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位艺术家的人生经历、艺术创造和文化贡献,能够经历百年,并且穿越百年的时光来到今天,这就是周令钊先生在中国美术发展历程中独特的地位和光荣。在20世纪以来的中国美术发展历程中,周令钊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楷模,无论我们回顾20世纪中国美术和美术教育的历程,还是认识新中国美术和美术设计、美术教育的发展,周令钊先生都是一本大书。
作为中国现当代历史的参与者、见证者,周先生的文字不多,与他的画一样,寥寥几笔却生动地记录下大情、大事。从今日起,我们将推出《为新中国造型——周令钊先生百岁艺术展》系列专题,让周先生笔下的作品带着我们回到那些年代,听他讲那过去的故事。
专题一:硝烟里的艺术与设计
儿童剧团团徽(原团徽设计于1938年,因年久原物尽失,这是1998年回忆之作)
这是周令钊先生1938年为长沙儿童剧团设计的团徽,其视觉核心是一只白色的和平鸽幼鸽,它两翼舒展,头上却戴着一顶钢盔,寓意热爱和平的白鸽在敌人的侵害下也要奋起抗争。和平鸽的红色眼睛,将战争与和平的主题一语双关,成为抗日战争中最令人动容的设计作品之一。
长沙儿童剧团于1938年4月10日在日寇敌机的轰炸声中成立。儿童剧团刚成立时,只有10余人,最大的团员15岁,最小的7岁。田海南(田汉之子)和陈明为正副团长。在剧团的成立宣言中,有这样的文字:
“我们年纪虽小,但是我们有爱国的热忱,有救国的壮志,只要我们团结起来,我们会产生强大的力量,可以成为抗战的一支生力军。
动员全民族的力量参加抗战,是抗战胜利的一个最大保障,戏剧是动员民众力量的最好方法,所以我们组织这一个剧团,准备用我们的天真和热情,通过戏剧,激发我们的父母、叔伯、姑嫂、兄弟姐妹的爱国情绪,共同来抗战救国,打倒日本强盗,争取中华民族的生存自由与幸福!”
1938年底,长沙儿童剧团并入武汉三厅领导的孩子剧团。当时,田汉建议周令钊回平江带些有才艺的弟妹来参加孩子剧团。周令钊便从武汉经通城回到平江,向长辈们进行了艰难的游说,终于带出了令德、令谟、令宣、令纯、令章、令芬、令芳、令年等八弟妹,并在孩子剧团从武汉来到长沙后把弟妹们交给孩子剧团。自此,周令钊和他的弟妹们都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革命道路。
这一年,周令钊先生19岁。
1942年夏,周令钊先生离开设计公司从桂林到柳州,参加了抗敌演剧第五队。五队在柳州郊区大龙潭的山水间,几排木板屋建在山坡上绿树环抱的地方,环境美,但过的毕竟是集体生活,食宿与桂林相去甚远,但心怀救国理想,与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同伴们一起为国分忧虽苦犹甜。队长徐桑楚,队副丁波,导演齐闻韶(原名来追),音乐指挥刘式昆,主演李幻、雷梅青等,我设计舞美、画演出海报。队里每天排戏、练歌、开会。在五队,周令钊为在柳州、桂林、滇西、楚雄等地上演的反法西斯七场话剧《人兽之间》、曹禺的《丁大夫》(又名《蜕变》)等做舞台美术与演出海报设计。
抗敌演剧五队队员臂章(1945年初设计,这是20世纪90年代的回忆之作)
抗敌演剧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成立的以演剧方式进行抗日宣传的文艺团体。1938年8月,政治部第三厅在武昌组建了10个抗敌演剧队、4个抗敌宣传队和1个孩子剧团。周令钊先生1942年加入抗战演剧第九队,前身为以冼星海、张曙为首的救亡歌咏队。队长徐桑楚,副队长、中共地下支部书记丁波,主要成员有范元甄、吴淞、徐炜、特伟、冯法祀、齐闻韶等。
1938年11月,九队参加长沙救灾后到广西桂林工作,并以桂林为基地,为广西军民先后演出了《三江好》、《放下你的鞭子》等剧目。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后,国民党当局又一次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的第三厅厅长职务被解除,迫使抗敌演剧队先后解散或改组。演剧九队改为剧宣五队,辗转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各地,并随远征军到缅甸的腊戍、西保、密支那抗日前线进行演出。
这是周令钊先生为抗敌演剧五队赴缅甸慰问远征军演出设计的臂章。臂章的图案是一个“V”字加上一副面具。“V”字双关,既代表英文单词“胜利”的第一个大写字母,又是罗马字的“五”字(表明五队祝愿中国远征军大获全胜)。面具的设计,半边“喜”半边“悲”,象征“演剧”,以此作为演剧五队出国的慰问标志。
《抗战时演剧五队排练场》纸本·竹笔29.6cm×19cm 1944年
《柳州街头》纸本·水彩26x19.7cm 1942年
当年,演剧五队曾在此举行抗日游行。
《抗战时的南宁小镇1》纸本·炭笔20.8x30.9cm 1941年
随后,周令钊先生所在的抗敌演剧第五队跟随卫立煌的部队从昆明到了缅甸。演剧队派我和特伟、冯法祀三人去前线画战地写生。周令钊先生还记得那个师长叫杨杰,他带着他们去战壕,那会儿抗战已经快结束了,把日军从云南达到了缅甸,周令钊先生就在战壕里用望远镜看日本往缅甸撤退。
这幅画面所记录的,是抗战后期周令钊、冯法祀等一行通过滇缅公路从云南赴缅甸的情形。画家的视角是从滇缅公路的高处俯视下面的山谷,画面视觉颇有一些颠簸动荡之感,充分发挥了速写和水彩的即时性特征。滇缅公路于1938年开始修建,起于昆明止于缅甸腊戍,全长1146.1公里,竣工不久就成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
此图描绘了大战过后展场上丢盔弃甲的景象。
龙陵县位于云南省西部,与缅甸接壤。龙陵会战发生在1944年6、7月间,是抗日战争后期中国远征军在抗日反攻主战场发动的一次重要反击攻坚战,属于滇西缅北大会战的一个重要战役,该战役的胜利基本将在中国滇西的日军歼灭,成功收复了包括芒市、遮放、畹町等地在内滇西4万平方公里土地,并为打通中印国际交通线创造了条件。周令钊先生这件作品所描绘的,正是日寇败退后的龙陵战场。
芒市在云南西部,东接龙陵,南部与缅甸接壤,自古以来就是联通内陆与边疆,沟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通道,也是茶马古道(古称“蜀身毒道”)上的重要中转站。自秦汉到1940年代,每年都有大量的马帮商队途径芒市修整进出。周令钊先生在芒市画过许多与马和马帮有关的作品,此为其中之一。
抗战结束后,周令钊先生到了上海,去看望田汉,他说,育才学校美术组的王琦走了,建议我留上海育才任教,育才的教务主任方与严带我到育才参观,看后我决定留育才。
育才学校是陶行知在四川重庆开办的。上海育才位于郊外大场余庆桥,教师分成社会组、自然组、文学组、戏剧组、音乐组、舞蹈组、美术组,学校宗旨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战争时期,多少家庭离散、儿童失学,育才学校专收社会上有特殊才能的儿童,还招收了不少失去家庭或家庭有困难上不起学的有为青少年,将他们培养成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材是育才的责任和宗旨。
周令钊先生接王琦的班,同学叫他“周大哥”。
画石膏、静物是课堂作业;写生、创作多到附近农村,他们和农民交朋友;去常熟、杭州和当地学生一起参加反饥饿、反内战的宣传;纪念武训,戏剧组演戏,他们美术组画《武训传》组画,宣扬武训办义学的精神与主张;社会组请文化人士来校做时事报告,使师生们了解解放战争的情况,有同学先后去了解放区。
陶行知先生在抗日战争中所创办的育才学校,以培育战争的难童和孤儿为对象,下设设文学、戏剧、音乐、美术、舞蹈、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七个组。这件作品所描绘的,是1948年4月11日晚,育才学校的社会(科学)组进行实时报告的场景。显然,这次时事报告的内容给任教于美术组的周令钊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用速写的方式精准的记录了当时报告的内容和气氛。从墙面上的地图来看,社会组所报告的正是1948年解放军逐鹿中原的关键时刻。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的历史转折点,由此,人民的力量开始进入战略反攻。画面上所标注的地名以及箭头的指向已经说明了一切。两个月后,1948年6月22日,华东野战军解放开封。又过了四个月,10月22日,中原野战军解放郑州。
1948年,承冯法祀介绍给徐悲鸿先生,聘我到北平艺专实用美术系任教。1948年底解放军已包围北平,在艺专地下党组织下,周令钊先生参加起稿迎接解放的木刻宣传画,心中极想看到解放军。解放军进城,先头部队到了铁狮子胡同。艺专师生赶到北京大学红楼,乘解放军的汽车,开到解放军驻地。那里早已排好队,等他们到达。先是唱解放区的歌,他们早已会唱,师生一同唱,军民一同唱,军民一条心。街道儿童围着解放军,大胆的孩子扯扯解放军的衣角,解放军一边唱歌,一边招呼小孩,与民同乐,亲如一家人。我们迎来的是人民自己的军队,欢天喜地,激动流泪。
北平市民兴高采烈地迎接解放军进城,艺专师生怀着极大的热情画了多幅大画摆放在天安门前迎接解放。
《迎接解放木刻画稿-1》纸本·木刻47.5×45.7cm 1948年
《迎接解放木刻画稿-2》纸本·木刻47.5×45.7cm 1948年
《在北大红楼前出发迎解放军进城》纸本·铅笔20.2x26.5cm 1949年
自述文字:周令钊
画面说明:设计学院周博
“为新中国造型:周令钊先生百岁艺术展”
展览时间:2019年8月29日-10月7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B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