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来自雪域的世界文化遗产”特展开展以来,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一睹雪域奇珍的神秘容颜。8月13日,人民日报天津频道刊发题为《布达拉宫特展盛大开展——格桑花绽放天津》一文,对本次展览进行了深度报道,进一步提升了本次展览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走进天津美术馆,领略这座文化艺术宝库的独特魅力。
围绕“布达拉宫——来自雪域的世界文化遗产”特展,人民日报展开报道:2024年,是布达拉宫申遗成功30周年。独特的地垄、巍峨的宫墙、多彩的唐卡、精美的造像,布达拉宫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见证,跨越十几个世纪,耸立在世界屋脊之上,在青藏高原纯净清澈的阳光照耀下,散发出动人心魄的华丽壮美……
天津美术馆在天津博物馆党委的领导下,认真落实国家文物局关于做好2024年暑期博物馆开放服务工作要求,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推出“布达拉宫——来自雪域的世界文化遗产”特展,讲好雪域高原故事,提升观展舒适度,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更好满足广大公众精神文化需求。
自7月20日开展以来,参观人数已超5万人次,其中外地游客占比达50%以上,广大观众身临其境地观赏布达拉宫独特的地垄、巍峨的宫墙、多彩的唐卡、精美的造像以及珍贵的工艺品,为炎炎夏日注入一抹雪域清凉。
本次展览展出了87套共149件精美文物,是布达拉宫文物首次出藏,分别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扬州)和天津美术馆展出。在天津美术馆的短暂三个月里,在布达拉宫中都难得一见的雪域珍宝以及背后动人的雪域故事被陆续揭开,在新时代展露出别样风采。作为巡展的最后一站,10月11日后,这批文物将回到布达拉宫之中,等待下一次唤醒。天津美术馆为此次展览做了诸多精心设计。设计团队以布达拉宫白宫红墙金顶为灵感元素,以红、白、金为展厅主色调,并在展厅门口以光影形式还原布达拉宫远景图,让观众们一进门就有梦回拉萨红山之巅的沉浸体验。
展厅中,硕大的华盖立于中间,与绚丽的历史画卷遥相呼应。在“造像长廊”中,透过装饰莲花纹饰的玻璃展柜,精美的神像仿佛在讲述千年前的动人故事。此外,还设计了沉浸式数字图像区,五彩斑斓的坛城唐卡在灵动的音乐中绚烂夺目,观众们可伸手触摸,也可留下多姿倩影。为了让观众们不仅能观看、聆听展览,天津美术馆文创工坊特别推出限定款“雪域咖啡”。匠心制作,以奶油雪顶还原红山之巅,精选上等咖啡豆,经过严格的烘焙和研磨,引入先进的咖啡冲泡技术,确保每一口都能品尝到咖啡的香醇和浓郁,让展览可观可听可品。此外,还设计冰箱贴、书签、徽章、套色打卡印章等文创产品,让观众们把雪域奇珍带回家。
走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松赞干布像。他头戴白色“拉堆帽”,面目清秀,着三角大翻领袍,长袍束腰,饰耳环项链,两条发辫披肩而下,双手于腹前结禅定印,结全跏趺。在白宫红墙的映衬下,一件金灿灿的斗篷也格外引人注目。深入展厅之中,深蓝色莲花纹背景映衬着双龙戏珠菊瓣金盘发出金灿灿的光芒。盘中心圆内饰双龙戏珠纹,主纹间饰如意云纹,盘边饰缠枝花卉纹,盘外形为多瓣菊花形,属祥瑞之首。在中国传统纹样中,龙纹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24年是农历甲辰龙年,也是藏历木龙年,这件珍贵展品所蕴涵的中华美学,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血脉自豪,讲述着西藏与内地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西藏人民对“中原龙”从向往、接纳、吸收,直至融入审美与精神,展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壮阔史诗。
为满足公众参观需求,天津美术馆自暑期伊始即实行延时开放服务,每周五、周六闭馆时间由16:30调整为18:30。“延时”不仅是服务时间的延长,更是服务内容的升级与延展。为让广大观众朋友们近距离体会来自雪域高原的艺术魅力,天津美术馆在延时闭馆期间,特别推出“雪域奇珍”系列活动,一朵朵来自雪域高原上世上最好看的非遗酥油花惊艳绽放,代表藏式美学的八吉祥纹样寓意美好,还有白雪皑皑的巍峨雪山和神秘有趣的藏戏面具等待大家执笔描绘。
由50名志愿者组成的“雪域使者”讲解团自开展以来,已完成百余场讲解,以专业的水平、优美的语言和无私奉献的热情为观众们奉献了精彩的文化盛宴。此外,天津美术馆“云端美术馆”邀请优秀志愿者在“微信视频号”“抖音”平台,与线上观众们共同走进布达拉宫,一起开启文化探索之旅。首播活动吸引了5000余名观众线上观看,还有激动人心的问答抽奖环节,热浪频频,为不能亲临现场的朋友们带来雪域高原的声音。智慧导览是博物馆提供教育和文化服务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天津美术馆持续关注博物馆智慧导览在人工智能与交互技术领域的新方向,智慧导览不断升级,观众可以通过手机扫码进入主题页面,实现展览介绍等众多功能,做到一体化畅游美术馆。为缓解暑期客流高峰的讲解压力,天津美术馆为“布达拉宫”特展推出全新语音导览系统,新设备投入使用后效果明显,观众的参观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参观后,观众们纷纷在留言墙上不禁表达自己对该展的喜爱之情。有的观众表示,展品熠熠生辉,深受震撼,小朋友用稚嫩的语言和拼音传递自己对特展的喜爱,还有观众用图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记录了自己的观展心得。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