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正文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9-02 10:17:46
听新闻

一个优秀的画家通常会在不同时段展现出不同的样貌特质,尤其对于那些思维活跃、敏感,个性鲜明、颇具悟性又勤于实践的画家来说,他只不过是借用绘画这种语言方式来传达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个人的生命体验,来抒发他内心暗流涌动难以抑制的“情愫”,他们只会依凭心境或是创作语境的需要而随机转换语言方式,可以是绘画,也可以是其他语言方式,从而,画家自身的天然禀赋和所独具的艺术直觉力成为判断一个画家或说艺术家创作能力的重要的标识。很多时候,他们未必与“潮流”“时尚”合拍,不过,这通常也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宿命”。在我眼里,叶武林先生就是这样一位艺术家。

叶武林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院附中,1967年毕业于中央美院油画系,有相当扎实的绘画功底,不过,这也仅是他在艺途上迈出的第一步。1964年起、学业中断,绘画事业夭折,此后悠悠数年锄头代替了画笔。1973年他被分配到邮票设计部门工作,才有机会拿起了荒废十年的画笔,利用职务工作需要深入生活收集素材之便,行自我救赎的补课之实,背着画箱东奔西跑地写生,遍走云南、四川的藏民村落、晋陕黄土高原,还沿着黄河源头直到入海口走了一遭。生猛鲜活的现实生活像活命之水复甦了枯萎的艺术幼枝。这从他七十年代中期的几幅写生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除了稳重、敦厚还带有一点“生涩”之感画面,却是画意十足,灵动鲜活,生机勃勃,已有脱离“学院味”走向个人风格的迹象。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基干民兵》

1974年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挤奶员》

1974年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小挤奶员》

1974年

1978—1987他在电影学院美术系任教这十年,饱览了电影史介绍的经典电影,对世界艺术思潮走向、观念衍变,尤其对电影强大的“讲故事”能力,有了一个“贯通式”的理解,给他打开了艺术创作的另一扇魔幻之门,直接提升、拓展、升华了他对艺术的理解,丰富了他的艺术的感受力并储备了足够的精神能量。这是他在艺术思想、创作观念、语言探索全方位提升、成型的关键十年。1980年他创作的将四个不同时空画面组合在一起的《黄河——无古无今的大河》,就是这段时期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品,映射出他对生命的悲悯与思考,也反映出他在表现语言形式上的新探索。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小镇春秋》油彩 160cmx180cm 1982年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牧马人》1982年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玛曲牧场广播员》1982年

1980年的永乐宫临摹及而后的敦煌之行对他的艺术风貌取向具有决定性意义。那千年积累的壁画被瞬间浏览压缩成目不暇接的形式变换、凸显的是艺术自身生命的自由张扬;法相庄严的经变图历经千年自然造化的洗礼、斑驳陆离缺佚残漏却使画面有了时空穿越自由想象的艺术空间。站在洞窟中被铺天盖地的壁画包围,被震慑的他像着了魔似的沉浸在日出进洞日落出洞的写生临摹之中,以新的审美角度重新审视古老的敦煌艺术仿佛邂逅到另一种鲜活的艺术生命样式。多少年来积郁在内心澎湃汹涌的艺术热情被激活,蛰伏内心的“神经”被触动了——而这一被触动的神经还要通向一个更为久远的源头,那就是他童年时跟着母亲在青海西宁度过的那段岁月,如他自己回顾的,他是青海省文联大院唯一的小孩,曾深深迷恋于文联里的当地艺人刻的皮影、画的洋片,以及民歌、楹联——那是他童年的“梦乡”。儿时记忆虽然懵懂,却根深蒂固,敦煌之行,恰似灵魂被唤醒!于是乎,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的他,自此画风大变,一改以往“写生模式”,开始直接从节奏、韵律等艺术规律入手的“创作模式”,自此十数年在艺术上起伏跌宕、变化多端的探索历程成了他不断修炼的功课,终于从一个架上绘画起步的画家蜕变成在造型领域跨界涉猎的多面手。这在他所尝试的墨彩、油彩、水墨、泥塑、插图、综合材料等不同语言样式的创作中,画风不管怎样变,像血液一样流淌在内心的传统审美品格及关爱活着的生命取向没变,可以说这种特质贯穿了他整个艺术创作的全过程,而这种特质也更为集中、鲜明地呈现在他自九十年代末至今二十年间在不同场馆完成的壁画以及融壁画、雕塑与环境一体的大型艺术综合体作品中。不知是不是天意使然,他早年的种种经历和磨难以及他在绘画创作上所付出的这一切尝试,似乎都是在为他后来的壁画、空间性创作做铺垫,做准备。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塔吉克女孩》

1983年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黄河玛曲的儿子》油彩 90cmx1000cm 1983年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塔吉克的婚礼》油彩 150cmx180cm 1984年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甪直媳妇》1984年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阿香》油彩 90cmx90cm 1989年

实在说来,一个起步于架上绘画平面性思维为主导的画家转换到具有空间意识并要驾驭多种新材料语言才能胜任的创作样式中来,其创作意识的转换和技术的拓展难度是非常大的,不啻一次“跨界”行为,然而我们却惊喜地看到,叶武林的这次跨界却跨得很是有点儿“顺理成章”,或许壁画这种更为繁重也更为庞杂的创作样式,才能更充分地施展他的艺术才能。在此,不妨欣赏几件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1998年,叶武林承接了他的第一件颇具挑战意味的壁画创作任务,那就是为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创作一幅高2米,总长56米的大型壁画。通常像这样建筑公共空间里的壁画,首先应关注的就是壁画形式与建筑的功能和建筑风格的默契与协调,由于这次创作目的明确,画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身的完整性,作品的重点也是难点就放在了作品主题的确定和用什么样的语言形态表现上来了。

请横屏欣赏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受难者》综合材料 280cmx2000cm 2000年

安装于中国现代文学馆

首先,“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是五·四以来最具代表性的精神文本”,因此只是简单地以“史”为纲的叙述和内容的罗列显然不足以传递出文学艺术家的精神指向和心灵深度。在此,对壁画作者自身的文学修养和对历史的洞见以及如何将这众多文学巨擘的精神成果转换成可视图像,显然是一次非常严峻且现实的考量。具有深厚文学功底的叶武林和他在生活磨砺中养成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时派上了用场,经反复思量,最后决定“以形象鲜明读者熟悉的文学人物为表现主体”,顺势便把鲁迅、巴金、老舍、茅盾、曹禺、郭沫若等这一大批中国现代文学先驱们笔下的代表性人物鲜活地从历史的尘雾硝烟中拉扯了出来,并高屋建瓴地概括出这段历史最具代表性的真相:《受难者》和《反抗者》两个主题,而这两个主题也便恰好分两个画面自然扣合在前厅倒U形壁面的左右两侧。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局部-沉沦‍‍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局部-春桃‍‍‍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局部-孔乙己‍‍‍

其次,若要表现出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之前这段腥风血雨苦难的“历史质感”,显然利用惯常熟悉的绘画方式已是很有点难以胜任,为这众多的形象找到一个顺理成章的结构形态和契合方式并具质感的表现语言,无疑对叶武林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此,叶武林长年以来在绘画上所投入的心血和探索所得到的经验以及他活跃的思维和艺术直觉力,无疑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打破时空,“将不相关的意象加以组合”,充分利用形态、补色反差以及具有可触摸、塑造感的浮雕和满含激情的书写性绘制语言并置交错,由此带来视觉上的碰撞和冲击将这一历史沉淀下的精神内涵激活,再加之充斥在各个角落粘贴、叠加的文献照片和历史图片混合糅杂一体,汇成了视觉化的、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现代文学的历史图景,这些构想无疑是成功的!

于是,这件作品在壁画语言形态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效,成为中国现代壁画史上一件高品质的经典之作。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局部-月牙儿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局部-边城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局部-骆驼祥子‍‍‍

第二件,《红星颂》,是2015年叶武林为福建宁化客家博物馆广场所做的纪念碑式艺术综合体。这件作品不仅有大尺幅壁画,还有浮雕、主雕、多组群雕以及广场中心的红星坛设计,其难点除去有具象造型的“硬性”要求,更在于对空间布局的把控、对贴切壁画材料语言的选取及立体空间性雕塑语言的驾驭能力,这对于油画家出身并未做过雕塑的叶武林无疑又是一次新的考验。

请横屏欣赏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红星颂》

作者:叶武林

镶嵌作者:史跃军

马赛克镶嵌壁画

600cmx3000cm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红星颂雕塑壁画群背面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红星颂雕塑壁画群正面

首先面对的是六米高、三十米长红星坛弧形墙面上的壁画。宁化,作为工农红军长征的出发地,自然而然便成为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板”,为缅怀那些有血有肉有温度曾经以鲜活的生命之躯投身革命,并为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有名和无名的普通战士,叶武林搜罗了大量珍贵历史图像资料,并根据这些图像创作出足有160余位红军战士和百姓的群像,按红军战士生活、学习、劳动等不同内容分组呈现并有机连接组合,形成了一幅令人感怀的历史画面。随后,如何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中的这段斑驳记忆,便成了关键,若要像现代文学馆壁画那样绘、塑结合的手法显然已不合适,经深思熟虑,叶武林独具慧眼,选择了马赛克这种硬质材料来完成,一方面它满足了室外壁画永固性要求,另一方面由于马赛克是以小块拼接、镶嵌的方式塑造形象,所以画面中这些战士们的面容近看并不清晰,似有恍惚之感,而若远观,却是清晰可辨栩栩如生,正是这一工艺特色给人带来的特有视幻效果,营造出了这一回忆中的历史场景欲近还远、斑驳模糊的印象,准确地捕捉到了这一尘封的历史气息。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局部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局部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局部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局部

处于广场中心直径24米、成15度倾斜角摆放的圆形坛面,可以说是巧思妙想、匠心独具,为表达出红军英魂“与蓝天白云共存,与日月光华为伴”的寓意,坛面全部采用了折光镜面,坛中央隆起的大红星,由6700颗小红星镶嵌一起簇拥而成,想象一下,映照着蓝天白云的镜面,折射着阳光七彩的大红星,该是一幅多么壮丽、华彩的一幕!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再就是主雕、红星坛前面广场外围左右两侧的十尊号兵铜像、靠近广场中部两组群雕以及柱体上的八面浮雕柱。叶武林早年在绘画创作上探索过,并且已经在现代文学馆壁画上施展过的那种具有传统审美精神的“书写性语言”,再次大展神威,若说在雕塑语言上开一代风气,也不为过。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主雕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勇往直前》高4m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万水千山》高4m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号兵2》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号兵4》

叶武林既像一个指挥千军的统帅,运筹帷幄,多管齐下;又像一名勇敢无畏的战士,亲历前线,冲锋陷阵。要知道,此时的叶武林,已年过古稀,很难想象他是怎样“顶”过来的。在这工程实施整个过程,不仅需要始终保持足够的艺术敏感力,也需要高强度的缜密理逻辑思考和空间判断力,更不可或缺的,是强大的体力支撑!叶武林像是一个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武林高手,经两年“拼杀”,全部竣工。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国际悲歌》高8m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壮士出征》高8m

最后再来看作品《啸傲林泉》。这是叶武林2017年为常德壁画长廊所创作的一件作品。这幅高3.7米,长22米的壁画,主题是以颇能代表魏晋风骨的竹林七贤作为依凭,同时融汇了庄子、陶渊明、王羲之等一众传统文人气象,意在表现这个时代所尚求的隐逸避世、特立独行、逍遥自在的精神风貌。

请横屏欣赏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啸傲林泉》

作者:叶武林

镶嵌作者:史跃军

艺术监制:叶武林

天然⼤理⽯镶嵌

370cmx2200cm

此作因不再囿于外在环境和确定性内容之限,因而一扫前面作品那种多有悲壮、诉说式表达的沉重语态,而是洋溢出一派浪漫飘逸的气息,这种气息的营造,却是来自前面创作《红星颂》壁画材料经验的启发,那就是凭借马赛克所具有的灵活多变、调配自如的特点,同样采用了镶嵌拼贴的方式,不过这次运用的是多层色阶的黑白灰大理石,当这万千块色阶分明的小片片将整个画面拼接得虚实有度、层次丰厚、气韵充盈、幻象丛生之时,纵使得满壁墨气荡漾,意趣横生,给人一种纵横捭阖、淋漓酣畅的视觉享受,这也正是契合了传统文人水墨画之精神韵味,要知道,用大理石镶嵌的手法来拼接出一幅满墙风动的大写意水墨画,这在中国以往壁画作品中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叶武林总是这样“应物象形”“潜想妙得”,每一出手,必有新意。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局部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局部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局部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局部

纵观叶武林先生自从2000年完成他第一块创意独到、观念新颖的中国现代文学馆壁画,像开了挂似的连续为广东省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浙江省湖州市南浔文园、北京地铁大葆台站、常德的壁画长廊所做的不同材质、风格的壁画,尤其为福建宁化客家祖地祭祀园所做的融浮雕、圆雕一体的一百五十尊人像,以及为客家博物馆广场创作的高三米多,长二十八米的浮雕墙,还有上面提到的融壁画、雕塑与环境设计为一体的规模庞大的公共空间艺术作品,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叶武林不仅具有高维视界和精神的深度,敏于汇纳现当代创作语汇和观念,还有着传统知识分子的温良谦和、浪漫的情愫,悲悯天下苍生的情怀和真正艺术家才会具有的敏锐、胆略和激情,我们有理由相信,他这每一件不遗余力完成的作品,必会为这个时代留下具有时代意义的精神印痕。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祝福•女神•茶馆•原野等人物绣像》

彩色玻璃窗

中国现代文学馆

360cmx1100cm

2000年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局部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青春》石湾粗陶 6mx4m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生命》石湾粗陶 6mx4m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步步高》彩色玻璃窗 广东中山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稻城美女》镶嵌作品图



请横屏欣赏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千年古县》局部

石雕

360cmx1350cm

2016年

安装于福建宁化客家博物馆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敬天穆祖》浮雕群装置现场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敬天穆祖》浮雕群东厢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润物旺根》浮雕群西厢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局部-葛藤春晓



文/刘斌,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壁画家;来源:中国壁画学会)

艺术家简介

叶武林丨从架上绘画到壁画的“跨界”,表现出流逝于历史长河的斑驳记忆

叶武林,1944年生,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壁画学会艺术委员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其艺术创作活动涉及油画、壁画、水墨画、雕塑等诸多领域,多件绘画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现代文学馆等机构收藏,大型壁画、雕塑等公共作品被安置在全国多个城市的纪念地。曾荣获“全国美展”“中国美术创作奖”金奖、铜奖、优秀奖,“全国壁画大展”大奖,以及“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年度评比”2013年大奖。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