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夏未远,风微凉,静待收获的季节。8月22日上午,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受邀参观了正在济南报业大厦一楼展出的“黄河儿女——王超英摄影五十年原作展”,从艺术家的角度深入解析此次摄影展的重大社会意义及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此次展览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为指导单位,山东省新闻摄影学会、山东省菏泽市文联主办,济南市摄影家协会、济南影像博物馆承办,旨在通过王超英的摄影作品,还原和见证一个时代的变迁,展现黄河儿女砥砺前行的奋斗历程和家乡菏泽的沧桑巨变。
“看到这些作品,仿佛瞬间回到那段难忘的岁月”,展览现场,潘鲁生被一幅幅生动而富有情感的摄影作品深深吸引,他说:“王超英是黄河儿女,她扎根生活,关注百姓,记录家乡,执着坚守,传递情感,她是真正的人民摄影艺术家。”她用镜头真实地记录了一个时代,也记录了一代人的青春岁月。
作为同乡和好友,潘鲁生对王超英的作品有着深深的共鸣,他在镜头里找到了曾经的记忆,关于家乡的点滴也在镜头前复活。潘鲁生告诉记者,“我和王超英都是深受鲁西南传统文化影响的艺术家,我们在青年时期有着共同的艺术追求和人生理想。她的摄影作品不仅记录了菏泽几十年的变迁,更是通过细节刻画了人性的光辉和生活中的美好。”
在每一幅作品前,潘鲁生都停留很久,向现场的人讲述着画面背后的故事。在一幅巨作前,他对画面的构图尤为赞赏,画面是一群人的背景,他们的视线投向远方,那是一个“中国梦”的未来。其中有一位老乡跨坐在墙垣上,潘鲁生开玩笑说,“这个动作说明她是一位调皮的老乡,不墨守成规……”每一个镜头都是一段深深的回忆,王超英的作品充满了纪实的力量和艺术的魅力,她用镜头捕捉了时代的瞬间,定格并复活了那段历史,并链接起当下。
王超英的摄影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艺,记录了菏泽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的巨大变化。从防治水患到改革开放,从集体婚礼到现代化城市建设,每一个历史瞬间都被她的镜头捕捉并生动地呈现出来,记录下精彩而又令人刻骨铭心的瞬间。这些作品不仅是对她家乡变迁的生活纪实,更是对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的礼赞。
此次展览给我们提供了一次近距离欣赏和感受纪实摄影作品的机会,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面对面地感受艺术家热泪盈眶的创作基调和悲天悯人的创作情怀,以及她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看完展览,潘鲁生非常感慨,他说,“这是一次相对比较全面的展览,是一段关于改革开放的生动史,也是一个时代演变的发展史。王超英以一位新闻人的坚守和执着,用镜头捕捉到了生活中的真实,这些场景和人物都是司空见惯的,恰恰是这些最为常见的瞬间的真实,深刻地展现了黄河儿女们那种抗争、奋进的拼搏精神。50年的历史并不长,但改了许多,不仅改变了我们的观念,也改变了我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这个展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真实和朴实,能够听到来自家乡菏泽的声音。她以纪实和白描的手法记录和再现了那段历史,非常感人。”
最后,潘鲁生动情地说,“这个展应该让更多的普通人特别是青少年来看看,让他们感受一下那段峥嵘岁月。”
看完一楼摄影展,潘鲁生又在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张楠的陪同下参观了13楼济南影像博物馆。
看了影像馆里许多珍贵的影像资料,潘鲁生表示非常震撼,他说:“我在济南生活了40多年,对济南这座城市比较了解,但是看过影像馆后,又有不同的认知。济南影像博物馆极具教育意义,它不仅可以让更多的济南人了解自己家的历史,济南的历史,还可以了解济南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从而更加热爱济南这座城,热爱自己的家乡。济南影像博物馆呈现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些影像,背后更多的是我们摄影记者对当时社会的一种真实记录,它既是历史,也是艺术,更是一种城市文化。希望我们的影像馆依托现有的平台,特别是我们的网络新媒体,举办系列活动,有更多的机会向外界展示,让更多那个时代的济南人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寻找他们童年、青年甚至是工作场景的记忆,也为这个城市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借助这个平台,我们可以追溯历史,进一步体现这座城市的人文关怀,让更多的人热爱上这座城市,彰显文化带给我们的永恒魅力。”
(来源:济南日报)
艺术家简介
王超英,菏泽日报社高级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女摄影家协会一、二届副主席,荣获“共和国50年新闻摄影奖”,山东省功勋摄影家,山东省优秀青年记者,山东省十佳摄影记者,山东省女摄影家特殊贡献奖。先后获全国五一文化奖,山东省五一文化奖一等奖,2023年被菏泽市委市政府授予卓越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