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北京实创科技园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北京市海淀区壹美美术馆
支持单位
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
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
北京市海淀区民政局
协办单位
北京中关村永丰产业基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实创亿达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北京仲量联行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致谢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中国版画博物馆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
及私人藏家
执行团队
展览统筹
杨茹
展览执行
张翰涛
展览设计
林佳璇
活动策划
胡彤彤
视频制作
IY Studio艺术影像
翟晋硕
前 言
木已成宙——康剑飞的艺术视界
这个展览展示了中央美术学院康剑飞教授三十年来在不同阶段创作的艺术作品:对版画语言的探索;版画向公众媒介(印刷、影像、行为、装置、建筑)的转向;建构大众参与的创作项目;把作为图像依托的“木版”扩展为广义的自然媒材,以呈现“木”本身的性格、体味、张力、层次、纹样等。
因此,这个展览不是要展示某种艺术“图像”的模式的生成路线图,尽管康剑飞创作了大量的复线风格的黑白版画,它们饱满、雄强而又不乏怪异。相反,康剑飞更加关注媒材与社会生态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生成的魅力。
图像和媒介是艺术创作中两个最重要的领域和要素。康剑飞试图把媒介从为图像服务中解脱出来,所以,他把木板从版画中解放出来。但是,康剑飞既没有把木头视为被切刻的被动材料,也没有把木头当作直接摆放的现成品,而是不断在他的“木制品”中发现和激化木的内质、力度和表象,让它最终升华为真正的、来自自然和宇宙的自我。这样一来,康剑飞的艺术创作就是不断与木质媒介纠缠、磨合、较劲的体验过程,同时也是探索如何使媒介恰如其分地回应人生及其生态的参与过程。
“木”于是成为展览的“言说者”,它似乎无处不在,并张开双臂去拥抱观众。
康剑飞的创作历程或许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艺术品不应该是被动观看的审美之物,也不是仅仅宣示艺术家观念的言说道具,艺术品是由具体材料决定的话语系统。它们是活的。在康剑飞的作品中,版画、装置和生活空间中的“木”正在和我们一道共享并塑造着我们生活其中的宇宙世界。
(文/高名潞)
北京壹美美术馆新展“木已成宙——康剑飞作品展”将于2025年3月20日正式开展,展期持续至2025年5月18日。此次展览将完整呈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康剑飞自1995年至今的创作轨迹,全面展示其三十年艺术探索的重要作品,是其艺术历程中极为重要的一次大型个展。展览由北京实创科技园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壹美美术馆承办,并特邀当代艺术理论家和策划人、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高名潞担纲策展人。
在康剑飞的艺术创作中,木刻始终是其表达的核心媒介。虽受限于木刻媒介的特性,但艺术家却并未受限于形式的边界,而是开辟出了一片无限的艺术可能,不断用木这一媒介,创新性地延续着对图像的创造。而这些看似专注于图像探究的作品,其关注点却远超图像本身,直指当代精神的内核:是艺术家在媒介的专一性与创作的可能性之间,展开的一场富有深度的发掘。而“木”这一呈现版画语言的媒介,已然打破了传统版画媒介的形式化束缚,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承载着艺术家对自我的探索与超越,展现了其艺术表达的无限延展性,与对生命、时间与永恒的深刻哲思。
此次展览是对康剑飞艺术历程的一次系统性回顾,旨在引发观者对于图像、媒介,与自我表达之关系的深思,并由此带领观者感受从木这一媒介所映照出的社会生态中的蓬勃生命力。正如本次展览名“木已成宙”所喻,从木中窥见小我,观得世界。
部分参展作品
《飞翔》
50×70cm
木刻
1995
《重复组合》
200×400cm
水印木刻拼贴
1997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
《圣宴》
180×270cm
木刻
2000
中国版画博物馆馆藏
《混杂的世界》
117×158.6cm
木刻、水粉、木盒、综合材料
2021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
《舞台NO.6》
200×300cm
布面油画
2006
私人收藏
《关于本质》
55×70cm
木皮拼接、丙烯、雕刻
2024
(来源:北京壹美美术馆)
艺术家简介
康剑飞,1973年生于天津市,2000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版画系研究生同等学历班留校任教,现为中央美院版画系教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硕士生导师,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委员,国际版画机构联合会议轮值主席,中国版画博物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
策展人简介
高名潞,当代艺术理论家和策划人,美国匹兹堡大学荣休教授。命名、开拓和推动了85美术运动。策划了一系列重要的当代艺术展览,包括“中国现代艺术展”(1989),“Inside Out”(1998),“墙”(2005),“极多主义”(2003)和“意派”(2009)等。并发表了很多重要的批评和艺术史著作,包括第一本中国当代艺术史书《中国当代艺术史1985-1986》(合著,1988年完稿1991出版),Inside Out: Chinese New Art(英文1998), The Wall《墙: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与边界》(中英文2005)和Total Modernity and the Avant-Garde in 20thCentury Chinese Art (英文2011)等。近些年来,也致力研究梳理现当代艺术史和批评理论,发表了《中国极多主义》《意派论》《中国当代艺术史》和《西方艺术史观念》等理论著作,尝试把当代和传统融合,探索新的理论批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