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修平先生九秩寿贺暨南艺讲习班卅年纪念展郑忠作品
作品名称:文脉之光系列之十六
尺寸:55x39cm
材料:纸本、水墨
创作年代:2024
母校南通师范学院美术系85班班主任、美术系系主任师铁岭教授来信:
你的这些画把原来版画语言与后来的彩墨画语言相结合,又有了新的语汇,是一次有益的探索。
我感到你原来的版画是最强大的,获鲁迅和廖修平双大奖,在国内为数不多,这是殊荣,你的版画在艺术圈里震撼力是独特的,望能坚守。今天我胡说八道了。
师:
说到底你的根基是版画,能量大,暴发力强,至今我认为还是很了不起的!
一大早收到师老师的赐教时,心里“动了一下念头”,老人家心里总是念叨着我,总是老师念叨学生,学生少有想念老师的,但早晨是我一天中最忙的时候,5:20起床,洗漱、上厕所、做功课、习字、做早餐、跑步、沐浴、早餐,然后“上班”,不夸张地说我半天已经做了一般人一天的工作量了。
下午相对来说比较悠闲,看看上午的工作量,好好端详,删繁就简,发发呆,涂涂抹抹,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颇有点“手挥五弦,目送飞鸿”的旷远与放达……
这不,情不自禁地想到老人家的话了!
我的根基是版画吗?
作为我的恩师、授课老师、班主任,师老师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自然是顺理成章。
问题是我在师院美术系基础课+国画+油画都学过,唯独版画闻所未闻,更别谈学习了。
那谈什么才是我绘画的根基呢?他说的也有道理呀,从1990年做第一幅版画(留存下来的)《序曲系列NO.1》(入选日本神奈川县国际版画双年展)到2012年的版画最后一个系列《东方永恒的颤音》(NO.1入选法国原创艺术大展),二十二年的时间,我心无旁骛地耕耘所谓的版画。其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与个人的生命体验,又因为早年在工厂“近水楼台先得月”,利用了工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世界上最先进的印染设备”作为我“工作室”的资源,其认识、外延、拓展、物化、工艺、转换……在硬件上都是一般美院所无法比拟的。
是这个特定的环境造就了我的“版画家生涯”,是这里的条件促成了一个精力过剩又有天赋的年轻人艺术的梦想。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廖修平先生九秩寿贺暨南艺讲习班卅年纪念展郑忠作品
作品名称:文脉之光系列之十八
尺寸:55x39cm
材料:纸本、水墨
创作年代:2024
问题是有我们这样设备的工厂全国也有好多家,其苏南诸印染厂的规模与我们工厂相比都堪称是“巨无霸”级别的,他们的设计师也大都是美院毕业出来的,为什么芸芸众生里这样的环境就出我一个所谓的版画家呢?
其根基又何在呢?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夫子的教育思想,旨在通过诗歌、礼仪和音乐来培养人的品质和素养。那天重读论语时,与我心有切切焉。
早年在恩师景黄先生膝下所受的启蒙,种下了一块福田。六年潜水生涯的天风海水能移我情,开启了我的“天眼”。几十年如一日的功课,让我春雨润物、积善成徳而神明自得。“新产品开发办负责人”的工作压力,赶鸭子上架,促成了以后渐趋成熟我独一无二的艺术方法论。
概而言之,“版画”是我艺术的根基,幼教+潜水生涯的境教+工厂时期的经历=郑忠版画艺术的基础,承前启后,开启了中国美术史上前无古人的全新篇章。是么?
徐渭说:“日午凭栏,看几点落花,听数声啼鸟;夜深缓步,待半帘明月,来一榻清风。”
此刻,夕阳西下,暮色苍茫,老树无语,一两声鸟鸣……又一个下午的自言自语。
(文/郑忠)
廖修平先生九秩寿贺暨南艺讲习班卅年纪念展郑忠作品
作品名称:文脉之光系列之十九
尺寸:55x39cm
材料:纸本、水墨
创作年代:2024
(来源:新意象水墨)
艺术家简介
郑忠,1962年生于江苏海安,1979年~1985年为海军南海舰队潜水员,1988年毕业于南通大学美术学院,1999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版画系研究生班,2000年至2004年任教于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1997年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观察》“美术名家”隆重推介。1998年北京文艺出版社出版吴冠中自传《生命的风景》遴选郑忠作品做封面,2002年为南通市档案局审定为南通历史上第144位历史文化名人。
现为中国文化艺术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日本国际艺术研究院会员,香港画院研究员、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画派研究会分会理事,北京中投文化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经济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国艺轩书画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