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禅宗三境界:第一境界: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第二境界: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第三境界: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禅宗有“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禅宗的境界不是空无所有的,而是追求“静虑”。空作为一种超越性的审美体验。水流花开之境,是世界在说,人不说了。
道家认为道是“无”,道虚灵而不昧,故其无。空,包容一切。
从艺术的视角而言,空灵之境可以发现世界的奥秘。空作用于心灵,产生空灵的审美境界。
《二十四诗品》云:“空潭泻春,古镜照神。”禅宗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空是“包容虚空,含藏万有”。空是对一切事物不起执念,不着外相。
陈抟老祖《观空篇》言:
其一曰顽空。何也?虚而不化,滞而不通;
其二曰性空。何也?虚而不受,静而能清;
其三曰法空。何也?动而不挠,静而能生;
其四曰真空。何也?知色不色,知空不空;
其五曰不空。何也?天者,高且清矣,而有日月星辰焉;
地者,静且宁也,而有山川草木焉;
人者,虚且无也,而为仙焉。
这组作品本有三件,最初取名为“谦谦君子”。后因以孔为把的原因,改名为“空”。其实未像前文那样想很多,只是脑中一闪之念。孔是减法,内容却增加,多可意会不可言传。这里展出了两件。是我在98年参加夏威夷大学举办的陶艺研习营活动所创作的。当时为期一个月的活动邀请了九个国家的18位陶艺工作者(每个老师推荐一个学生,宜兴去了两个人)。
我花了两周时间,做了两个作品,这是当时做的原件。另外一件类似的作品,留在了夏威夷大学。因为当时是第二届(三年一届),活动经费来源于上一届的作品拍卖,每个人会留一件作品。后半个月,我就用夏威夷的泥巴尝试了一些拉胚,画了一些器皿上的装饰。
因为是在美国,所以在作品创作过程中,我更多考虑了当代理念,倾向于当代的审美感觉。当时做的这件作品,我自己比较喜欢,所以一直留到现在。回过头想想,还是蛮有意思的。1998年第一次出国,第一次接触那么多外国人,看到外国人的艺术表述方式,外国的人文景观……
在夏威夷前后呆了四十多天,夏威夷的人文及自然景观,有种生命的活力,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夏威夷的树特别的绿,花特别盛,如果说树是绿色的话,那种绿才是真正的绿,没有一丝季节交替的痕迹。
因为夏威夷是热带海洋性气候,每天都有突如而来的阵雨,平均温度大概30°左右,特别适宜植被生长。正因为处于这种环境、这种感觉,在夏威夷我一直是处于很兴奋的状态。
现在想起来,做这两件这样的作品,我觉得跨度还是有点大的。这种创作放到现在看,可能是理顺成章的事情,但在当时,即便是放在国际语境里,当代性理念还是非常强的,作品所呈现的方式跨度仍是较大的。
在制作过程中,我保留了紫砂原有的特征,无论是壶嘴、盖、把的处理,边缘的过渡,从触觉、视觉,等方面都关照到紫砂造型和谐的方式。
壶盖做的特别小;壶身是饱满的几何形体,类似椭圆形,方中带圆;壶把挖了一个孔,像一个圆管贯穿壶身。用减法的衔接关系,形成一个整体,但是增加了内容。这种形式产生了对比,既有微微的张力,又有含蓄的视觉感受,所谓能“收住”,我觉得在创作中尤为重要。
一般作品的“文气”,更多的是体现在这种不经意的方式之中。到后来,我会把它作为一种较高设计理念的约束,具体应用在创作中。
这个壶身刻“何事朋寂寥”像一个人,与其他人不同,他是孤单的,特殊的,欢喜独处。也许是体现当时的一种心境,人生,体现了艺术创作路途上的一种“孤单”。也因在壶身挖了一个孔为把,就把它统一起来,取一个谐音“空”字。
另一件刻有“君子谦谦,何事不语?”谦谦君子,有文化的,话不多,较为端正的一个形象,做了拟人化隐喻。在艺术创作中,体现作者修养的积累,认识问题的方式,学不外露,回归定格在他的个人思考里。
由于紫砂是手成型,我在整理壶形的过程中,将其挤压,壶身内存在空气,微微向外弹,形成一种微微的张力。它不像健美运动员肌肉膨出的感觉,一览无余,而是一种柔软的空气,经过工艺制作的方式,由里外两种压力对抗、拉伸,形成较为饱满的状态。感觉是种向上的力量,在气度、精神等层面,呈现出饱满的状态。
有时候,一个人的打扮很素雅,但在素雅中也会有一个细小的局部、点缀。在泥料方面,我选用较老味的段泥,绞入红泥纹样,感觉较为自然随意,局部装饰性的手法,蕴含细微的变化。素雅而不失装饰性,寻求单纯中的丰富性。
(文/吴鸣、鹤子,整理时间:2024年4月,来源:吴鸣艺术馆)
艺术家简介
吴鸣,字怡陶,1957年生于江苏宜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977年于江苏陶校学习陶瓷美术,1986年毕业于无锡轻工职大美术装潢专业。师从李碧芳、张志安、一粟、乐人等先生。他兼诗文书画,集设计、制作、刻塑于一体,最早全方位进行现代紫砂创作研究。其创作融合传统、演绎现代、关注未来,自成风格,对现代紫砂创作有积极影响,被誉为“紫砂现代陶艺先河”、“新流派”。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18第七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10第二届)。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陶瓷艺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陶协陶瓷艺术委员会会长,《江苏陶艺》主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第八届全国陶瓷评比评委,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高级职称评委,中级、初级职称评委主任。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设计中心主任。
1990年,第四届全国陶瓷评比三等奖、优秀奖。1992年,第三届日本美浓国际陶瓷展评委特别奖。1994年,第五届全国陶瓷评比三等奖、优秀奖。1998年,第六届全国陶瓷评比二等奖二个、优秀奖。
2001年,第一届全国陶艺与设计展评优秀奖(最高奖) 中国美协。2002年,第七届全国陶瓷评比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二个。2004年,首届中国现代工艺美术展金奖。2010年,第九届全国陶瓷评比银奖。2010年,第九届全国陶瓷评比铜奖。2015年,米兰世博会金奖。2015年,第十届全国陶瓷评比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