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八友画瓷记
2004年中国画研究院首届高研班同窗共读的几位道友相约景德镇,庆祝二十年学谊。从北京来的曹建华、刘罡、马硕山,从浙江去的胡万良、孙海峰,从南宁来的葵智和自驾一路办展而至的李妙染相聚景德镇,共话同学情(另有李晓军、王莹因活动冲突未至)。
第二天早餐后,大家兴致勃勃地在陶溪川创意工坊里开始青花釉画瓷体验。青花釉是一种着色力强、发色鲜明、成品率高、呈色相对稳定的釉下彩瓷艺,青花这种瓷器始产于唐宋,兴盛于元,至清康熙时期到达顶峰,景德镇是其最主要的产区。这种以白底蓝花为主的高温釉下彩瓷器,是中国瓷器烧制工艺中最为常见的主流品种,在中国古代真正好的官窑产品都属青花,远销欧洲最多的品种也是它,青花瓷作为广泛流通的商品,成为各民族之间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成为经久不衰的东方符号,充分体现了文化的力量,工匠的精神。
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瓷绘制逐步吸收中国画技法、构图等元素,从纯工艺走向与绘画结合,从严谨、精致走向随意、洒脱,注重器面的写意性,给中国绘画提供了另一种艺术形式。两天下来,大伙都有10个以上各种器型的瓷绘作品,既体会了瓷上作青花和纸上画水墨的不同之处,也熟悉了釉料在釉下瓷器上行笔使转所呈现的效果。
第三天,一直陪伴我们的助理马青山带领我们去“庐窑”体验“釉里红”绘制。青山兄敬业负责,事无巨细地为我们这班“大爷”配胚选釉、送烧取货,还指导我们区分色和釉,弄清釉上、釉中、釉下关系。当地瓷艺专家冯联娜告诉我说:“‘釉里红’瓷创烧于元代,主要原料为铜元素化成釉里红料,在素胚上绘画后罩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气氛下一次烧成,由于釉里红烧制难度大,成品率低,因此历代产量极少,作坊也成凤毛麟角。”釉里红瓷一旦烧成,那种纯正的红色厚重古朴,色泽鲜艳、纹理清晰、气势夺人,俗称“宝石红”。因此,在国际拍卖市场上一直保持高位态势。大伙儿非常认真虔诚地在自己喜欢的器型上发挥各自绘画优长,耐心细致地创作。一天下来,各有所获,皆大欢喜。
虽然短短的三天画瓷体验无法真正掌握瓷器创作的“诀窍”和“门道”,无法真正进入瓷艺世界的“玄牝之门”,但是,我们从中了解了“瓷”与“器”的关系,知道了“釉”与“彩”的不同,尽管这里边的学问无穷、瓷海无涯,但创绘的乐趣,等候烧制效果的期待过程,以及随着窑火“气氛”而不断增高的同学情谊,这才是此行的真正意义。
瓷,是器物,也是传奇。
画瓷,是体验,更是人生。
(文/孙海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副秘书长、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副主席、嘉兴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成品展示
(来源:艺术前沿 Head of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