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正文

骆芃芃丨古道新风 历久弥新——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篆刻艺术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8-03 08:16:02
听新闻

中国篆刻艺术是以石材为载体,以汉字为主要表现对象并由中国古代印章镌刻技艺发展而来的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古代印章是行使和授受国家机构的权力、证明个人身份的凭信物,其制作多由工匠采用金属铸造和凿制而成,距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图1)。

骆芃芃丨古道新风 历久弥新——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篆刻艺术

图1

公元13世纪之后,艺术家开始选用石材代替金属并亲自动手刻制印章,这一技艺的改变,为篆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篆刻家在继承前辈优秀技艺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出现了自明清以来的皖派、浙派以至今日的流行印风等多种流派和风格,产生出丁敬(1695-1765)、邓石如(1743-1805)、吴昌硕(1844-1927)、齐白石(1863-1957)等诸多大师(图2)。这些艺术家将这门古老而又弥新的传统艺术一直传承、发展并创造至今。

骆芃芃丨古道新风 历久弥新——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篆刻艺术

图2

篆刻技艺主要采用叶蜡石一类的寿山石、巴林石等石料和陶瓷等其他材质(图3)。其主要工具是刻刀、印床、印泥、毛笔、宣纸等(图4)。主要工艺流程有设计印稿、上石、镌石、钤印、刻款、拓款等(图5)。上石的书法功底、巧妙的布局能力、精湛娴熟的刀功,共同构成篆刻艺术的技艺内涵。

骆芃芃丨古道新风 历久弥新——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篆刻艺术

图3 石材(寿山石等)

骆芃芃丨古道新风 历久弥新——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篆刻艺术

图4 篆刻工具

骆芃芃丨古道新风 历久弥新——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篆刻艺术

骆芃芃丨古道新风 历久弥新——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篆刻艺术

图5 治印流程

篆刻艺术的主要特色:一、借用契刻古代文字的方式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中虚实相生、阴阳相间的审美观念,具有抽象和神奇之美。今天也有用简化字入印的印章了。二、融多种传统文化于一身。作者要在很小的尺寸中表现中国的诗、书、画的审美意境,并且真实、准确地表达其思想、情感、学养,追求布局和刀法的精微妙趣,风格各异,可谓“方寸之中表现大千世界”(图6)。三、篆刻作品是人文与自然的结合,是天然石材、精制钮雕和篆刻技艺“三美合一”的过程。

骆芃芃丨古道新风 历久弥新——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篆刻艺术

图6 篆刻 葛冰华作

释文 文质彬彬

篆刻艺术有着重要的文化和社会功能。首先,它是篆刻家品格、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方式。由于篆刻艺术集文学、美学、文字学等于一身,所以它又是修身养性,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塑造人格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人际交往和艺术及学术交流的有效方式。随着汉文化的传播,篆刻艺术逐步流传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对促进国际文化的交流有着积极的作用(图7)。篆刻艺术作品有着审美和收藏价值以及对人物和书画作品的印证和品鉴作用,如姓名章、收藏章等。中国书画作品中,印章兼具审美价值和款识作用(图8)。

骆芃芃丨古道新风 历久弥新——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篆刻艺术

骆芃芃丨古道新风 历久弥新——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篆刻艺术

图7

骆芃芃丨古道新风 历久弥新——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篆刻艺术

骆芃芃丨古道新风 历久弥新——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篆刻艺术

骆芃芃丨古道新风 历久弥新——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篆刻艺术

图8

目前,篆刻艺术在中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从业者从普通百姓到具有综合文化素养和精湛技艺的传承人。当下的专业社团有300多家,著名的有成立于105年前的西泠印社,有作为中国第一家研究和创作篆刻艺术的国家院体机构中国篆刻艺术院。中国篆刻艺术院正在致力于中国篆刻艺术独立学科的建设,同时为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篆刻艺术人才(见图9)。

骆芃芃丨古道新风 历久弥新——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篆刻艺术

骆芃芃丨古道新风 历久弥新——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篆刻艺术

图9

2009年9月30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与西泠印社共同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的“中国篆刻”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篆刻艺术走进了国际视野,这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良好的国际环境,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见图10)。

骆芃芃丨古道新风 历久弥新——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篆刻艺术

图10 篆刻 骆芃芃作

释文 篆刻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天,篆刻艺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展现出了新的风貌,它不仅用于艺术欣赏领域,也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应用,如用在茶壶、瓷器、茶叶、邮票、雕塑、建筑和广告标识上(见图11)。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徽标——“中国印”用的就是篆刻艺术形式(见图12)。2008年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篆刻艺术院承办的在中国北京中华世纪坛和国家大剧院分别举办的“金石永寿——第一届中国寿山石篆刻艺术展”以及在恭王府举办的“江山多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篆刻艺术精品展、中日篆刻艺术展”,以其新颖、独特的展览方式,鲜明、超前的审美理念,将中国篆刻艺术带入一个“中国印”的新时代(见图13)。

骆芃芃丨古道新风 历久弥新——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篆刻艺术

骆芃芃丨古道新风 历久弥新——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篆刻艺术

图11 篆刻与现实生活的结合

骆芃芃丨古道新风 历久弥新——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篆刻艺术

图12 第29届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会标中的“中国印”

骆芃芃丨古道新风 历久弥新——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篆刻艺术

“金石永寿——中国第一届寿山石篆刻艺术展”中华世纪坛展

骆芃芃丨古道新风 历久弥新——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篆刻艺术

“金石永寿——中国第一届寿山石篆刻艺术展”国家大剧院展

骆芃芃丨古道新风 历久弥新——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篆刻艺术

“江山多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篆刻艺术精品展中日篆刻艺术展”恭王府展,图为为纪念“申遗”成功设立的永久性铜制篆刻艺术柱

图13

(文/骆芃芃,原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篆刻艺术精品展纪念册》2010年8月)

骆芃芃丨古道新风 历久弥新——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篆刻艺术

(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青草芃芃:对艺术的守望文论集》第三卷序跋篇,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7年版)

艺术家简介

骆芃芃丨古道新风 历久弥新——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篆刻艺术

骆芃芃 I LUO PENGPENG

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原院长

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学位)委员会委员

博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女书法家委员会副主任

西泠印社理事

中国(广西)篆刻艺术馆馆长

曾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章”“全国先进工作者”“文化部优秀专家”“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法篆刻展览。先后举办个人艺术展“天翰云章金石永年一骆芃芃篆刻书法艺术展”“中国印”的世界一骆芃芃篆刻书法艺术展(分别于英国伦敦和日本东京举办)、骆芃芃精品展[分别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广西)篆刻艺术馆举办]“美丽中国美丽英国-24节气骆芃芃篆刻书法英国展”等。多次赴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举办展览、讲学和艺术交流。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中国艺术研究院、英国大英博物馆、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捷克国家博物馆等机构收藏。编著、主编和编辑有《篆刻基础教程》《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青草芃芃一骆芃芃文论集》《荣宝斋珍藏墨迹精选·吴昌硕书札选粹》(珍藏系列共22册)、《寿山石鉴藏指南》《中国印的世界一骆芃芃篆刻书法艺术展作品集》《中国艺术研究院著名艺术家系列作品集·骆芃芃》等书籍百余部并有《印章是汉字发展的活化石》等多篇学术论文发表。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