几乎没有画过国画,尽管他在国内受过系统的国画训练。我行我素   不媚世俗——“艺术的独行侠”常玉的苍凉人生与艺术传奇

  徐悲鸿以大写意画马闻名于世。与常玉画的马相比较,徐悲鸿的马看起来更写实、更传统。徐悲鸿以西画素描的基础去画马,强调马的骨感肉感,自称画马的速写稿不下千幅。另外,徐悲鸿画马,讲究透视和光的运用,追求明暗和体积感,强调焦点和高光处理。这些都是徐悲鸿用西画理论革新中国画的成功实践范例。与徐悲鸿截然不同,常玉画的马,仅以干净、快速、简洁的线条来勾勒马的轮廓,虽然是用油画材料来表现,传达的却是中国画浪漫的空灵意境。徐悲鸿画的马,虽是中国笔墨,西画技法,骨子仍是写实;常玉画的马,虽然用的是油画板材、画笔,骨子里在于写意,传达的却是中国美学的神韵与意境。常玉画的马,完全是人格化的,他是在借马隐喻自己,所以更能震撼人的灵魂。

  3、常玉笔下孤独、飘零的动物——象、豹、猫、狗我行我素   不媚世俗——“艺术的独行侠”常玉的苍凉人生与艺术传奇

  常玉喜欢以动物自喻,在他的作品中,马、豹、象等动物题材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生前创作的最后一幅作品是《孤独的象》,在一片苍茫大地中有一只白色小象,它孤单地奔跑在荒漠中。常玉的动物作品中常留有大量空白,描绘的是一种空旷的、苍茫的意境。他用线流畅、刚劲,果断中有一种“简约而抽象之美”,他的作品中散发着一种独特的迥异于西方的东方趣味。我行我素   不媚世俗——“艺术的独行侠”常玉的苍凉人生与艺术传奇

  五、融入西方的中国美学自信

  法国艺评家皮耶·祖弗曾称赞常玉:“这位艺术家的创作脱俗不因循,巧妙地将东西方的优点融合于画作中。”对于中西绘画差异,常玉曾做过生动的比喻:“欧洲绘画好比一席丰盛的菜肴,其中包含了许多烧烤、煎炸食品和各种肉类,我的作品是蔬菜、水果及沙拉,能帮助人们转换及改变对于欣赏绘画艺术的品位。”常玉话语间流露出他对中国传统美学“平淡天真”境界的自觉追求,这也是常玉作为一个东方画家的美学自信。50年代后,他凭借其艺术自信和人生感悟,最终将“无法之法、似与不似”的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精髓以他独创的简洁线条、色彩和构图风格鲜明地呈现在他的油画创作中。我行我素   不媚世俗——“艺术的独行侠”常玉的苍凉人生与艺术传奇

  结语:中国美学意境是常玉的艺术之魂

  常玉是一位特立独行、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是一个艺术的独行侠。自由之精神,是他情感的栖息地、乡愁的避风港。“我行我素、不媚世俗”是他的艺术理想与生活坐标,“裸女、菊花与马”是其一生作品一以贯之的艺术主题。“简约平淡、超以象外”的中国美学意境,是理解他所有艺术创作的钥匙。“思乡追梦”的愁怀与孤寂,是他作为一个艺术浪子所绘出的诗意忧伤。常玉,作为一个莫迪里阿尼式的东方艺术大师,作为一个波西米亚式的中国艺术家,他苍凉的人生与艺术传奇,还要我们后来人用生命去解读、去感悟。我行我素   不媚世俗——“艺术的独行侠”常玉的苍凉人生与艺术传奇

[ 责任编辑:张美璟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