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同寻常的主题创作
在主题内容上,号召广大师生心系家国命运、回应社会关切,积极宣传科学防疫知识,服务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疫情、科学开展防护,服务促进科学防治;积极宣传党的有关决策部署,服务促进政策信息传达;积极宣传人民群众在党中央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防控阻击疫情的感人事迹,讴歌真英雄,传播正能量,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服务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生态。在体裁样式上,分为宣传画、动画、漫画、插画、新媒体艺术、表情包、应急防护产品设计、交互设计、防护服装设计、隔离建筑设计与中国画、雕塑等类别,组建了若干个主题创作小组围绕重点组织创作。
在创作机制上,寒假期间主要通过“假期课堂”的方式进行专业指导和创作,复课后融入网络教学,将主题创作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师生通过远程连线交流、视频讨论及时进行信息沟通和指导,把握重点,凝炼主题,开展创作并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为保证创作质量,学校组建了专门工作群和信息采集信息库,时刻关注疫情变化,使师生及时学习中央有关指示精神,了解主流媒体关于重点事件的新闻报道等一线素材,在具体创作中切实抓重点、抓关键,有的放矢。我们设立了校院两级假期课堂主题创作成果评审委员会,层层遴选优秀作品,确保作品的政治性、科学性和艺术水准。
在发布机制上,为保证作品的时效性和传播性,学校采用边创作、边审核、边发布的工作程序,每天经学校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优秀作品。从1月30日发布首批作品,截至3月10日,学校官方网站、微信平台已每天连续发布60多期创作专题,期间涌现了3000余件优秀作品,实时报道点评创作进展,充分发挥服务科学防治疫情、构建积极舆论氛围的大学服务作用。相关作品产生了积极反响,人民日报、新华社、“学习强国”等媒体平台纷纷转发,这是社会各界的共鸣与认可,也使我们更加坚定“为人民而设计”的职责和使命。
二、防疫宣传的“轻骑兵”
为了保证防疫宣传效果,主题创作面向移动终端的传播与接收方式,形成了一系列动画、微信表情包、微视频、短视频、手机交互作品。比如,依据钟南山院士形象和防疫知识设计的微信表情包《钟老说》、以孔子卡通形象创作的微信表情包《防疫三字经》,以深入人心的形象、朗朗上口的语言宣传防控疫情的健康理念。大道至简,正是把防疫的规范和道理用最朴素的话、最活泼、最亲切的形式加以表达和传播,一经推出就广为转发,产生共鸣、形成影响,使人们把防控阻击疫情的好理念、好方法、好习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付诸行动,从日常工作生活的点滴做起,为战胜疫情贡献力量。在这次许多“九零后”“零零后”师生参与的主题创作中,还形成了一系列网络视频、MG动画、微动画(动态宣传画)等防疫宣传作品,是专业技术、艺术表现力与主题内容的结合,发挥了积极的宣传作用。
应该说,防疫主题创作也是一种遵循科学精神的人文关怀。《能赢》、《万众一心战疫必胜》、《出征战“疫”》《信心》等作品,温暖而有力,言有尽而意无穷,为《人民日报》等重要媒体发表,产生共鸣和积极反响。这次主题宣传画创作也充分关注儿童群体对病毒和疫情的认知,考虑到既要避免孩子们对病毒和疫情的过分恐惧,也要使之充分认识并重视防护,学校师生创作了《病毒病毒,我不怕》等绘本及相关主题的手工课程。以温暖的色彩、卡通的形象编织起一张防护之网,使孩子们通过生动的图像和语言了解医学知识,建立健康理念,懂得尊重自然和保护动物,潜移默化地构建起自然、生命、生活的认知坐标,由卫生健康的教育经历一种成长。包括通过手工课程的绘本制作,使孩子们理解生命与健康的可贵,懂得珍惜,学会呵护,保持热爱,拥有更美好的生活。
艺术服务防疫,包含对艺术与科学关系的认识与建构。这既是人类社会文明演进的恒久主题,也是当代艺术与设计教育、人才培养的一个关键。全体师生以艺术力量投入防疫的实践也证明,要使艺术在社会进步与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也需要在创作实践、学科协作、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构建发挥艺术与科学的协同作用。
三、美术战“疫”的力与美
在主题创作中,既有雕塑《钟南山像》、宣传画《坚决打赢》《战武汉》等激情澎湃的鼓劲之作,坚定必胜的信心、增强直面病疫的勇气;也有《逆风奔跑》《救护车调度员的一天》等温暖细腻的生活纪录,描绘身边“平民英雄”、凡人善举的插画,有温度,有期待,在特殊的时刻里给人以慰藉。无情的病疫使人们更懂健康之可贵、生活之可爱,围绕防疫抗“疫”展开的主题创作,也愈发凸显了艺术于生活的意义,于可观可感之间,而有对哲理的沉思、对崇高的追求、对美好情感维系与慰藉,就是艺术最朴素的价值。而且随着创作不断深入,创作的笔触更细,生活的体察更深,广大师生用画笔记录善意与感动,凝练身边的点点滴滴,将这场防控阻击疫情战斗中诚信、道德、择善、利他的高尚品格、精神力量、人间正气化作了可见可感的形象,表达真情,表现境界,诠释意义和价值,形成了设计的颂扬与铭记,成为常留心间的感动。不少作品记录抗“疫”过程的点点滴滴,艺术让美好定格,描绘了病疫阴霾中闪光的形象和精神,平静里孕育着希望,瞬间中包含长久的感动。许多作品刻画心系民生安危的奋斗者,表现山东风雨同舟千里驰援,还有的以连环画的形式全景式记录这场无声战役中平凡岗位上不凡的英雄们,多亮色、多暖意,细腻而充满回味。这些逆风而行的普通人、芸芸众生,这些平凡人的坚强与美好,更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积极向上的希望。如果说艺术作品传递的是一种精神力量,那么应当在病疫阴霾中带来美好的抚慰,应当在艰难险阻中表现坚守与追求的熠熠生辉,表现逆风而行的光明和希望,表现战胜病疫、融雪化冰的满腔热忱。大学生们的作品充满青春的朝气,是抗击疫情新生代的心态和视野。随着疫情防控的积极推进,不少作品关注复工复产,表现开工复工的新形势,记录疫情防控下的趣闻趣事,乐观积极,充满活力。
艺术并非生活的修饰,设计也绝不仅仅是消费的驱动,更是对伦理问题的探索和求解,是对生活点滴的记录与升华,是对最崇高美好道德的传递。在主题创作中,这样的艺术本质与设计内涵格外突出。主题创作中涌现了一系列精彩深刻的漫画作品,《“唬唬”生威》《“洞”穿》等作品似匕首,如投枪,与阻碍影响防疫形势的现象行为做斗争,反思野味之殇,抨击谬误行为,《居家防疫系列漫画》等作品像抒情小曲于诙谐幽默、夸张讽刺之间化解了疫情中的惶恐焦虑,增添了乐观与热情,从而筑牢心理防线,保持积极状态,科学客观地去面对,最大程度凝心聚力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这些漫画作品产生了积极反响,人们因漫画而反观自己,诙谐一笑却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更真的体悟。随着创作的深入推进,《方舱医院病房单元模块设计》《致敬武汉》等建筑、手工艺的设计作品也相继完成,表达防疫、战“疫”主题,以不同的艺术语言,凝练表现防控阻击疫情过程中感人的瞬间、英雄的群像、美好生活的意象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有具象的情景,也有抽象的象征,借由艺术的语言和意象带来感动、沉思和希望。可以说,这一系列具有深厚传统根基的艺术与设计,绝不是过往模式的复刻,还富有时代的精神,与今天的生活共鸣。这也是艺术与设计创作的探索。若如果病毒使我们关上了一扇门,愿艺术打开一扇窗,以情感、思想的光亮,相互守望,紧密团结,共同奋战。“桃李不言随雨意,亦知终是有晴时”,疫情终将过去,我们共建美好家园。
四、设计致力于转“危”为“机”
在这次防疫主题创作活动中,贯彻我们“为人民而设计”的办学理念,同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艺术设计当有所为。由此不仅形成了一大批不同主题内容和媒介形式的设计作品,而且形成了一系列服务防控阻击疫情的产品设计和服装设计。
五、服务社会的人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