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正文

回放妈妈的声音——“赵忠秋剪纸暨芸廷收藏近现代书画展”今日在烟台鲁东大学博物馆开展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8-28 08:21:55
听新闻

回放妈妈的声音——“赵忠秋剪纸暨芸廷收藏近现代书画展”今日在烟台鲁东大学博物馆开展


由阿里巴巴荣誉合伙人、芸廷文化发起人王帅与鲁东大学联合举办的赵忠秋剪纸暨芸廷收藏近现代书画展,于8月28日-9月28日在鲁东大学博物馆举行。

此次展览分剪纸、书画两个单元,分别展出赵忠秋剪纸45组、近现代书画藏品73幅。

赵忠秋是王帅的母亲,她生前创作的45组剪纸均为窗花。

回放妈妈的声音——“赵忠秋剪纸暨芸廷收藏近现代书画展”今日在烟台鲁东大学博物馆开展


鲁东大学胶东民艺研究中心主任曲绍平介绍,赵忠秋剪纸是典型的福山剪纸代表作品,线条疏密讲究,玲珑剔透,婀娜多姿,剪纸手法纯粹巧妙,尽管这些剪纸出自于半个世纪前,如今一看还是充满了明亮的艺术感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这些剪纸作品带给观众的不仅是美的感受,更有情感的共鸣。

回放妈妈的声音——“赵忠秋剪纸暨芸廷收藏近现代书画展”今日在烟台鲁东大学博物馆开展


步入展区,随处可见一位儿子对妈妈的爱和思念。“母亲给你缝得密密厚厚的衣服,不是让你光鲜,不是让你漂亮,是让你温暖,让你安全,这是你跟世界竞争和拼搏的铠甲,她刀枪不入。”在展览前序中,王帅这样写到。

回放妈妈的声音——“赵忠秋剪纸暨芸廷收藏近现代书画展”今日在烟台鲁东大学博物馆开展


展览的另一单元——芸廷近现代书画收藏展,包括6幅齐白石作品、11幅黄宾虹作品、27幅溥儒作品,1宗梅景书屋,另有11米长的蒲华手卷《西湖小隐》、吴昌硕的石鼓四条屏,京畿诸家囊括了金城、陈师曾、于非誾,海派浙派诸家则从赵之谦、李叔同起,一直延绵至林风眠、潘天寿、陆抑非、程十发。

回放妈妈的声音——“赵忠秋剪纸暨芸廷收藏近现代书画展”今日在烟台鲁东大学博物馆开展

▲齐白石《“相语降灵”联》

回放妈妈的声音——“赵忠秋剪纸暨芸廷收藏近现代书画展”今日在烟台鲁东大学博物馆开展

回放妈妈的声音——“赵忠秋剪纸暨芸廷收藏近现代书画展”今日在烟台鲁东大学博物馆开展

▲黄宾虹《冷香阁招饮图》

回放妈妈的声音——“赵忠秋剪纸暨芸廷收藏近现代书画展”今日在烟台鲁东大学博物馆开展

回放妈妈的声音——“赵忠秋剪纸暨芸廷收藏近现代书画展”今日在烟台鲁东大学博物馆开展

▲吴湖帆《秋山萧寺》

回放妈妈的声音——“赵忠秋剪纸暨芸廷收藏近现代书画展”今日在烟台鲁东大学博物馆开展

回放妈妈的声音——“赵忠秋剪纸暨芸廷收藏近现代书画展”今日在烟台鲁东大学博物馆开展

▲溥儒《秋岭苍松》


展览主题为“春风最随美人意”,可谓浪漫美好。鲁东大学博物馆馆长司书景介绍,此次芸廷大展是鲁东大学博物馆开馆以来迎接的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馆展,这几天正好新生入学,他们通过一场艺术盛宴感受母校浓郁的教育气息,“这是一场美好的邂逅”。

回放妈妈的声音——“赵忠秋剪纸暨芸廷收藏近现代书画展”今日在烟台鲁东大学博物馆开展


此次展览为免费公益展,8月28日-9月28日,每周二至周日9:00-18:00对公众开放(17:00停止入馆),期间逢国家法定节假日闭馆。观众可通过“平安鲁大”公众号-“访客申请”-“个人预约”填写信息或扫描二维码进行预约参观。

回放妈妈的声音——“赵忠秋剪纸暨芸廷收藏近现代书画展”今日在烟台鲁东大学博物馆开展

预约二维码


一场展览里的情感与深意

王帅主持策划的“赵忠秋剪纸暨芸廷近现代书画收藏展”将在鲁东大学博物馆开幕。

我以前就对鲁东大学的山曼先生有几分熟悉,他深入于山东民间文学和民俗学,对年画、剪纸、泥塑、木雕等民间手工艺有广泛的涉猎与研究。

王帅这场展览的剪纸单元,作品即出自他的母亲赵忠秋,一位再普通不过的农家妇女,剪纸是农家在春节和婚嫁期间,用于妆点窗户、营造喜庆气氛的装饰,这种民间艺术创作样式在胶东有着广泛的流传。

叶又新先生主编的《胶东窗花》一书所呈现的窗花搜集地图中,蓬黄掖和福山、栖霞、牟平都是图样盛地。

王帅的母亲是一位窗花剪样人,剪样人的工作,一种是将画匠和塾师供给的画稿依据窗花的特点,作虚实结构的设计,并将之图案化;另一种是对流传已久的旧样式,作修改和加工,增加新创意。

她留给王帅最珍贵的遗物,就是夹在书页里的一帧帧窗花。四十年后,王帅一一将它们取出,置于精美的镜框中,成为了这场重要展览的基调。

作为联合策展人,我曾提醒王帅,是不是在这场展览中呈现一下你妈妈的形象?他拒绝了,他说他只想呈现美好,不想让妈妈露面。

这真是一份小心翼翼,也是一份情感与记忆的深藏。他并不想让人看到他形象化的妈妈,他希望捧出的是美好的象征。

正像他在鲁东大学捐资建设的那栋一万平米的楼宇一般,他为它命名“忠秋楼”;然后又在这座楼旁又捐建了一座小楼,唤作“子勤楼”,将勤劳作为一种教诲。两座楼在体量上看起来像是一双默默凝望的母子。母亲在路的东头儿,儿子在路的西头儿。

说这场展览重要,不仅仅是说他呈现的这份朴实无华的深情重要,更是要说这场展览的另一单元——芸廷近现代书画收藏。对山东艺术现场而言,除却大博物馆的公藏以及保利、嘉德、西泠、朵云等重要机构的拍卖预展,能以个人收藏做如此规模的展览,的确罕见。

这场展览在烟台乃至整个山东半岛将形成的影响是可以预见的,让人有种名士旧家卷土重来般的恍惚。

展厅北侧是另一位“鲁东”人的藏品区,出自王树春,鲁东大学博物馆的“家底”正是王树春捐赠的胶东乡贤书画。我凑齐了王树春的《明末清初胶东文化拾遗》《家庭文化补遗——胶东文化研究》《胶东清代书画志遗》和《环山斋文集》等四种著述。翻阅发现,王树春先生对崔子忠的考据研究尤具建设性。

作为明末画史与陈洪绶有“南陈北崔”之誉的人物,崔子忠艺术谱系的研究一直盲点甚多。王树春通过家族谱的查考,提供了诸多民间线索,对于丰富地缘画史和地缘文化史极具意义。

堪称巧合,王帅收藏起步的艺术导师、也是这场展览的学术顾问——周永良先生正是陈洪绶的研究专家。这一番的南藏北归,颇有些学术合流的味道。

一方面,地缘文化史和乡贤艺术,本身就是中国整体艺术历史的丰满与补充;另一方面,山曼先生、王树春先生和王帅的相遇,无疑丰满圆整了鲁东大学积累的艺术史体系——王帅通过一场展览送来了中国近现代书画艺术的精髓,和山曼先生明晰积聚的民间艺术、王树春先生不懈发掘的地缘文脉,互文同构、浑然一体。

可以说,兼任鲁东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的王帅和曾任原烟台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主编的山曼、曾任鲁东大学胶东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的王树春,为他们共同心系并服务的鲁东大学营造了地缘文化的景观。

在此次展览筹备的过程中,王帅还向王懿荣纪念馆捐赠了一宗书札,他在筹划着以王懿荣的交游为中心,做一些更有推动力的研究与展览。

作为福山王氏族人的王帅,他脉脉的乡情就像一条河流,他的致力回哺,想必是母亲和大地共同对他的感召吧。

文/臧杰


听见妈妈的声音

九婶去世的时候,王帅刚满十岁。四十年后的今天,已经五十岁的王帅为九婶举办了一场剪纸展览。作为他的堂哥,我可能比别人更清楚这次展览在王帅心中的分量和意义。

对于王帅来说,这与其说是一次展览,不如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母子对话,王帅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把四十年来藏在心里的话对母亲说出来,他希望这样的对话能让更多人听到,从而让更多的人知道母爱的珍贵,以及儿子思念母亲的那份刻骨铭心。

九婶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心灵手巧,在我的记忆里,她个子很高,文静、沉稳,话不多。她喜欢干净,尽管日子过得艰难,但家里总是收拾得干净利索,孩子们出门,也总是打扮得整整齐齐。

九婶平日总是坐在窗前绣花,我们一进门,总能看到她抬头笑脸相迎。她做的剪纸是农家过年或婚嫁时用来贴窗花的,亲戚和邻居家有需要的,她就帮忙做一些,在当时,很常见,并没有多么贵重。这么普通的东西能一直保存到现在,是十分不容易的,剪纸虽然普通,但这份对母亲的深情却弥足珍贵。

王帅这些年喜欢上了收藏,陆陆续续收集了不少名家的作品,在这次展览中也展出了一部分,但王帅却把九婶的剪纸放在最前面,就足以说明这些剪纸在王帅心中的价值。

一幅作品的价值往往不在作品本身,而在于其中所承载的记忆和情感,像这样的父母遗物,可能很多人家里也会有。看过九婶的剪纸,回到家里,把父母留下的东西翻出来看一看,睹物思人,重新感受一下父母的温度,就是一次很好的心灵洗礼。

九婶去世的时候,我是在现场的,那也是我第一次目睹亲人的离去。已经处于弥留之际的九婶突然不知哪来的力气,忽地一下从病床上坐了起来,目光炯炯地盯着王帅,清清楚楚地大声对我们说“你们要照顾好他”,这是九婶留在人世的最后一句话。

母爱真的有一种超越生死的力量。至今想起这一幕,仍忍不住热泪翻涌,仅凭这一点,九婶就足以称得上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九婶虽然离开了,但以她对孩子的那份爱,她一定不会走远,四十年来她一定还在注视着自己的孩子们,并默默护佑着他们。

这一幕,王帅当然会记得更清楚,这样的记忆对他来说是残酷的,而且这样的痛苦无法对人诉说。这样的感受我也是在父母去世后才真正体会到的。像我这样的年纪,母亲去世后尚会感到迷茫,甚至一度觉得人生没有了意义和方向,何况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母亲的离去意味着生活再也没有了依赖。受了表扬谁来高兴?闯下祸事谁来承当?衣服破了谁来补?肚子饿了向谁说?这一切他只能默默藏在心里,一个人望着天空向母亲诉说。

少年时候的王帅脆弱又敏感,有时候在一起吃饭喝酒,他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流泪,这时候,他就是想起母亲了。

后来,王帅不再哭了,但关于九婶的话题,对我们却始终是一个禁忌,没有母亲的孩子,小时候是无枝可依,长大后是不知归处,古人讲及亲而乐,一想到自己所有的努力和奋斗母亲都再看不到的时候,那种感受是更加令人痛彻心扉的。

这份痛伴随王帅走过了四十年,折磨着他,也成就着他。踏入社会后,王帅东漂西走,一路拼杀,吃了很多别人吃不了的苦,受过很多别人受不了的罪,有过许多不堪回首的记忆,至今事业有成,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名声和地位。

对此,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始终认为,他最大的动力是来自对母爱的渴望,母亲离世前的那一幕深深烙在他的脑海里,他要用自己的努力告诉母亲自己活得很好。

这些年他为家里也做了很多,对两个姐姐,更是情深意切,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母亲放心,只有母亲放心了,他自己才会安心。

一个人对于母亲的记忆,往往带有许多想像的成分。天下没有完美的女性,但却有完美的母亲。母亲的这份完美,很多就来自于子女的想像和渴望。母亲总是希望孩子好,恨不能把天底下最美好的东西都送给自己的孩子,她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底下最好的孩子,其实孩子对父母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孩子们也希望把天底下最好的东西送给母亲,孩子们也希望自己的母亲是天底下最好的母亲。从这个意义上说,母亲在塑造着孩子,孩子也在重塑着母亲,我们平常喜欢讲母慈子贤,但好的母亲不一定会有好的孩子,而好的孩子一定会有一个好的母亲,一个好的孩子,一定会把世界上最美好的品质和心灵奉献给自己的母亲。

所谓母以子贵,并不是要让母亲拥有多么尊崇的地位和享受,而是在让自己美好起来的同时,让自己的母亲更加美好。这样的母亲,才最真实,因为这就是孩子心中的母亲。

王帅对于母亲的记忆是有许多缺失的,一个十岁的孩子能记住的事情又会有多少呢?这四十年来,王帅一直在凭有限的记忆在心底重新描摹着自己的母亲。他喜欢读书,他习惯把书中那些美好的女性和母亲联系起来,他觉得自己的母亲就应该是这样的。

四十年的时间,足以消磨掉一切,也足以把那些无法消磨的,打磨得鲜美,光亮。随着个人的成熟和对世界理解的不断加深。母亲的形象也一点点在他心中完美起来。王帅是用四十年的时间在心中重塑了自己的母亲,他的母亲是完美的,是天底下最好的母亲。

这次展览,王帅让我们看到的就是他心中那个最美的母亲。看到这样的母亲,我们每个人也许都会发现,自己内心深处也有这样的一个母亲。

去年清明节的时候,王帅写了一组献给母亲的诗,诗中多有这样的句子,“妈妈,我想靠你坐下”,“妈妈,我想和你谈谈”……

小时候的王帅活泼、调皮、可爱,喜欢不停东问西问,读他的这组诗,我眼前仿佛又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个牵着母亲手的小男孩,在乡间土路上蹦蹦跳跳,一路上问题不断,“妈妈,我们这是要去哪儿?”,“妈妈,这朵花为什么这么好看?”,“妈妈,你累不累?……”

在这一刻,我们每个人仿佛都能听到自己母亲的声音从空中飘来。

文/王崇和

(来源:芸廷雅集)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