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正文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8-14 10:44:10
听新闻

7月27日,中国当代艺术家苏新平西南地区首次同名个展《苏新平》在成都市美术馆B区开启。此次展览呈现一个由苏新平从草原故乡“迁徙”而来的空间形态,共分为4个单元——“现代部落”“走向未来”“语言的魔术”“风中的理想”,展览共展出70余件/组作品,作品类型涵盖雕塑、装置、油画、石版画、素描、纸本档案等不同媒介。

在某种意义上,任何一件艺术作品,任何一名艺术家的创作都无法摆脱时代的印记,艺术家的思考也是来源于其有意无意中接收到的社会的塑造。苏新平专门为B区空间创作的全新作品、近期绘画,以及他80年代末引起中国美术界巨大反响的的石版画系列代表作,呈现艺术家新旧作品之间的改变与回响。

正如策展人崔灿灿所言,这些作品之间既是孤立的存在,又是一种辨证论式的论述,彼此映照,组成一场现代部落的长卷般的景象,呈现出苏新平的艺术世界与这段人生的精神谱系。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在成都市美术馆A区门前,三个迈步前行的白色大型人形雕塑坚定地矗立在湖畔,与成为了万千观众对成都市美术馆最广泛的印象。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 三个行走的人和成都市美术馆A区 摄影:苏凌汉


这件在2021成都双年展中落成的雕塑名为《行走的人》,它的创作者——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艺术家苏新平,从没有停止过对形而上的精神表达的追求和思考,并脚踏实地的践行着自己的艺术理想,不断地探讨着欲望、精神或思想危机等社会现实问题。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 苏新平,《奔波的人1号》,250×250cm,布面油画,2010年


这个奔走的形象则出自2010年的大型油画《奔波的人》,这幅作品通过剧烈、夸张并且充满画面的人物和看似虚空背景的安排,试图揭示今天纷繁动荡的社会背景之下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而“人”始终是苏新平表述的主题,他的艺术是建立在对人生反思的基础上的思考与实践。象征性手法和超现实因素将作品指引向模糊和不确定,似乎指涉你、我、他的现实选择与处境,实则更多地是对自身存在与在场的真实表达。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 苏新平,《欲望之海12号》,97×130cm ,布面油画 ,1997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 苏新平,《干杯34号》,300×800cm ,布面油画, 2006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 苏新平,《风景1》,300×1600cm ,布面油画 ,2007


因此,无论是早期的草原主题版画,还是以后的《欲望之海》《干杯》,或者是《风景》等等系列作品,无不在讨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而在他最新的雕塑创作中不同形态的人或行走、坐卧、跳跃,或疑惑、停滞、沉思,勒出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缩影。这些形象是艺术家对都市的街头之上,人们各自朝着理想,向远方前行的写照,但它们又带有一定的“自传”色彩,指向苏新平对于自我经历种种变化的写照。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 苏新平,中国当代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 崔灿灿,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学术委员,独立策展人,批评家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 肖飞舸,成都美术馆副馆长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 尹吉男,著名艺术史学者,当代艺术评论家,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专家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 林茂,中国当代油画家、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 高铭潞,哈佛大学博士,美国匹兹堡大学艺术史及建筑史系研究教授。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 徐冰,独立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 张晓刚,当代艺术家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 《苏新平》展览开幕式现场


01

新旧作品的改变与回响

苏新平出生于内蒙古,草原的成长经历与文化烙印深深植根于苏新平的艺术创作之中,成为他多年创作中的精神源泉。如果回到四十年前,也就是1984年,苏新平还在内蒙古师大负责素描和版画教学。从天津美术学院毕业回到内蒙古的他察觉到了一种世俗风气在呼和浩特弥散,加之他不善于交际,逐渐产生了调动工作的念头。而那一年的6月,苏新平专程去江苏无锡拜访了徐坚老师,徐老师建议他考虑去南京艺术学院或无锡轻工业学院任教,但由于跨省工作调动难度较大而难以推进。

如果那时苏新平去了南方,那么他也无缘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之后的人生轨迹也定会与如今不同。而早年在草原的生活体验以及军队服役的经历,也让苏新平对于孤独状态的体验深刻,不论是江南还是京畿,那都是家乡之外的远方。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 苏新平,《躺着的男人与远去的白马》,  62×50.5cm ,石版画,1989 


1989年,苏新平创作了石版画《躺着的男人与远去的白马》。映照他当时的内心状态。作品前景中,一个男人用粗大的双手掩在额头,双眼紧闭,头颅微低,双膝也如婴儿般向身体内侧蜷缩。男人的身后一匹高大的白马留下沉默的背影,马尾轻柔地向右侧摆去,悠扬地走向莫名的远方。五根坚实的圆柱体零散地矗立在隆起的地平线上。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 《苏新平》展览现场


而在此次展览中,马的形象也从石版画中跃出,成为他的一种精神符号;而来自故乡的风,也吹过了摆在展厅中的“哈那”(蒙古语中蒙古包的围栏支撑结构),来到了西南的天府之国。而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崔灿灿也把握住苏新平从草原故乡“迁徙”而来的空间形态,将70余件/组作涵盖雕塑、装置、油画、石版画、素描、纸本档案等不同媒介的作品分为了“现代部落”“走向未来”“语言的魔术”“风中的理想”四个单元。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 《苏新平》“现代部落”展厅现场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 《苏新平》“走向未来”展厅现场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 《苏新平》“语言的魔术”展厅现场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 《苏新平》“风中的理想”展厅现场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崔灿灿在展览前言中这样写道:

“在苏新平的作品中,我们或许可以得到这些答案:保留遥远的精神家园,风中的理想;保留游牧般自然、自在的生活方式,独特的个人记忆与口音;保留被我们所忽视、遗落的稍瞬即逝的心理秩序和无名状的情感。它们合在一起便是时代巨变中自身的位置,那些超脱和远离时代的自足性,才是真正的个人。”

在此次展览中,艺术家专门为美术馆B区空间创作了全新作品,与他近期绘画、80年代末引起中国美术界巨大反响的石版画系列代表作并置,把一种艺术家那种对于艺术的追问与思考表达出来,让一种命定论与艺术精神的不可解释性交织在苏新平的创作版图里。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 《苏新平》展览现场


在展厅的入口,一个白色的男人形象正在俯身看着每一个前来的观众。而在生活中,苏新平习惯于自然地用线描或涂抹的方式记录日常当中的人和物,像手稿一样积累起来,其中是他认为特别灵动、特别有感触感受的内容。在展览一层现场,这些手稿从纸上跃然到了墙上,成为一个个颇具趣味的平面金属造型,吸引观众做出其他的动作与之互动。

02

来自美术馆馆长的评价

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表示:“苏新平的艺术表达带有一种国际化的色彩。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他走向了一种完全开放的视域中,作品的表达从向平面到立体,这个变化的过程就是我们看到的行走的人,到漂浮的人,再到从墙里走出来的人,都表达了我们今天所面对的一种飞速发展的社会现实的人类的困境,比如AI对我们的冲击,人类未来究竟向何处去?苏新平是一个擅长融合的艺术家,将不同的艺术风格、不同的技法、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样式混搭交融,构成了今天的一个多元互补的场域;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他的作品改变了作品和观众的关系,也改变了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关系,作品与场地之间的关系,这个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思索,所以这个展览不是一个回顾展,而是一个面向未来的展览,其关键点就是未来在哪里?有没有未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是他表达的最深刻的主题。”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谈到:“苏新平是版画出身,所以他有非常严谨的造型的能力。他对于方法论方面有很深入的研究,所以你会看到他近年来创作的作品非常地立体、多元。在艺术语言表达方面,苏新平的作品呈现出一种非常独特的个人的风格,一方面是他对于人物的塑造,另外一方面是对于空间的把握,还有是他对于形态的一种塑造。当然,这个展览的策展人非常有才华,完整地展现了苏新平的创作逻辑,很好地处理了作品与空间的关系。”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 《苏新平》展览现场


武汉合美术馆执行馆长鲁虹表示:“一楼展厅让我特别震撼,草原上的马、蒙古包的骨架以及钢管组成的蒙古包形状,都是他的家乡情结。苏新平创作了很多匆匆忙忙行走的人,这些人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是都市中的人,而不是他早期作品中的那种来自草原的人。作品《行走的人》表现了一种当代生活的节奏,他还使用这个图像进行拼装做了组合的雕塑,也进行了拆分安装在了墙面上。我对于展览结尾处的三张新作感受很深,画中人物的神情略带沉思和迷茫,我觉得他表现了当代都市人的两面性,一面要行动起来、积极行走,一面要思考我们将走向何方。”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 苏新平,《行走的人》, 229×65×200×18cm, 泡沫、微水泥, 2024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靳军表示:“这次展览能够看到苏新平艺术发展的脉络,是一个历史的呈现,从他早期的石版画中所产生出来的新的内涵,与当下的社会形成了一种时空关系,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和影响力。即使是面对当下社会进入了一个数字时代,苏新平的艺术依然在反映人的成长、人的历史、人对于传统的继承,他将装置作品、最新创作的雕塑作品与空间形成新的一种对话,是对于人类的发展进行一种新的关怀。”

03

策展人谈苏新平的艺术

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策展人管郁达认为,苏新平的艺术语言和观念的演变一直没有脱离他自身的经历和背景,其中的逻辑生成不断地回应着大的时代变化,这在从80年代走过来的艺术家中非常罕见:“这次苏新平的雕塑具有鲜明的绘画性与极强的流动性,我觉得跟他绘画语言本身的延展有关。如果我们把苏新平现在的作品看成是对他以往的想法和观念的一个回望,那么我们在想80年代以来的这种宏大叙事的主题表达,比如说民族、国家、时代、风景还有个人经验,是怎么放在一起并且形成一种新的语言,这个很不简单。”

“一个艺术家最怕的是什么?就是不断地去重复自己。其实中国当代艺术这么些年,大浪淘沙,模仿和拷贝的阶段已经过去了。苏新平在这个过程当中顽强地寻找个人语言,同时超越了中国当代艺术具体的情景,成为一种非常个人化的,并且具有美术史意义的建构和表达方式。”

管郁达说道。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 《苏新平》展览现场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策展人俞可认为今天的艺术家一定要和空间、社区和城市发生关系:“今天的一个艺术家一定是综合的,我觉得苏新平展览的一个内在结构,就是他对空间的研究,,美术馆的空间成为他的一个新的思考和创作的出发点。苏新平有针对性地从一个比较平面的艺术家,转换成一个在媒介上用多种方法、进行另外一种空间表述,我觉得这是有效的。”

“因为过去的文化空间和今天是有差异的,那么这种差异不仅仅是艺术的内容、形式和观念,对于艺术家来说,还应该是对今天的文化的生长方式要有特殊的观点、立场和表达,也就是一种新的方法论。今天苏新平艺术作品中带有实验性的空间认识,我觉得是应该是和时代的文化诉求或者说展览诉求是相吻合的,平面和立面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而是艺术家的公共认识和他的对今天的文化生产方式的一种体验,他应该做出什么样的时代反响。” 

俞可说道。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 《苏新平》展览现场


凤凰中心馆长、凤凰艺术总编辑、副总裁、策展人肖戈是苏新平在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以后带的第一个学生,她表示“苏老师是一个非常宽厚、善良、温和的人,这种气质从那时教我到现在,一点都没有变过。他是一位非常努力的艺术家,我在工作室的时候就看到他非常地勤奋。”

“苏老师近40年来的创作是有阶段性的,不管是风格、材料还是媒介,他艺术的语言方式上都一直在进行不同面向的探索。以往我们最熟悉的是他的石板画,90年代以后他创作了一些油画,也做过一些雕塑,而这次展览展出了如此多的装置作品,他把自己绘画中的人物、以一种非常概括的线条提取出来,转化为一种类似浮雕的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在他退休后创作的油画里面,你能感觉到每一张作品中都充满了自由的笔触,里头有很多内在的、细腻的东西。”

肖戈说道。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 《苏新平》展览现场


04

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苏新平一直追随自己的内心感受而去创作的,而不是被某种创作方式和语言逻辑所束缚。他的具体工作方法就是在不设定前提的状态下,凭借第一笔落于画面的感觉,从一个局部入手,每一笔不重复地向四面推进。这种方法充满了偶然和不确定性因素,包括作品最后的完成都不是经过设想的,而是遵循我的内心感受。整个创作的过程中全神贯注于脑、心、手的统一,服从于内心的需求,因而苏新平绘画的语言方式、方法和他的思想观念是统一的,作品的内涵与张力也由此得来。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 《苏新平》展览现场


早期学习版画的经历,也使得苏新平没有顾忌的去尝试各种东西,在创作过程当中,当代审美和知识体系赋予他的概念虽无可避免的杂糅于自我的解读和认知之中,但在此基础上,他认为当代艺术家需要带有颠覆性和反叛性,在这中间再往前延伸或者扩展,生发出某种未知的可能性。不论是表现对象是马还是人,苏新平通过图像的表现,将自我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归纳,他如今更加关注的则是“生命的价值”。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 苏新平,《网中之羊之一》,58×43cm,石版画,1992


“我不会因为展览的空间大,然后创作一些跟自己脱节的作品。我还是根据自己日常的状态和思考方式,或者是语言的实验性来转换。面对展览的空间,我把一些日常的小稿无限地放大,对于高一点的地方,就是把这个关系在我的认知里面能够把握得恰到好处。这个过程其实还是比较有挑战性,尤其是对绘画的艺术家,我是比较迷恋绘画的。”

苏新平说道。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 《苏新平》展览现场


这些展览中的新作充分反映出苏新平卸下了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等行政工作,把心中积累了多年的创作热情释放了出来,他表示:“退休对我来说是重新开始,那么现在的我跟过去脉络关系也得有所梳理、有所联系。所以这次展览我把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也放在其中,这样大家看到从早期到今天的变化,有一个自然的逻辑关联性。所以说这个展览可以叫‘新作展’,也可以是半回顾性的展览,也不是完全性的回顾展览。”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 《苏新平》展览现场


“艺术创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你肯定要考虑人和人的关系,就是你作为一个个体,和其他人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然后个体跟这个社会的关系到底怎么样?最后,你不能光是在现实层面讨论,肯定有一个更高的层次,就是跟宇宙的关系。其实人和宇宙所形成的关系就形而上的、像信仰一样,对艺术家的观念形成至关重要。而你的观念一旦明确后,自然会要求你用艺术的语言来呈现,这就牵涉到艺术语言的问题。所有的艺术实践都是为了认识自我,还是那个话题,你到底谁从哪来,能做什么,然后你要到哪去,这是个终极追问,谁都逃脱不掉这个追问。”

苏新平说道。

展览信息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展览时间|Duration Time

2024/7/27—11/10

策展人 | Curator

崔灿灿CuiCancan

主办 | Host 

成都市美术馆 Cheng Du Art Museum

学术单位 | Academica Unit

中央美术学院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来源: 凤凰艺术)


艺术家简介

苏新平|关注当下生命的感觉和感受

苏新平,1960年生于内蒙古集宁市,1977年入部队服兵役,1983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毕业后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任教。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得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14年至2022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