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正文

潘鲁生走访“习总书记点赞民间艺人”:做好传承,践行发展,让民间工艺活在今天的生活里

来源: 文化视界 2020-06-13 10:40:20
  小香包里蕴含着大乾坤,普通手艺深藏着活文化,有老百姓的生活传统、手艺审美和中药文化,传承好、发展好就能服务于今天的生活,也能使城乡百姓靠他们手艺致富。

  好手艺赋能好生活

潘鲁生走访“习总书记点赞民间艺人”:做好传承,践行发展,让民间工艺活在今天的生活里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徐州马庄村考察。在村里的香包制作室,习近平欣赏了村民制作的各式香包。80岁的村民王秀英告诉总书记,自己的中药香包很好卖,每年净收入20多万元。习近平手拿香包,夸她手艺好,并自己花钱买下一个,笑着说“我也要捧捧场”。总书记鼓励民间香包等乡村手工艺发展,是对工艺传承、文化发展、乡村振兴的指导和鼓励,更给予全国民间艺人莫大的鼓舞。总书记的“捧捧场",让乡亲们对自己的手艺有了自信,对中药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对带领村民发展文创产业找准了路子,也让村民靠中药香包致富得到了实惠。两年多来,如今马庄老百姓的日子似满满的香包,越过越红火。

潘鲁生走访“习总书记点赞民间艺人”:做好传承,践行发展,让民间工艺活在今天的生活里

  两年多时间过去了,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我们再次来到了王秀英老人一家,了解香包文化传承与发展情况。王秀英老人的儿子表示,自从总书记给马庄村的香包点了赞,当地老百姓非常自豪,对自己的手艺更有信心了,一定要把香包技艺传承好,把香包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好。

潘鲁生走访“习总书记点赞民间艺人”:做好传承,践行发展,让民间工艺活在今天的生活里

  现在,制作香包成了一条致富路,带动老百姓就业创业。因为香包工艺易学,在家里茶余饭后、劳作间隙、农闲时都能制作,王秀英老人向邻里亲朋传授技艺,并参加村委开展的香包制作室培训,全村现在有300人从事香包制作,平均每月每人在香包制作上能有3000元收入,带动了村民致富。除马庄村外,当地的香包行业也进一步发展起来。在发展过程中,香包的品类不断丰富,传统手艺不断融入当下生活。香包从传统的民俗用品、消除五毒的小药包,进一步向当代生活日用拓展,设计制作成首饰配饰、家庭挂饰摆设、汽车挂饰以及钥匙和手机挂饰等。既有传统样式和神韵,也有适应年轻人需求的时尚款式,老传统年轻化,不是博物馆展柜里的回忆,而是今天生活里实用物件。包文化在今天的生活里得到了拓展,从香包的内在功效着眼,发挥传统医药作用,面向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开发出了不同香型和功效的香包,既有玫瑰、薰衣草、茉莉、桂花等改良制作的花香香型,发挥怡人、安神、催眠等作用,也有中药成分的研发,不只在于香味,还在于药房配给,融汇传统中药的精髓。此外,香包手艺传播的形式更加多样,从传统的节日馈赠、庙会上销售,到景区里作为旅游纪念品销售,以及今天网店推广,面向的群体更广了,应用领域更常态化了。不再局限于节令或假日经济,而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有了更大的传承和发展空间。比如王秀英老人的孙女现在是在校大学生,也学习奶奶的手艺,把传统技艺与时尚结合起来,制作出受年轻人喜欢的创意香包。今年疫情期间,王秀英老人向武汉战疫一线捐赠了六百个香包,一部分是寄托美好寓意的“针棒”香包,一部分是“防疫”香包。老百姓的手艺活儿融入了生活,服务了社会、造福了一方百姓。

潘鲁生走访“习总书记点赞民间艺人”:做好传承,践行发展,让民间工艺活在今天的生活里

  香包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工艺,是心灵手巧的象征,富有吉祥寓意和药用价值,包含老百姓乐观精神和手艺的智慧。可以说,小香包里蕴含着大乾坤,普通手艺深藏着活文化,有老百姓的生活传统、手艺审美和中药文化,传承好、发展好就能服务于今天的生活,也能使城乡百姓靠他们手艺致富。香包是传统手艺的缩影,我们老祖宗留下的文化智慧。

潘鲁生走访“习总书记点赞民间艺人”:做好传承,践行发展,让民间工艺活在今天的生活里

潘鲁生走访“习总书记点赞民间艺人”:做好传承,践行发展,让民间工艺活在今天的生活里

潘鲁生走访“习总书记点赞民间艺人”:做好传承,践行发展,让民间工艺活在今天的生活里

潘鲁生走访“习总书记点赞民间艺人”:做好传承,践行发展,让民间工艺活在今天的生活里

潘鲁生走访“习总书记点赞民间艺人”:做好传承,践行发展,让民间工艺活在今天的生活里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我们要做好传承,践行发展,使民间工艺活在今天的生活里。传承中华民族的生态观、生活观和文化观,用精气神、人情味儿、创造力去哺育今天的文化创意产业。我们要把民族集体记忆留在今天的文化里,把人民生活的智慧传递下去。发展好乡村手艺产业,做好衍生设计,增加文化附加值,发挥工艺生态优势,促进农民当地就业。希望越来越多的乡村手艺装点新时代的生活,希望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久久传承。(民艺)

[ 责任编辑:徐鹏程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