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正文

王绍强·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 | 汲取传统的绘画精髓,追寻自我的精神沃土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8-02 10:04:34
听新闻

当地时间4月18日,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正式开幕。本展览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协办,浙江大学进行学术支持,“美美与共:集”为主题,分为“集”“传”两个板块,旨在从“汇聚、交流、融合”的视角反思本次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处处都是外人”,在展示多元文化的同时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中“海纳百川”“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价值理念,在军械库(Arsenale)展区游览路线的最后部分为观众带来不同的文化思考和视觉体验。

01 从传统到当代

2022年,第22届那不勒斯文化经典奖正式颁布。该奖项献给这一年中在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研究和法律等各个领域因其创造力和个人能力脱颖而出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

因其丰富的艺术作品,在国际设计领域,在品牌、传播以及文化趋势等方面的广泛影响,以及通过他在广东美术馆的艺术管理工作及广州美术学院的教学活动中所取得的杰出成就,教授、艺术家、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作为中国唯一获奖者通过网络联线远程出席了盛大典礼。

王绍强·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 | 汲取传统的绘画精髓,追寻自我的精神沃土

▲ 第22届那不勒斯文化经典奖主席Carmine Ardolino为获奖者王绍强颁奖,马里安诺市长Giuseppe Jossa代其领

王绍强长期专注于东方哲学思想与自然观的深入研究,关注中华传统文脉的当代转换,不断在观念与方法论层面寻找突破。基于对中西方艺术发展的理解,对当下艺术生态的观察,致力于古今中西共通的他将当代思维方式与创作视野殖入传统文化情境的重构中。对中国水墨、纸本材料的尊重与谙熟让他将个体情怀投入艺术创作,从而形成独到的视觉逻辑、当代视野及艺术纬度。

王绍强·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 | 汲取传统的绘画精髓,追寻自我的精神沃土

▲ 艺术家王绍强

从小时候起,王绍强就发自内心地热爱自然,山川、大海、树木与石头等自然中无形与有形的元素,几十年来都未曾改变,创作更是从内心深处到行动的自觉。他在接受“凤凰艺术”专访时表示,自己深受古代山水画家们对自然景致的描绘和表现手法的影响。他们通过笔墨的运用,将山水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作品中,艺术家尝试将这些传统的山水元素与现代制图学的网格化处理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既保留了山水画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创新元素。

同时,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精神是王绍强汲取的重要营养。笔墨是中国画的核心,它不仅仅是绘画的工具,更是表达艺术家情感和思想的重要载体。王绍强在创作中注重笔墨的运用,力求通过笔墨的变化和组合,表达出他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这种笔墨精神与西方抽象表现主义中的自由、即兴和表现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又独具中国特色。

此外,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境和气韵生动也是王绍强追求的艺术境界。中国古代画家们通过绘画表现出一种超越自然的意境,使观者能够感受到画中的气息和生命力。在他的创作中,艺术家总是力求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让观者能够沉浸其中,感受到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

王绍强·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 | 汲取传统的绘画精髓,追寻自我的精神沃土

▲ 王绍强 《云山记》, 纸本水墨 , 23cm x 15cm ,2017年

多年来的创作实践,王绍强推演出一套自己的创作方法论:他循着抽象形态这个古今中西共通的元素,回溯到中华文明最初的几何图像系统“河图、洛书”,进而将“地图”的概念引入传统山水。王绍强的创作能够归属于尹吉男提出的“后山水图像”范畴,他不沿袭传统文人的价值,又解构了笔墨,古典山水形象作为资源被纳入到他的创作中。同时,他也扩展了“后山水”的表达范式,王绍强山水地图式的作品中,有文人画的迁移想象,也带着自然地理的记录性,作为“图”和“地”的山石和坐标网络,在视觉形式上给山水意象带来了更加宏阔的视觉空间。

02 105件作品组成的整体艺术

王绍强·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 | 汲取传统的绘画精髓,追寻自我的精神沃土

▲ 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海报

4月中旬,本届威尼斯双年展正式开幕。其中,中国国家馆展览由浙江大学教授王小松和独立策展人姜俊共同策划,以“美美与共:集”为主题,共分为两部分:由“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图像文献组成的版块“集”,和由7位中国当代艺术家(车建全、焦兴涛、邱振中、施慧、王绍强、汪正虹、朱金石)作品组成的版块“传”。展览旨在从“汇聚、交流、融合”的视角反思本次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处处都是外人”,在展示多元文化的同时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中“海纳百川”“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价值理念,在军械库(Arsenale)展区游览路线的最后部分为观众带来不同的文化思考和视觉体验。

王绍强·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 | 汲取传统的绘画精髓,追寻自我的精神沃土

▲王绍强,《淬厉新之》,2024,纸本水墨,400 mm*400mm×105,拍摄:意释文化,©️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团队

在展馆尽头的墙上,艺术家王绍强的大型作品《淬历新之》从宋代绘画中汲取灵感,吸收董源、范宽、夏圭、郭熙、马远等名家的风格精髓,探索传统绘画的当代转型。作品以中国传统绘画为媒介,以独特的创作方式表现宋画的精神内涵和当代审美特征,同时也以其深厚的历史根基和现代创新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宋代绘画的精髓与魅力。

王绍强·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 | 汲取传统的绘画精髓,追寻自我的精神沃土

▲ 王绍强《淬厉新之》,600cm×280cm  纸本水墨  2024

王绍强·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 | 汲取传统的绘画精髓,追寻自我的精神沃土

▲ 《淬厉新之》局部

此次参展作品《淬厉新之》的命名,取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融合中西之论说:“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二者缺一,时乃无功”。这里的“淬厉”体现了对传统绘画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到的再创造,而“新之”则反映了对宋代山水画风格的现代演绎。

中国宋朝延续300多年,其绘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宋代绘画丰富多彩的面貌,包括董源、巨然、关仝、李成、范宽、夏圭、郭熙、刘松年、马远等大家为我们研习古画留下了诸多参鉴。

王绍强·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 | 汲取传统的绘画精髓,追寻自我的精神沃土

王绍强·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 | 汲取传统的绘画精髓,追寻自我的精神沃土

▲ 作品局部

与西方绘画强调的透视和形象不同,东方美学在作品中充分体现了对自然本体的关注,深入探讨了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创作,不仅能够保留宋代山水画的古雅风格,也融入了当代艺术家的独特视角,展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完美结合。

从画面中,观者可以看到其作品深受历史上经典古画的文化滋养,从宋代绘画中汲取创作灵感,与古人对话,展现出宋画的画风精髓及其山水格调。有别于西方绘画的观看方式,东方美学、哲学、画论充分地围绕自然本体,深入探索人与天地万物的原生关系。同时,王绍强以水墨作为表现自然的符号,表达了内在的“道”和生命的灵性,让观者体会到一种超越物质界限,触及心灵深处的安宁与禅悟。

王绍强·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 | 汲取传统的绘画精髓,追寻自我的精神沃土

▲ 作品局部

“与古人对话,以此创作出新的当代作品,研究并探索传统绘画的当代转换,以进一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时代价值。历经千朝万代的山水之境慢慢沉淀成为我们一种特有的寄情山水的展示和表达方式”,王绍强表示。

作品对精心选取的宋代绘画进行画学研究和形式分析,在此基础上充分结合当代水墨的材料和表达方式,表现出宋画渊远流长的史学内涵、时代精神以及当代审美特征。创作在传统文化艺术的当代转换中很好地回应了“大系”的核心内涵,同时体现出现代性和国际视野,与“大系”共同构成了科学严谨的展览体系。

王绍强·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 | 汲取传统的绘画精髓,追寻自我的精神沃土

▲ 王绍强于工作室创作

王绍强的绘画是对于中国山水抽象性的研究,并以格子的方式呼应了西方抽象艺术中的“网格”传统。而事实上,这并不是王绍强第一次使用网格进行全球化的创作理念。

在2017年第九届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俄语:Владивосток,英语:Vladivostok)国际视觉艺术双年展(VIBVA)上,对于争端和差异,王绍强给出了“共生”的解决方案:对各国国旗的色彩及其比例进行了严谨的计算,消解了各国国旗原有的图案。国旗上的各种色彩变成了相应比例的、简洁的色块,弱化了各国国旗之间原有的差异。色块的组合富于观念性,简洁有力,观众还可以玩辨认各国国旗的游戏。
王绍强·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 | 汲取传统的绘画精髓,追寻自我的精神沃土

▲ 王绍强与其作品《消解与共生》

而在王绍强看来,“处处是外人”作为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的主题,深刻探讨了全球化时代身份认同与文化交融的多重挑战。这个主题揭示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个体如何在跨文化互动中寻求自我认同和归属感,同时反思殖民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遗留观念。

王绍强·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 | 汲取传统的绘画精髓,追寻自我的精神沃土

▲ 王绍强,《淬厉新之》,2024,纸本水墨,400 mm*400mm×105,拍摄:意释文化,©️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团队

他表示,中国国家馆的主题“美美与共:集”与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的主题“处处是外人”形成了深刻的呼应。展览通过“集”的概念,强调在多样性中寻找共同语言和目标,展示文化融合与共生的理念。这不仅是对全球化现象的观察,也是对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促进文化理解与合作的深刻反思。

展览不仅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汇聚与尊重,也体现了现代艺术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这一主题从“汇聚、交流、融合”的视角,反思了全球化带来的身份认同与文化交融问题。这与“处处是外人”探讨身份认同、归属感以及跨文化互动的多元性相呼应,中国馆通过展览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海纳百川”“和合共生”的价值理念,强调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包容与融合。展览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历史积淀,也突出了当代艺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解读,呼应了全球化背景下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通过这种方式,中国国家馆与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共同促进了全球化视野下的文化对话与相互理解。

03 多重身份的艺术实践者

尽管日夜奔波于美术馆、学院和工作室之间,王绍强从未被眼前快节奏的工作生活牵制住,集合一切的时间间隙精心编织出一幅幅当代水墨新图景。山水地图、人文地理是王绍强在创作上的方法论,作品也是他认识自己与世界的一个手段。如其所言,地图山水就像一个可塑的容器,它会因为不同的自然地理而演变出各种不同的形态,化为不同系列的视觉符号和画面空间,他近来创作的一系列关于人文地理的作品也是其中的一种新形态。创新激励着他勇攀高峰,这些来之不易的荣誉正印证了他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努力。

王绍强·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 | 汲取传统的绘画精髓,追寻自我的精神沃土

▲ 王绍强在广东美术馆为观众导览

对于王绍强而言,如果说美术馆的公共文化事业成全了他对文化艺术的喧嚣“大爱”,那么,回归平和的内心与质朴的大自然,再将所思所感罗布于画面之上则未尝不是他对艺术“小爱”的流露。当他放下工作回到工作室,在深夜、只身一人沉浸在自己的方寸之间,布毡墨纸上一点一滴,研磨、挥毫,观看与凝想,孤独而宁静。

或许也正是这般独立的静思给予了他追溯历史的时间与空间,才能更客观而周全地理解所处的世界、人类、文明,以及艺术的过往与未来。王绍强总能在加速的当下放慢脚步,寻得独属自我的精神沃土,这片土壤将不断滋养着他的艺术创作,使其无限生长。

(来源:凤凰艺术)

艺术家简介

王绍强·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 | 汲取传统的绘画精髓,追寻自我的精神沃土

王绍强,号后山,现为广东美术馆馆长,文博研究员二级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化领军人才,现工作生活于广州。

王绍强专注于东方哲学思想与自然观的深入研究,关注中华传统文脉的当代转换,不断在观念与方法论层面寻找突破。基于对中西方艺术发展的理解,对当下艺术生态的观察,致力于古今中西共通的他将当代思维方式与创作视野介入传统文化情境的重构中。对中国水墨、纸本材料的尊重与谙熟让他将个体情怀投入艺术创作,从而形成独到的视觉逻辑、当代视野及艺术纬度。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湖北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山东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亚洲艺术中心、何香凝美术馆、33当代艺术中心等艺术机构及重要私人藏家收藏。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