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名称
一人·一城·一生
主办单位
南京书画院 金陵美术馆
南京广播电视集团《艺事荟》
协办单位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展览时间
2024.07.31—2024.09.15
展览地点
金陵美术馆二号展厅
总策划
程峻 刘春杰 吴国璋
学术主持
薛莉清
展览总监
韩非 赵怡文
策展人
张雪婷 王曦
展览统筹
魏曼曼
展览宣传
庄玥 周珺
视频制作
倪福豪 刘亚婷
资源整理
吴宣霖 王艺璇 胡迪
展务
魏巍 郑凯迪 高重飞 杨轩
展览团队
卢华 张凡 任飞蓝 林聪文 程娇龙 高原 罗蕾 王璐 李萌 张永芹 张慧 刘儒杰 王成晨
展览起源
生命的意义
今年春节期间,去安徽的宣城。那里有一间旧书店,店主是一位小个子的年轻人。上过学,打过工,写过诗。后来,也就是现在,开了一间旧书店。天气不好时,他就守在店里,或读书,或饮茶。天气好,就骑着电动车,走街串巷,收旧书,也收旧物件。去年冬天,他收到了一堆旧照片,以及与戏曲有关的海报、票根、剧本。这批东西,从商业的角度,他留下了自己有兴趣的海报什么的,其余就放在店里的角落,被我看见了,就买了下来。
喜欢旧物的人,要么当下日子不如意,要么对未来生活没信心,总之,正常人不多。由喜旧而恋旧,多少也是一种情绪。
买下这堆东西,假日期间翻看,着实吃了一惊。这些被遗弃的旧物,分明是一个完整的人生。
这位在宣城生活了一辈子的汪忠启先生,高大,帅气,会摄影,擅京剧,广交游,生活丰富多彩。更重要的,他是一位极其细致的人。生活中几乎每一个细节,都被他收集起来。一场演出的票根,一次旅行的风景,一段与友人会面的时间,包括自己在多种报刊上发表的作品,都被他收集在自制的册页里。虽然泛黄、脱胶、褪色,但依然清晰和完整。这样的人生,让人感叹的不是精彩,而是细腻。
这批旧物,被分装在两个旅行袋里,一个人就拎得动。放在家里,也就是一把椅子的体积。八十多年的人生,如此认真地生活,并不算太沉重的亲情,怎么就流落在陌生的旧书店?怎么会堆放在异乡人的案头?
每个人都会变老,每个生命都会结束,每个家庭的吐故纳新,都会被原谅。但是,这不应该是生活的全部。按照社会学家的说法,一个人去世以后,三天被单位遗忘,三个月被朋友遗忘,三年被家人遗忘,三十年被世界遗忘。你曾来过的世界,你曾有过的亲人,你曾努力的一切,均化成宇宙中的一粒尘埃,不知所终。这样的人生,是否还有意义?
据说,每位去过太空的宇航员,其世界观都有极大改变。他们在回眸地球的一瞬间,再也不觉得人生有意义,生命有价值,金钱与权力有无限的影响力。有意思的是,看过汪先生的一生,我也有同样的感觉。
邀请薛莉清老师来做这个展览,也是想追问这种感觉的根与源。
实际上,就算是生命没有意义,那么,将人生如此细致记录下来,还是有意思的。
对所有的家庭而言,亲人不会消失,只是离开了。
吴国璋
2023年5月
展览现场
前言
将美好赠与你
世界正处于深刻的转型阶段,人类整体及个体都在此转型的大潮中摸索。转型既带来让人血脉贲张的机遇和希望,更对普通人带来巨大冲击,引发人们的失落感、对生命意义与价值体系的迷茫感。社会秩序及文化价值观也随之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婚姻、家庭、生育与养育等关系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要素都出现明显的消极面。虚无主义开始蔓延,网络空间以及现实社会中出现“躺平”思潮及社会现象,年轻一代对生命的激情与热情开始流失;老一辈与年轻一代在价值观及情感方面的传承、衔接上更显薄弱,再叠加自然灾害、病毒灾害、战争灾害等,人类的心灵世界已经并正在遭受巨大创伤。
我们迫切需要修复心灵创伤,重新发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重塑对生活及未来的信心,携手团结面对世界趋向颠覆性转型的挑战。
然而,宏大的叙述或口号也许能启迪思想,却过于说教,容易流于空洞,很难对心灵世界发生作用;而微观视角、细腻的感知及个体的丰富也许能“推己及人、感同身受”,从而打动人心、滋养心灵。
去年,收藏家吴国璋先生提供了一批收藏(从一个旧书店收来的两手提袋的资料)。这“两包袱人生”中写满故事:泛黄的旧照片、老旧的文件、事无巨细的文字记录、证书、书信等穿越时光向观者述说一位出生于1940年的中国普通知识分子“小汪叔叔”如何自驱地持续学习与努力,在浪涛起伏的时代变迁中抓住一次又一次宝贵机会,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农村男儿成长为一位小城报社记者的一生。这位“小汪叔叔”的资料细腻地记录对自己和他人的珍视,无不显示其对自己人生点滴收获的万分珍惜。他的人生信息让我无法忽视生命在平凡中现出的真实,在闪耀中现出的绚烂。
我被这位“小汪叔叔”深深打动,以对生命无畏的勇气与无比的热爱建设着自己内心城池的“小汪叔叔”既是“他”,也是“你”,更是“我”,是我们千千万万人的一份子,也是千千万万人。
于是,去年我策划了“一人·一城·一生”的展览,企图以一人见众生,以一城见人心,以一生见永生,唤醒大众的生活热情与激情、唤醒大众对家庭精神内核的认可和代际传承的重视,增强每个人向内探寻自我生命意义与价值的动力;向外探索如何真正地从精神世界与祖辈、与他人产生衔接与共鸣,从而热爱自己与他人,更好地过好自己的人生。
荣幸的是,展览引起金陵美术馆关注。刘春杰馆长和策展团队专程前往观展,并决定今年在金陵美术馆展览,通过“小汪叔叔”的启发来展示当代人在南京这座具有几千年文明史古都的时代变迁中各自的喜怒哀乐、艰难与成功、挣扎与奋斗;来展示南京的人与城的相互记忆、个人与城市的相互成就,从而让每个观众从城市文化与他人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的镜像,获得认同、归属、共鸣,感悟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与价值。
在团队讨论展览时,我正因公考察无锡,在那里我再次重温了《钱氏家训》及东林书院精神。漫步在宗祠林立的惠山古镇,感受着家与国得以兴盛的文化传承,我想起故乡、想起父母,想起第一次学习微观史学后跟父母做家庭史访谈的情形,想起父母拿出地方志找到提及爷爷的那一页讲述我从未谋面的爷爷、奶奶人生故事的情形,想起搬家时发现的那一沓母亲写给我和弟弟的家书,想起很多朋友跟我分享的父母与自己的情感屏障或精神遗产继承的故事,想起同龄人跟我分享的各自成长历程中度过的黑暗、受到的挫折以及走出后的云淡风轻。谁的人生不充满时代、家庭或自我带来的各种艰难呢?
有时,穿行在我国各地,看着每一张中国人的脸庞,总让人沉思:是什么支持了千千万万中国人克服了那么多艰难困苦,从人生的黑暗中穿行而出?我的脑海中总是浮现一个画面:几十年前,因为太晚没搭上车,母亲领着我和弟弟高歌着在夜色下徒步十几公里归家。在那困难的岁月里,母亲总挂在嘴边的是:怕什么,天又塌不下来;父亲则总是说:急什么,面包总会有的;而外婆挂在嘴边的则是:要自尊、自爱。这些简单的道理、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在我体验着自我人生的喜怒哀乐时成为我的精神底色,这是家族带给我的文化传承。而展览中的记者“小汪叔叔”、朴素得像邻家爷爷的科学家时钧院士、新南京人“芳姐”等的人生展示着南京人不同的人生剧本。他们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在没有彩排的舞台上每一天都在出演着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大戏,让即便平凡普通的人生也闪烁生命的光芒,让我们看到活着的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乐趣!
展览让各类南京市民的生活点滴得以在艺术馆展厅得到展示,隆重地向观者传递个体生命的丰富体验,并把这份充实而饱满的人生美好传给观者,希望每个观者都能触摸着时代变迁的脉搏感受到自己被认可的价值。
在这深邃的社会转型时刻,社会需要更多暖色,人们需要温暖与鼓舞,就让我们在人与人、家与国之间赠与美好以抚平创伤并生出前行的勇气和欢愉。
正如火爆全网的《星河万里》的歌词:将美好赠予你,你会长出羽翼,拥抱星河万里,将这世间温柔都尽收眼底。山河湖海,溪流湍急,不露倦意,任你如风般自由栖息。你任岁月更替,拥抱星河万里,是爱与被爱赋予你的权利。
人生大美,生生不息!
薛莉清记于金陵
2024年7月26日
展览现场
互动留影区
(来源:金陵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