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正文

“闽人尚线——福建白描艺术的文脉传承与当代性转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画院举行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10-21 08:17:55
听新闻

“闽人尚线——福建白描艺术的文脉传承与当代性转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画院举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10月10日,由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福建省美协花鸟画艺委会承办,福建省美协理论委员会、《艺品》杂志社协办的“闽人尚线——福建白描艺术的文脉传承与当代性转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画院学术报告厅举行。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福建省美协主席王来文;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赵胜利;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画院名誉院长张永海;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罗礼平;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福建省美协负责人,福建省画院副院长吕承坚以及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部分画家代表、两届白描班学员、院校学生和美术爱好者共80余人参加,围绕福建白描艺术的文脉传承与当代性转化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研讨。研讨会由罗礼平主持。

“闽人尚线——福建白描艺术的文脉传承与当代性转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画院举行

研讨会现场

“闽人尚线——福建白描艺术的文脉传承与当代性转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画院举行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福建省美协主席王来文在致辞中表示,本次研讨会聚焦学界前沿,对当下与未来的白描艺术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谈及此次会议的主题,他指出“闽人尚线”是一个根脉深厚、意蕴丰沛和论域广阔的学术理念,经多年的深耕实践和传播得到全国广泛性的认可,当下福建美术界呈现出蓬勃的白描复兴态势,不断涌现出优质的教学成果,尤其在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中取得突破性的成绩,是推动“闽人尚线”白描创作方面取得的又一硕果。

王来文首先回顾近年来推动福建白描艺术发展的历程,指出福建白描艺术拥有深厚的文化根脉,理论本身的交流有助于白描理论研究和营构良好的传播生态。其次,“闽人尚线”肇始于民间力量的逐步推进,而后近年通过组织力量的倡导和有序推动,其战略布局为白描艺术的长远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恢复福建白描文脉的传承和品牌价值。第三,纵观本次展览全貌,是福建白描当下创作最全面的展示,具有与时俱进、全面发展的鲜明特征,引起了全国业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最后,希望在开放多元的交互关系中进一步深入探究白描艺术的文脉传承与当代性转化,让传统白描艺术迸发出新的生命力,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最后,王来文表示,新时代中国白描艺术需不断推进精品创作和学术研究,希望着眼于赓续博大精深的福建白描文脉和弘扬优秀美术传统,在“闽人尚线”品牌和理论建设上开拓新的思考维度、学术深度、话语强度,将白描艺术的创作、研究和传播能够形成有机的统一体,促进新时代福建美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艺术家针对福建白描语言特征、创作现状、审美嬗变、当代价值及传统的创新转换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闽人尚线——福建白描艺术的文脉传承与当代性转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画院举行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省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罗礼平主持研讨会。

“闽人尚线”学术命题的价值和意义

与会专家、学者、艺术家充分肯定“闽人尚线”的学术定位和学术价值。“闽人尚线”是具有战略性思维的艺术命题,围绕命题开展的一系列白描作品专题展、教学成果展、精研班及研讨会,所带来的相关成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艺术支撑。“闽人尚线”既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典范,也是对新时代艺术高峰的未来前瞻。此次研讨会在充分的研讨和集体交流下,最终达成“闽人尚线”学术命题的价值认同。

研讨会观点摘录

“闽人尚线——福建白描艺术的文脉传承与当代性转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画院举行

吕承坚

吕承坚(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福建省美协负责人、福建省画院副院长):

地域的差异性衍生出不同的文化样式,从辩证视角看,当下伴随信息和交通的便利,地域的差异性逐步减弱,这种减弱对文化生态有一定的影响,但也包含着一种“融合”的特质。福建白描有着深厚的传统根基和文脉,“闽人尚线”品牌理念的提出,是一种地域性、标识性、品牌式的文化内涵建设,彰显着文化生命力与前瞻性、战略性。

“闽人尚线——福建白描艺术的文脉传承与当代性转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画院举行

王英暎

王英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

线条作为中国画艺术的重要构成,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留下一道道生命的痕迹。这一线描造型手段在发展形成过程中,既奠定了中国绘画的基本表现形式,同时也培养了炎黄子孙对绘画的特殊审美观念。所以,“闽人尚线”系列活动非常有意义,在对线的研究与传承中,一起触摸中国画强劲的脉搏,感受中国画家的智慧和人性化的光芒。

“闽人尚线——福建白描艺术的文脉传承与当代性转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画院举行

邱志军

邱志军(福建省美术馆馆长):

从中外艺术交流的角度来看,如何站在国际的视野或美术史发展的角度回望先人文化遗产中的优秀文化,充分发掘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基因,通过转换、呈现,走向未来。时至今日,“闽人尚线”正式在这个恰当的时刻,当历史发展的车轮契合时代发展之时,一如水到渠成。

从中西方艺术审美对比视角探讨中国白描的特质

中国画中的“线”是一种深植于中华文化的艺术表达形式,作为一种独立的精神符号不仅承载着艺术家的内在思想深度和情感内涵,更浸润着东方哲学和美学思想。在中西方文化审美观念与表达方式的差异下,中国绘画以线表达物像的形态、结构和质感,实现“立象达意”,西方绘画则以基于光作用下的轮廓线、修饰线或形的分割线等营构客观、理性的自然物象。中西方艺术审美比较视角下的中国白描,更显现中国文化样式、力量和追求。

研讨会观点摘录

“闽人尚线——福建白描艺术的文脉传承与当代性转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画院举行

徐东树

徐东树(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白描艺术的价值追求与表现形式是中国所独有的艺术形态,也是具有无限潜能的一种艺术形态,并不会因为社会的变迁而丧失其生命力。因为这种创作形态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线条品质的完善是指向了创作者身心的双重完善。这种创作方向,对于后现代艺术的价值迷失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反思创作精神主体与自我与世界的联系,具有重要的当下启示。

“闽人尚线——福建白描艺术的文脉传承与当代性转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画院举行

龚任界

龚任界(福建理工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线在表达形象的力量、质感、空间而外,还有情感表达功能。画家们对前三者的开拓性探索收获颇丰,他们充分发挥线的节奏、韵律来完成对形式美感的表达。更让人欣喜的是,有些画家已在找寻并创构起一根符合个人气质且意味深远的线条,他们通过长期的实践与雕琢,使这根线更趋近自然,使画面更深刻,更耐看,他们力求把“人”与“线”紧密地结合起来探索,既提高了认识又开拓了境界。

“闽人尚线——福建白描艺术的文脉传承与当代性转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画院举行

张宝英

张宝英(福建博物院副研究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

艺术是时代的镜像,在我们追求快节奏生活的今天,白描艺术以其隽永又质朴的存在,提醒我们回归自然,放归本真,问心如初,品味生活中的简单与纯粹,从白描的线条中感受温暖与力量,便能次第花开,花开见佛。

“闽人尚线——福建白描艺术的文脉传承与当代性转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画院举行

李永新

李永新(闽江师专副教授、福建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陈子奋在题材章法上有效仿任伯年,但因线质不同画面便有不同的艺术趣味。白描中的线可以通过书法上理性选碑选帖来取法,这有助于对心仪风格的获取,同时能够自洽而深化内心,避免大而无当的空洞。

“闽人尚线——福建白描艺术的文脉传承与当代性转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画院举行

张光卿

张光卿(福州画院专职画师、福建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

白描是线,作为中国艺术的线其张力是源自于线的轨迹和线的宽度,是在介于二维与虚拟三维空间的媒介。在对概括笼统对象的塑造过程中,更多的需要对绘画构成和对象意境的理解和参透,再通过理性的经验来呈现出来。显然,这一过程不仅仅只是线描能够充分表达的。白描艺术在艺术造型的实践中还是有极大的空间等待发掘。

在美术史范畴下追溯白描的历史发展与嬗变

“线”具有很强的文化敏感性和包容性。追溯“线”的起源,古代旧石器时期陶瓷上的刻划符号出现了线条的形式,后以线为核心媒介记载、描绘、塑形等。纵观其发展历程,历史上有风貌各异,渊源有别的白描作品和流派,当下白描则由单一细笔勾勒逐步向多元化拓展,共同为我们构建出一幅华夏万年线史的画卷。

研讨会观点摘录

“闽人尚线——福建白描艺术的文脉传承与当代性转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画院举行

赵胜利

赵胜利(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白描既是一种基础,也是一种表现形式,讲求意象审美和写意精神。白描对于我们这一辈并不陌生,个人早年临摹了大量的线描、连环画,滋养着自身的艺术创作。实际上白描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且这种观念已是根深蒂固了。但是确实有一段时间,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之下,线条慢慢被大家淡忘。当下福建扛起这面大旗,有带头人的人格魅力,再加上政府、民间及各类媒体平台的支持,相信白描未来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阔。

“闽人尚线——福建白描艺术的文脉传承与当代性转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画院举行

张永海

张永海(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画院名誉院长):

白描是中国传统书画文化中最核心的造型要素,是东方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艺术载体。伴随一段时间文化多元和对西方艺术的崇拜,暴露出创作方面缺乏东方艺术内在支撑的表达问题。白描赤裸裸体现了创作者对中国画的理解度,以及创作者真正的技术造诣深浅。白描应该走进去,打进去。当下许多青年在“闽人尚线”的推动下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次展览体现出这种推动所带出的丰硕成果。“闽人尚线”是值得我们不断研究和推进的一个重要课题。

“闽人尚线——福建白描艺术的文脉传承与当代性转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画院举行

王冬松

王冬松(华侨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格乐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

白描,作为一种独立的绘画样式,一般认为形成于北宋时期。但我们认为,白描的精神内核和文化特质应该形成于宋代以前。作为中古时期美学高峰代表的白描,其历史地位应该得到重视,其对当下艺术生态的积极意义,更应该得到大力提倡。而近年来王来文主席所积极倡导的白描复兴运动,可谓既穿透了历史,又关照了现实,义无反顾地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闽人尚线——福建白描艺术的文脉传承与当代性转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画院举行

黄劲

黄劲(莆田学院工艺美术学院教授、硕导、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人物画艺术委员会委员):

基于美术史范畴下追溯白描的源头,笔者谈及白描创作的画外工夫、吸收民间线描长处为我所用、以线为骨和以线写意来塑造主题形象等个人想法,提出白描创作的题材选择上的多元化、以“期+题+精”的分类策展以及呈现白描艺术创作的审美情趣等不同思路。

当代语境下白描艺术的创新与转化

艺术的发展有其内在的传承性,也具备鲜明的当代性指向,两者相互联系、相辅而行。当代性和独特性是经典艺术的显要特征。白描语言体系的建构是通过题材、技法和方法等多维路径进行。在新时代语境之下,以更开阔的创作视野和深刻的价值内容探研、实践白描艺术的创新与转化,既彰显了中国新时代艺术家应有的一种文化自觉,更将以白描艺术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研讨会观点摘录

“闽人尚线——福建白描艺术的文脉传承与当代性转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画院举行

何光锐

何光锐(福建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关于白描的观察研究具备三要素:轮廓的表达、体积的提示、质感的表现。白描如何恢复它作为我们学习中国画的一个基础训练的位置,伴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升,通过加强对白描的理论和创作实践的研究性思维,那么我们对传统艺术认知将不断有所进展,成果也将更加丰厚。

“闽人尚线——福建白描艺术的文脉传承与当代性转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画院举行

郑娜

郑娜(福建省美协理论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学术委员、大湾区美术家联盟陶艺艺委会副主任):

对白描的理解,可以从哲学层面,思考它与存在、时间、真理、物的本质、以及诗学的关系等各层面,跨学科、去边界、多线性的交互融合,探讨白描语言表达的多义性,为其在地方性学术生态文本的可持续性发展注入更广阔的思考维度。

“闽人尚线——福建白描艺术的文脉传承与当代性转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画院举行

姚莉芳

姚莉芳(美术学博士、福建师大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综合绘画系主任、福建省美协青年艺委会副主任):

青年艺术家在对福建当代白描艺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的同时,将传统白描艺术与他们的生活方式紧密结合,探索适应新时代的表达方式,注重学术意识和创作艺术品格的提升。展览作品在艺术风格上展现了多样性,从传统白描到现代白描艺术的转化,体现了青年艺术家们在传统白描艺术的基础上,向现代白描艺术的当代性转化探索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闽人尚线——福建白描艺术的文脉传承与当代性转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画院举行

郭振文

郭振文(华侨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导,审美与境外生教育中心主任):

王来文主席提出了“闽人尚线”、“以线为骨”等学术观点已引发省内外业内人士的关注和思考。弘扬福建白描艺术是一项大工程,希望相关部门和机构牵头开启白描经典名作的刊印,或是召集名家编写教材和在线教学视频的制作及普及工作,从福建出发辐射到全国及海外,让不同年龄、职业、国籍的人群可以随时随地感受、研习中国白描,持续和充分地感受白描带来的艺术魅力。

“闽人尚线——福建白描艺术的文脉传承与当代性转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画院举行

吴建福

吴建福(福建省画院专职画师、二级美术师、美术学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青年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经过几年的发展,福建白描创作在质量、数量上都有了明显的提升,福建的白描创作现象在全国独树一帜。因为是白描,所以对创作者风格的独特性与辨识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可以尝试举办一期更倾向于写意性或是书写性较强的,造型更为夸张的,注重变型的白描班。另外,希望在题材方面能有更广泛性,多样性的探索和实践。

“闽人尚线——福建白描艺术的文脉传承与当代性转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画院举行

王芳

王芳(福建省画院二级美术师、美术学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

白描这种强调简单质朴,直陈其事、直绘其景、直表其情的独特性,在今天展出的许多优秀作品中,都得到了非常直观的视觉体现。我们在参展作品中,既看到了对于传统绘画手法的延续传承,也看到了新时代创作所呈现出的许多新的形式感,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感受,这是一次高质量的作品展览。

“闽人尚线——福建白描艺术的文脉传承与当代性转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画院举行

洪隐

洪隐(写作者、策展人、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秘书长、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学术秘书、广东省广州市雕塑学会学术顾问):

闽人尚线,以线为骨,但又不止于骨,有些画面也可见血肉。有人寓情于景,有人托物言志,两个大展厅在我看来大致可见三类景观面貌:自然景观、历史景观和社会景观。

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多为描绘对象;山海的轮廓与文化传承的脉络交织;人间烟火中,有人守望有人远行……在笔意渐趋老练的路上,三点小建议:对自然景观的观察还可更深入,对历史景观的反思还可更深刻,对社会景观的捕捉还可更深切。总之,往更深处探索,深入浅出,共勉。

“闽人尚线——福建白描艺术的文脉传承与当代性转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画院举行

柳财顺

柳财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画院特聘画家、福建省美协花鸟画艺委会委员、福建省美协工笔画艺委会副秘书长):

“闽人尚线”这一理念的引领下,福建的白描艺术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我们应继续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的内涵、拓展题材范围、注重线条的表现力并创新表现手法与艺术语言,使白描艺术在当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闽人尚线——福建白描艺术的文脉传承与当代性转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画院举行

沈益群

沈益群(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福州画院专职画师、展览部副主任、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工笔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本次展览作品有以下特征:1.作品题材很有生活气息,品种多样性;2.用笔表现力很丰富;3.作品尺寸突破传统白描的框架;4.装裱形式新颖。5.画面构图上突破了传统花鸟折枝的局限。展览检阅了王来文主席白描高研班的教学成果,这些学员也是将来福建白描艺术的种子,将很好地推动福建美术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闽人尚线——福建白描艺术的文脉传承与当代性转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画院举行

孙文娟

孙文娟(博士,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

面对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使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现代性或当代性的语境中焕发新的生机,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一方面,我们需要深入挖掘白描的传统精髓,传承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审美价值;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勇于创新,尝试将白描与现代艺术理念、技术相结合,探索出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新的表现手法和创作路径。

“闽人尚线——福建白描艺术的文脉传承与当代性转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画院举行

朱荔婷

朱荔婷(龙岩学院副教授、福建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副秘书长):

在技术迭代、多元观念与媒介的冲击下,应更为清晰地、有策略性地建构自身的白描语言体系,进而在复杂的艺术生态中巩固与延展,拓宽白描艺术的“边界”,同时注重“新变”的适度。本次展览生动呈现核心精神:严谨细致的学术品格、坚定的文化自信与宏观的文化战略意识。

“闽人尚线——福建白描艺术的文脉传承与当代性转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画院举行

关铭华

关铭华(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绘画系教师、福建美协青年艺委会理事):

我们无法忽视“构成性”白描作品的优势,基于构成的画面形式更契合大尺幅的创作,起码在第一眼能快速抓住观众的眼睛。如何在创作中保持传统中国画“写意精神”和“以线为骨”的前提下,有效融合平面构成因素是摆在各位同仁面前的一道课题,希望各位青年画家把握“闽人善线”的艺术特色,多尝试和交流,为福建白描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闽人尚线——福建白描艺术的文脉传承与当代性转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画院举行

刘晓龙

刘晓龙(美术学博士、福建农林大学讲师):

结合敦煌壁画的学习到写意人物学习再到白描花鸟的学习,包括现场展览的作品,以一个创作者身份将白描写生创作的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一)始于观——体验;(二)经于游——构思;(三)赋于形——物化。以上三个阶段之间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白描写生创作的完整过程。

“闽人尚线——福建白描艺术的文脉传承与当代性转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画院举行

林永潮

林永潮(厦门书画院院长、书记,福州大学美院教授,厦门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浅谈我在王来文主席白描班学习的几点体会:1.注重文脉传承,临习传统经典;2.强调文化素质教育,加强综合涵养;3.强调写生的重要性,推崇艺术来源于生活;4.包容并蓄,有容乃大;5.注重梯队建设,在培养白描创作人才上具有宏观大格局;6.不遗余力,无私奉献,推动优秀学员出成果!现在已经形成一种欣欣向荣的态势,在全省乃至全国展览上屡创佳绩。

罗礼平在总结发言中进一步指出,“闽人尚线”品牌彰显出强大的精神内核,成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此次召开福建白描艺术的文脉传承与当代性转化学术研讨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从战略发展角度对白描艺术未来的发展提出要求,理论家要在白描学术理论层面不懈探索,更好地发挥新时代白描艺术创作的理论研究、评论工作的引领作用,艺术家要在白描创作上深研和出精品力作,也希望更多的青年学子、艺术家投入到白描艺术创作和研究中,真正让白描艺术,由福建而中国,由中国而世界。

此次研讨会既强化了“闽人尚线”品牌的学术互动与交流,又发掘、深化了当前白描艺术研究的学术发展,丰富了“闽人尚线”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多方面、多维度的探讨和交流,亦是对新时代语境下白描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推动了新时代福建美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来源:福建美协)


[ 责任编辑:徐智勇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