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正文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7-06 09:24:10
听新闻

6月28日,由中央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厦门鼓浪屿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的“老灵魂——邱志杰个展”在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KCCA)盛大举行,来自各地的艺术家、艺术相关从业者、爱好者、媒体,齐聚夏日岛屿,共赴这场艺术盛会。37年后,邱志杰携其新展《老灵魂》回归鼓浪屿,此次展览作为其艺术家生涯中一次大型的呈现,涉及科技艺术、生态艺术、书法、水墨绘画、摄影、录像、装置、剧场等多种创作方式,回望过往,他如闽南大榕树的气根般向四周无限生长蔓延攫取养分,充分展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源源不断打破艺术边界的创作欲。

——编者按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鼓浪屿,因岛上一块礁石逢潮涨浪击而发出擂鼓之声得名。自清王朝被坚船利炮打开后,这座小岛先后设立了13个国家的领事馆与教堂、学校、医院等建筑。到了20世纪上半叶,大量富商、华侨也纷纷到这里建宅置业,鼓浪屿被誉为“万国建筑的汇集地”。

鼓浪屿的自然、历史、人文、建筑都彰显着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厚重与深刻。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以下简称KCCA)带着艺术的气息落户在这座相对静止的小岛上。

KCCA 所在地原为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院的老校址,延续着鼓浪屿西岸的美学传统与文化脉络。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 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KCCA)

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艺术家的邱志杰,是文人传统与当代艺术的破冰者,是社会关怀与个人解放的探索者,集艺术家、策展人、学者、评论家、实验主义者、教育工作者等多重身份于一身,与鼓浪屿有着极深的情感和联系。

邱志杰自幼接受传统书法训练和广泛的文史阅读,在家乡追随郑玉水先生等学书法篆刻。1986年10月7日,邱志杰在湖滨南路的厦门群艺馆看到了厦门达达的展览,黄永砯的作品《1985年劳森伯格中国之行印象》让他决定放弃成为敦煌学家的想法,转而去报考美术学院。

那是1987年春天,邱志杰在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专业考试中获得了全省第一名的成绩。郑玉水决定邱志杰在漳州难以得到进步,便在夏天领着他来到鼓浪屿艺校找王振裕老师。“后来一整年的时间,我每周都抱着一捆画,从漳州坐公交车到嵩屿,坐船到第一码头走到轮渡,到龙头路,穿过笔山洞到内厝沃来求教,这条路闭着眼睛也能走了。”邱志杰回忆道。

他1988年开始在浙江美院读版画系,受到激浪派和博伊斯影响。1993年开始,邱对语言哲学和文化人类学发生兴趣,在福建完成了《调查报告》系列油画后,在西藏、新疆、山西等地进行调查。1993年底在杭州三台山期间开始使用摄影、录像和装置,主张用语言实验的最新成果来完成社会批判和自我批判。1996年策划录像艺术展,很长一段时间成为新媒体艺术的推动者之一。

90年代末,邱志杰转向对观念艺术中的智力崇拜倾向的批评,1999年开始策划了《后感性》系列展览。个人创作一方面转向中国式的生命哲学和历史感的,恢复对书法的兴趣;另一方面则对社会学的田野调查方法产生兴趣,在2001年前后进行了大量社会采集式的摄影和录像创作。近年来,他开始关注科技艺术、生态艺术与艺术教育,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 “老灵魂——邱志杰个展”开幕现场,2024,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KCCA

6月28日,展览"老灵魂"在 KCCA 拉开帷幕。作为邱志杰自2015年首次在福建举办大型个展后的十年归乡大展,此次展览呈现了这位卓越艺术家职业生涯中20多组200余件作品。邱志杰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创新精神,通过展览带领观众走进其如艺术般多元的人生跨界,观众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之间,感受这位闽籍艺术家对生命、文化、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创作进程中的回顾展

在这漫长而充满变迁的三十余年里,邱志杰的艺术脉络如同一条蜿蜒的河流,带领着观者穿越时光的迷雾。邱志杰在进入展厅导览的时候,天空突然下雨,而他在雨中撑着伞,向观众介绍他的作品《等待一场雨》。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 《等待一场雨》,2022-2023

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儿童诗歌的手稿被邱志杰使用遇水显色材料,书写于黑色的方形地砖上。鼓浪屿这个季节多雨,当雨水落下后,隐形的诗歌将从石块上显现,为人们的观展带来专属的体验。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 《等待一场雨》,2022-2023

进入第一个展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邱志杰耳熟能详的“重复书写⼀千遍兰亭序”“不息之图”“海风”“邱注上元灯彩图”“⾦陵剧场角色绣像”“纸雕-考古坑(系列)”“长江诗境图”“倒写书法·二十四诗品”等作品,还有数个可以转动的装置,令观众目不暇接。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重复书写⼀千遍兰亭序》,1990-1995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 《不息之图》纸上水墨,240×120cm×3联,2018-2019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 《邱注上元灯彩图》,2015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 《⾦陵剧场角色绣像》,2009-2015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 《纸雕-考古坑(系列)》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 《长江诗境图》,2022

在2022年元宵节期间,邱志杰在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呈现全新系列作品“谜之自信——永庆坊上元灯会”。灯谜是邱志杰的童年记忆,但是他发现那些书本中的经典谜语在今天其实已经无效了。邱志杰说道:“突然我意识到,今天是互联网搜索时代,人们看到灯谜时,本能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去网上搜索答案。这样一来,猜谜的乐趣就变成比赛谁的网速快。这不靠谱。”因此,邱志杰开始编写灯谜,这一个过道的区域展览了其中的十余条。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 “谜之自信——永庆坊上元灯会”,2022

接下来的展厅呈现的是“国际儿童诗歌海滩计划”,该项目旨在鼓励儿童创作和传播诗歌的活动。自2023年9月起该计划面向全球儿童征集诗歌手稿,并在中国福建省东山岛上石刻第一座儿童诗歌海滩。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和享有“诗歌之岛”美誉的鼓浪屿,该部分展览内容将作为东山岛“国际儿童诗歌海滩计划”的延伸和全新呈现,让更多人感受儿童诗歌的魅力。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 “国际儿童诗歌海滩计划”,2023-2024

邱志杰科技艺术用每个时代的新科技来搞艺术,同时侧重于思考新科技对人类生活、情感和思想的影响的艺术。在两个展厅连接处的作品《海螺、碳酸氢钙》是正在常青画廊展出的《仿造大自然造物的方式》和《碳酸氢钙家族》的升级版。

邱志杰尝试向海螺上滴碳酸钙的溶液,使其沉积成钟乳石;而在对于钟乳石的研究者,邱志杰想到了自己家乡的人用牡蛎壳烧成石灰作为高档涂料。不论是缓慢生长的海螺、缓慢生长的榕树、缓慢生长的钟乳石,以及这个通透的围合空间,这个校园,对于邱志杰来说都有它们的老灵魂。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 《海螺、碳酸氢钙》,2024

展览中的最后一组作品“世说新语”系列,是邱志杰用合体字的方式撰写的古今流行语。这其中有传统的吉祥语合体字,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也有近年来网络上描述社会现象的热“梗”,记录下了中国人的喜乐哀怒忧。汉字是中国的诗歌和书法的基础。而诗歌和书法在邱志杰看来,把传统中国变成了“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总体艺术乌托邦。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 《世说新语》,2023-2024

你的身上活着很多人

邱志杰清晰地记得1991年的夏天,他在鼓浪屿艺校后门海边的石头房子里住了三个星期,画了两本《史记》连环画。鼓浪屿的海浪夜里在他听起来像老人在叹息,南洋的音信断断续续,又一座榕树的根搂抱着的老房子被挤碎,对面的高楼拔地而起。石头的疼痛无人可说,废弃的碉堡成了观鸟的掩体,岛上的口音日渐混杂,而目击者是榕树。

对邱志杰来说,故乡的榕树是象征性的物种。它的气根悬垂在空中攫取水分,显得老气横秋。气根一落地就长粗,有的加入主干,有的离得远的自立格局。有时候老的主干死了,由气根长成新的主干,成了独木成林的新的担当。这样榕树是不会死的,由气根所构成的新的树干,让它不断蔓延,让它在千万年间,像一只蜘蛛在大地上爬行。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邱志杰将榕树比作“忒修斯的船”,没有一块木板是新造时的木料了,但它依然是同一条船。让忒修斯的船和榕树成为它们的,是它们的老灵魂。不死的榕树就是人类历史上唯一生生不息、老而不朽的中华文明的象征。口音千变万化,胡服骑射洋装革履,但《诗经》依然在体内流淌,汉字依然是基因。诗还在,书还在,家还在。

对于某类修行者来说,“老灵魂”似乎暗含着轮回转世和前世记忆的理念。人的身体是更加古老的灵魂的容器,所以人们都说邱志杰少年老成。柏拉图说,你所获得的知识都早就在你体内,你只是需要回忆起它们。这种柏拉图主义落到人生的因缘际遇上,就成了“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的前定冥契。

邱志杰谈到,鼓浪屿美院这个展览的缘起是他在东山岛策划的国际儿童诗歌海滩,那些孩子们的诗里,住满了老灵魂。老灵魂的意思是说:你身上活着很多人。王羲之、苏轼、李白、杜甫、李鸿章、梁启超、李叔同,郑玉水,王振裕,黄永砯,徐默……都活在邱志杰身上。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 “国际儿童诗歌海滩计划”,2023-2024

因此,到场的很多观众都被展览的名字所触动,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而每一个中国人,都像是这片延绵不尽的榕树林的一根气根。邱志杰当年画连环画的石头房子还在,离这个展厅直线距离只有一百多米;这里离王振裕老师的家也只有一百多米,只是现在人去楼空。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 “老灵魂——邱志杰个展”现场,2024,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KCCA)

邱志杰也是闽南这棵老灵魂的大榕树甩出去攫取养分的气根,他通过这个展览向家乡的恩师父老交了自己这么多年的作业,这是气根回到地面的时刻。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老灵魂”三个字,透露出邱志杰对于时间流逝的豁达,抑或是对于时间的挽留。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把艺术视为一种生命直觉活动,他把过去、现在、未来交汇、融合的一个完整的不间断的时间称为“绵延(duree)”。柏格森认为“绵延”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共有本质,世界的本质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流”,它永远处于变动不居之中。而邱志杰的展览也是如此,把历史、记忆和感想编制在了鼓浪屿的榕树里。

邱志杰谈创作的秘密

邱志杰作为活跃艺术圈的“六边形战士”,在艺术行业里从事创作、策展、收藏、教学,在美术学院里又是一个“全科老师”,从画画教到新媒体,从论文教到书写。那么,邱志杰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以下是他在此次展览开幕后的回答。

第一,是科学家式好奇心驱使。

好奇心会吸引你做完这个,然后由这个问题滑向下一个问题。例如你去研究餐具,餐具有碗、盘子,还有炉,然后接着就到了炉灶;研究完炉灶会发现有一类的炉灶,简直就是一种建筑了。

因为我的思维方式可能比较靠近科学家,所以一个问题会自然地引出下一个问题,再引出下一个问题;解决一个不行,下一个必须得解决,还有下一个。所以,你的话题、关怀就被世界本身的内在逻辑所牵引着,不断地在拓展。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 “老灵魂——邱志杰个展”现场,2024,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KCCA)

第二,所有工作是互相滋养的。

我这种工作方式经常会被批评为杂家,啥都不精。但我觉得这种所谓“专精”的想法,基本上就是印度的种姓制度,就爸爸是剃头匠,儿子还得是剃头匠,孙子也得是剃头匠;剃头匠的儿子只能娶剃头匠的女儿,他就形成了一种固化了。

我们中国人其实是相信天下所有的学问,是由内在的道理所支撑的,因此它就可以互相滋养。我做过录像艺术,所以我才会说书法是一种 "time base media"(时基媒体),就是以时间为基础的媒体。我就看不上那种往书法里面倒颜料、通过象形文字把书法搞成画不画、字不字的。

正是由于我做过录像艺术,我有这样的时间感。我天天在剪片子,才会做出把书法倒着写的作品。也有益于我天天在写书法,我才会去理解录像艺术里面的节奏。

所以其实你要善于去构架自己的工作架构,所有的这些要素会形成互相滋养。正因为你是书法家,所以你录像做得好;正因为你录像做得好,你教书教得好,就变成了不想当厨子的司机,不是好裁缝是吧?

一开始可能是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更多的时间,但事实上,到后来在任督二脉打通、神经元接通的那一刻,它们会互相滋养,会突然间进入一个比较美妙的状态。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 “老灵魂——邱志杰个展”现场,2024,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KCCA)

第三,我比较珍惜时间。

我有那种大规模的作品,需要整段时间才可以做,也有那种零碎时间就可以做的作品。比如北京堵车很厉害,有策展人说要来拜访我,时间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迟。在等待的过程,我没办法写整篇的文章,这个时候我就抄字典,然后就成为一个说文解字系列。

由于飞机经常误机,然后我就一个想出了“国际机场计划”,我就慢慢在那里拍机场的人,还很开心。所以我没有垃圾时间,基本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产出。我越来越相信创新必须来自积累的工作量,也相信大力出奇迹。其实很多人很多事情没有做好,都只差一口气,他再多做一点,量变就变成质变了。

在这种比较大的工作量中,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做任何东西,一做就做一批。你让我画一张画,我就没兴趣去,但你告诉我,邱老师你能不能画24张画,每张画对应一个节气,我就很来劲、兴致勃勃地要去画。我本来只有一个好作品,现在已经有十几个好作品了,你就会显得更有创造力,更有产能。

黑白讲,工作坊

关于鼓浪屿,邱志杰老师与这里有着绕不开的过往和故事,《黑白讲讲》沙龙对谈特别邀请福建美术馆馆长邱志军,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福建师大美术学院原院长李豫闽,明园集团总裁、明当代美术馆创始人凌菲菲,纪录片导演、漳州市政协文史研究员杨晖和邱老师共同展开了一场没有边界的好友间的对谈,现场陈少勤阿姨的临时分享,更成了大型圈粉现场,受到嘉宾观众的连连掌声。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 《黑白讲讲》沙龙对谈现场,2024,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KCCA)

展览开幕的第二天,一日营艺术美育工坊尤受欢迎。从沉浸式观展、到书法体验,再到拓印技艺,让孩子们体验到了艺术创作的乐趣,从中发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 一日营艺术美育工坊,2024

一开始,孩子们跟随陈阿姨穿梭艺术的海洋,在深入浅出的趣味讲解中,对展览有了更深层次的兴趣和认知。现场特邀74岁厦门土生土长,晚年北漂接触艺术爆红网络的陈少勤阿姨担任导览员,以自己的视角出发,把对邱老师及其作品的了解与解读,用轻松趣味的口吻、饱满的情绪、高频干货输出,带给观展来宾耳目一新的导览体验。在书法工作坊中,青年书法家苏薇老师教孩子们手握毛笔,尝试着书写大字,随着笔尖在宣纸上舞动,感受每一笔的力量和美感。“摸摸黑老虎”拓印工作坊,在儿童美育家杨志飞老师的操作示范下,将墨迹与纸张变成了一种奇妙的艺术体验,吸引着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感知拓印诗歌的乐趣与传统技艺。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 陈少勤阿姨担任导览员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 书法工作坊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 “摸摸黑老虎”拓印工作坊

在一场特别的“看云”工作坊中,邱志杰从“艺术教育之外的美育,学会看-提升我们的感受力,学会说-对抗词汇的贫乏”三个方面分享开设这场工坊的原因,借由随时抬头可见的“云”,带领大家从科学视角看云的形成、种类、天气等、云美在哪里、云和艺术。现场更是临时起意让大家用“云”造新词,收获大小观众的突发奇想:“放云”、“种云”、“梳云”、“骑云”、“采云”、“渔网捞云”等,也分享自己与女儿通过玩“胡说八道”的游戏,创造性的表达,提升感受力,获得越来越多的通感,这一全人类共有的天赋。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 看云工作坊

展览“老灵魂”的举办,不仅是对邱志杰艺术创作生涯的一次多维展示,更是一次对公众艺术教育和文化体验的深度拓展,通过免费艺术导览、艺术家对谈沙龙、工作坊、美育公教等活动,为公众和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艺术、了解艺术创作过程的机会,增进了公众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也激发大家对艺术的进一步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传承,通过艺术实践和展览活动,鼓浪屿的艺术氛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同时也为在地文化艺术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来源:凤凰艺术 )

艺术家简介

邱志杰《老灵魂》个展:其实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老灵魂

邱志杰,1969年生于福建漳州,199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专业。他是当代最具影响力与创造力的艺术家之一,也是90年代颇具声望的前卫艺术领袖。现任天津美术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原副院长。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