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正文

影像讲述“黄河故事” 照片书写“黄河儿女”——王超英摄影五十年原作展研讨会纪实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8-07 09:43:56
听新闻

影像讲述“黄河故事” 照片书写“黄河儿女”——王超英摄影五十年原作展研讨会纪实

2024年7月20日-30日,北京·中华世纪坛。

一场《黄河儿女——王超英摄影五十年原作展》在摄影界、新闻界掀起了层层涟漪。

一位名叫王超英的菏泽女摄影家,也渐渐为人所知。

在为期10天展期内,关于这场展览的媒体宣传覆盖主流媒体、网络媒体和新媒体等。

影像讲述“黄河故事” 照片书写“黄河儿女”——王超英摄影五十年原作展研讨会纪实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作者王超英曾任《菏泽日报》摄影部主任,山东省女摄影家协会一、二届副主席。从事新闻摄影工作50年来,她扎根家乡菏泽,持续用镜头记录黄河儿女、关注百姓生活、传播家乡变迁。

影像讲述“黄河故事” 照片书写“黄河儿女”——王超英摄影五十年原作展研讨会纪实

本次展览精选了75幅新闻、纪实摄影原作,这些带着泥土芳香的作品,均采用收藏级制作装裱,以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艺,用影像反映了黄河儿女的奋斗蝶变。王超英以此展览献给菏泽的父老乡亲,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礼。

本次展览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作为指导单位,山东省新闻摄影学会、山东省菏泽市文联主办。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中心、北京国际艺苑摄影基金会承办。

影像讲述“黄河故事” 照片书写“黄河儿女”——王超英摄影五十年原作展研讨会纪实

开幕当日,王超英摄影艺术作品研讨会被布置于展场空间。置身其中的与会嘉宾围绕王超英作为摄影艺术家的责任担当、女性摄影家的创作视角、黄河精神与黄河文化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影像讲述“黄河故事” 照片书写“黄河儿女”——王超英摄影五十年原作展研讨会纪实

中国文联书记处原书记、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夏潮,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名誉主席朱宪民,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中国日报高级顾问王文澜,中国国企研究院副院长兼首席专家、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资深媒体人、摄影评论家杨浪,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摄影家于德水,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国际摄影周艺术总监赵迎新,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人民摄影报社长彭哲辉,《中国摄影家》杂志社社长兼主编阳丽君,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五、六届副会长、山东省新闻摄影学会荣誉会长钱捍,山东省新闻摄影学会常务副会长马千里,本次展览策展人杨明以及摄影家王超英等先后发言。

研讨会由山东省新闻摄影学会荣誉会长钱捍主持。与会嘉宾们一致对王超英长期扎根家乡、持续记录人民生活、反映时代精神的摄影成就予以肯定,同时呼吁广大摄影家自觉担负起摄影人的责任与使命,用心用情挖掘“黄河故事”,弘扬黄河文化精神内涵,用影像书写史记。

影像讲述“黄河故事” 照片书写“黄河儿女”——王超英摄影五十年原作展研讨会纪实

钱捍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五、六届副会长,山东省新闻摄影学会荣誉会长

现摘编参会嘉宾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影像讲述“黄河故事” 照片书写“黄河儿女”——王超英摄影五十年原作展研讨会纪实

夏潮 中国文联书记处原书记、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人民艺术家的责任担当

中国文联副主席潘鲁生在本次展览前言中提到,“王超英是黄河儿女,她扎根生活,关注百姓,记录家乡,执着坚守,传递情感,与黄河相依,与牡丹相伴,是真正的人民摄影艺术家。”

他将王超英定位为一名人民摄影艺术家,那么我想从一个艺术家的角度谈谈感受。

王超英作为菏泽黄河边一位本土摄影家,五十年来用心、用情、用功地记录生活,歌颂人民,很难得也很不容易,她是一位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摄影艺术家。

我主要谈三点感受:

第一点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要求艺术家要能够感悟时代、跟上时代,用镜头或其他艺术手段记录、反映和赞颂这个时代。

王超英的摄影作品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她的镜头捕捉了菏泽几十年的变迁,通过防治水患、改革开放、走向新生活不同历史阶段的画面,折射出了国家和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摄影是一个国家的相册、一个时代的影像史,我们艺术家有责任将这个时代记录下来,反映出来。刚刚召开的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无论是我们的中国式现代化,还是我们追求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离不开这些具体的影像和艺术家,这也是我们所有艺术门类艺术家最重要的责任。

第二点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艺术家讲述中国故事是最生动、最能为人所接受的,通过我们的艺术家,通过这些栩栩如生的生动形象,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一个可敬、可信、可爱的中国形象。王超英的摄影作品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些作品不仅可以在国内展出,更可以跨越国界,向其他国家和民族展示中华民族人民走过的路,以及改革开放前后时代的巨大变化。

第三点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谈到,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动情。这就是说艺术作品要具有现实主义的温度和人性的深度。艺术家不仅仅是记录和反映,还要挖掘人性,通过细节刻画人性中酸甜苦辣、反映人民的喜怒哀乐,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作为艺术家应努力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提高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让人民的精神充盈起来,并通过艺术作品引领风尚。

影像讲述“黄河故事” 照片书写“黄河儿女”——王超英摄影五十年原作展研讨会纪实

1978年6月,山东菏泽李村公社小麦丰收,孩子们在帮助大人看场院。(王超英摄)

王超英作品中的几个细节场景十分动人:干旱田地里老农民辛勤耕耘的汗水、改革开放后小摊贩脸上洋溢的喜悦、以及80年代男青年入赘时的情态、改革开放后进行集体婚礼的场景等。这些场景被王超英的镜头定格下来,她将自身的情感和社会的情感融于作品画面当中,通过对细节的呈现、人性的挖掘,让观众动心、动情地感受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人性之美。


影像讲述“黄河故事” 照片书写“黄河儿女”——王超英摄影五十年原作展研讨会纪实

朱宪民 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名誉主席

艺术家要创作百姓喜欢的作品

今天王超英的《黄河儿女》摄影展在北京展出,作品生动、真实,我看了特别感动。

我也是拍黄河的,我的出生地离黄河只有20多里,但观看了王超英的作品后,感受到她作品内容的广泛和深入。

在我记忆里,王超英是女性摄影家里唯一一位拍黄河的。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符号,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菏泽位于鲁西南,这里曾是中国贫穷落后的地区,王超英的展览作品,记录了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直到今天的时代进程,记录了菏泽老百姓的勤奋善良。

影像讲述“黄河故事” 照片书写“黄河儿女”——王超英摄影五十年原作展研讨会纪实

1983年4月,山东菏泽胡集公社孙庄大队,新郎到新娘家落户,大队为他们举办了简朴的婚礼。(王超英摄)

纪实摄影的功能就是让我们记录历史、见证社会进步。我经常反思,什么是艺术?艺术就是善良、真实,任何艺术门类的艺术家都应该用善良的心来呈现自己的作品。今天这个时代,我们艺术家要积极弘扬正能量,要创作让老百姓喜欢的艺术作品,为国家为民族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菏泽有这么一位摄影家能够记录当地几十年的变迁,是很了不起的一种现象。这些应该展现给全国人民,也应该走向国际。


影像讲述“黄河故事” 照片书写“黄河儿女”——王超英摄影五十年原作展研讨会纪实

王文澜 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中国日报高级顾问

摄影是历史记忆的时空戳

作为一位女摄影家,王超英五十年聚焦菏泽,记录下这么多瞬间,很不容易,也让我感到很震撼。

第一、王超英聚焦家乡菏泽的这个点,咬定菏泽的青山不放松,一拍就是五十年,这是她最大的特点。这种长期坚持拍摄一个地方,反而展现了纪实摄影的魅力。她的展览也给我们摄影人一个启示,即摄影人只有拍你最熟悉的地方,从这些司空见惯的生活中提炼瞬间,才能拍出动人的作品。

第二、摄影是历史记忆的时空戳,王超英50年间从新闻摄影跨越到纪实摄影的创作走向,对新闻摄影人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这两种摄影对于瞬间的要求不一样,时效也不一样。

影像讲述“黄河故事” 照片书写“黄河儿女”——王超英摄影五十年原作展研讨会纪实

1989年,山东菏泽王浩屯乡, 渴望外面的世界。(王超英摄)

第三、对于摄影人来说,要整理半个世纪的作品,哪张用哪张不用,从成千上万的图片资料里大浪淘沙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所以可以看出对于这个展览,策展人钱捍、杨明做了非常艰苦的选片梳理和确定主题等工作,同时王超英本人也要面临着脱胎换骨的挑战。最终选出的75张作品记录反映了一个人眼中一个地区改革开放的影像史记。

最后我想说,我们每一个摄影人都应该用照片书写史记。


影像讲述“黄河故事” 照片书写“黄河儿女”——王超英摄影五十年原作展研讨会纪实

李锦 中国国企研究院副院长兼首席专家、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用形象托起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王超英是生活在黄河下游菏泽的摄影家,阅读她的《黄河儿女》,大量画面反映了菏泽人与洪水灾害进行斗争,自然想到“多难兴邦”这个词,想起中国治水社会形成的中华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菏泽是黄河怀抱的土地。黄河到了菏泽一带地面都是悬河,带来的更多的是苦难和灾害。洪水肆虐咆哮,上游积水倾泄,下游滔天茫茫。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是一部凝心聚力、团结协作的奋斗史。菏泽人正是在解决“善淤、善决、善徙”困难中形成团结、勤劳、勇敢、顽强的禀性。近几十年菏泽多灾,影响最大的莫过于1993年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与龙卷风,1996年、2003年两次特大洪峰袭击菏泽。每次大灾,王超英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这使她的摄影实践渗透着一种遇灾而起、迎难而上、不屈不挠、一往无前的精神,这恰恰是黄河文化的本质特征。

菏泽是中华祖源圣地,伏羲之桑梓,尧舜之故里。菏泽的中原文化、儒文化、水文化、牡丹文化、民俗文化、革命文化异常丰富。而王超英的《黄河儿女》立足于自然文化,重点在治水的菏泽人身上,寻求人类与自然的平衡。人类为了在大自然中生存、发展而顽强地适应自然、改造自然。这种治水的自然文化,构成王超英摄影作品的主调。

影像讲述“黄河故事” 照片书写“黄河儿女”——王超英摄影五十年原作展研讨会纪实

1993年,山东菏泽郓城县,洪水围困村庄,农民抢运粮食。(王超英摄)

王超英的作品呈现治水社会的菏泽环境,让人感受东方文明与治水文化。中国有“治水即治国”的古训,昭示着我们从治水的历史视野中发现中国的集体性、社会性与国家性。虽然她在我们面前展现的都是小人物,但是反映的是大文化;抓拍的是小故事,记下的是大历史;留下的是小画面,内蕴的是大道理。

王超英作品呈现的治水社会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已经摆脱出一般就事论事的窠臼,而是从更高的文化、社会意识来表现民族精神,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华民族精神,这是其能够“讲好黄河故事”的真谛。她的摄影艺术,也是承载菏泽人情感的重要载体和地域亲和力与凝聚力的新文化地标。


影像讲述“黄河故事” 照片书写“黄河儿女”——王超英摄影五十年原作展研讨会纪实

杨浪 资深媒体人、摄影评论家

以非女性化视角见证社会演进

看展览与看画册的感受不同,展览呈现出一种平面没有的节奏感,而且与人有着交流互动。第一次接触王超英的片子,就像文澜所说,她半个世纪聚焦在一个地点上拍摄,很独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同时,我对画册的文字非常在意,包括她本人、她丈夫上官超英以及女儿的文章,从中可以对一个摄影家在影像背后的文化和追求有更多的理解。    

接下来说说我的感受。    

第一是绝大多数女性艺术家的叙述带有自述属性,比如三毛等等的文学作品,但是王超英的摄影是非女性视角的。山东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深蒂固的本位文化所在地。但在这个地方她拍的所有东西,如果不说是一个女性,你几乎读不到这是女性摄影家拍摄的,我觉得这里是有一个时代文化的特殊烙印,很有趣。    

当然展开来说,可以从影像到画册里的文字中感受到很多东西,它是这一代人、这一代女性摄影家、女性艺术家们对自己社会角色的给定,他们像男性一样进入社会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

第二就是我初翻画册还没有看影展的时侯,有一个特别强烈的感觉,就是其实中国的底层和基层有一大批这样经年累月、孜孜不倦在进行拍摄的摄影家。中国有2000多个县,每个县都有这样的记者。这半个世纪正是70年代中期、80年代改革开放、90年代到2000年以后改革的时期。这个时期中国摄影文化的发展与中国社会发展是同步的,出现了许多重要的艺术家,如王福春、吴家林、焦波等。那么今天王超英出现了。每一个最基层摄影家们的出现,有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他们在一个特定领域做了长期的影像积累,构成这个摄影家独特的作品和影像语言。基层的好处就是可以贴近生活,贴近人民。

影像讲述“黄河故事” 照片书写“黄河儿女”——王超英摄影五十年原作展研讨会纪实

1993年,山东菏泽水利施工现场,农民义务出工,挖河治水。(王超英摄)

还有一个水利问题。刚才李锦提到,中国是治水的社会。菏泽为什么叫菏泽?它是黄河中游的大泽之处。治水是黄河最大的主题,王超英的作品中有许多治水的画面。一个优秀摄影家的作品是可以不断地编辑,不断地发掘的,影像就是一批视觉档案资料。

今天时代面对着很多新的情况新问题。如果说王超英的黄河跟朱宪民老师的黄河不一样,那么她不但是经历了那些辉煌的上升时期,还要经历各种可能的复杂和变化,特别是在这个文化更加多元化的时期。

影像讲述“黄河故事” 照片书写“黄河儿女”——王超英摄影五十年原作展研讨会纪实

于德水 著名摄影家、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

王超英50年的河流叙事

看了这个展览,很有感触。一代人的摄影实践取决于其特定的历史脉络之下和个人的努力。我也是来自黄河岸边,长期以来也是以这条大河作为拍摄主题。和作者算是同一个时代的亲历者。

今天的摄影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形态,影像已经无处不在地充斥着我们的现实生活。但,事实是,优秀的影像(纪实)在今天、在当下依然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这是不争的事实。

展览的作品和文本的作者介绍,给我留下了两条并行的脉络的深刻印象。

一是其作品所呈现的内容。在王超英的这些影像里我闻到了黄河水的土腥和甘洌,看到了这条民族河流的破坏与创造、暴力与慈爱交织的复杂性格。她是以自己的生命体验与由衷地挚爱在讲述一条河流与一个民族的故事。

而另一条平行的脉络是摄影师个体人格精神的坚毅和忘我。因着类似的同时代的从业经历,我拎得出其间的分量,访谈中的那句话:不要忘了,她是一个女人,也请你忘记,她是一个女人。恰如其分!王超英的人格力量成就了她的摄影。她也正是让自己不懈地在行动中,用影像彰显出其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这两条并行的脉络交织汇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感动读者的力量。

作为一个摄影家最珍贵的是她的感受力,这种能力在实践中常常转化成为一种发乎自身的直觉,而这种直觉在王超英那里又上升到了一种执著敬业的自觉。她在菏泽50年的倾心实践,半个世纪的坚守,不遗余力地用摄影扎根现实生活,这不仅仅是对家乡土地的源发热爱,更是对一条河流和这片土地生命情结的深情告白,她镜头里这条自古以来便以其磅礴之势和变幻莫测的脾气著称的大河流淌着时间的沧桑与生命的律动,是蓬勃时代与厚重历史的交织、碰撞与迴响。影像记录了这片土地在一个变革时代所发生剧烈变迁的一个又一个生活事件,从而成为历史的痕迹,成为时间的见证和可见的历史。为一个非凡的时代留下了一段珍贵的视觉记忆。人说摄影是光的艺术,在宏观的意义上,摄影更是时间的艺术,岁月的流逝,不仅增加了照片的美学价值。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影像对于社会历史文本的充盈而成为文献。

影像讲述“黄河故事” 照片书写“黄河儿女”——王超英摄影五十年原作展研讨会纪实

1994年,山东菏泽都司乡,小猪崽进村,引来村民围观。(王超英摄)

在近期学术界对于中国摄影史系统性梳理与构建的讨论中,有识之士已发出深切呼吁,在基层长期以来因多重因素而被被忽略的历史影像资源的存在,这些影像,在图像资源稀缺的历史时期,尤为珍贵,它们大多源自当时仅有几个少数机构——如文化馆与地方报社——的摄影师之手,留有可贵的历史影像,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这是一个亟待发掘的宝贵的资源,而且是一个富矿,极具研究和文献价值。

今天呈现在这里的王超英摄影作品,作为一个个案研究,强有力地印证了上述观点。这些影像的面世,不仅是对个体艺术实践成果的展示,更是对中国摄影实践史的一次重要补充与丰富。对于梳理构建中国摄影实践史事的丰富与完整,具有积极地建设意义。


影像讲述“黄河故事” 照片书写“黄河儿女”——王超英摄影五十年原作展研讨会纪实

阳丽君 《中国摄影家》杂志社社长兼主编

以点带面为时代留存影像档案

中国摄影家杂志曾做过一期女性摄影家的专题,从两个维度切入,一个维度是女性作为对象是怎样进入摄影镜头的,一个维度是作为女性摄影家是如何拍摄的。对于女性摄影家来说,她们拍摄时可以发挥女摄影家的优势,但在职场拼杀时,还要摒弃女性的特质。

作为一名女性摄影家,王超英在日常拍摄中摒弃了自己的女性特质,像所有男性摄影师一样拼搏在新闻摄影的战场,下洪水,跑基层,抢机位,她的坚毅果决、勇敢无畏体现了中国女性的优良品质,激励着更多的女性摄影师。

影像讲述“黄河故事” 照片书写“黄河儿女”——王超英摄影五十年原作展研讨会纪实

2024年4月,山东菏泽牡丹区百花园。穿汉服的姑娘在景区柔纱撩动,与白发老人擦肩而过。(王超英摄)

王超英聚焦于家乡菏泽,长期拍摄生于斯长于斯的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用影像记录了菏泽五十年的社会变迁和生活变化,成为这代人最珍贵的记录,以点带面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变化,成为重要的历史文献,也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提供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据悉,《黄河儿女——王超英摄影五十年原作展》将于8月16日至9月5日在济南,9月20日至10月12日在菏泽进行巡展。

(来源:钱眼2024)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