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苏新平个展“行走的男人,远去的马”将于東京画廊+BTAP(北京)正式闭幕。此次展览由田畑幸人担任策展人、段少锋担任执行策展人,集中展出十余件苏新平最新创作的油画和雕塑作品,是艺术家近年来创作的精选呈现,是他对艺术创作一次纯粹而真诚的回望。
▲ 苏新平“行走的男人,远去的马”展览现场,東京画廊+BTAP(北京),2024年
1989年,苏新平创作了一副名为《躺着的男人与远去的白马》的石版画映照他当时的内心状态。
作品前景中,一个男人用粗大的双手掩在额头,双眼紧闭,头颅微低,双膝也如婴儿般向身体内侧蜷缩。男人的身后一匹高大的白马留下沉默的背影,马尾轻柔地向右侧摆去,悠扬地走向莫名的远方。五根坚实的圆柱体零散地矗立在隆起的地平线上。
▲ 苏新平《躺着的男人与远去的白马》,62×50.5cm,石版,1989年
躺着的男人、远去的马和静默的桅杆在左侧拖着又黑又长的影子,石版画中细腻的刻痕和灰白色调使得整幅作品呈现出一种朦胧的质感。“躺着”的男人和“远去”的白马,矗立的桅杆和褶皱的服装,动与静、刚与柔之间的对比为作品带了戏剧性的冲突,似乎有什么物质留下了,又有什么物质离开了。
▲ 苏新平“行走的男人,远去的马”展览现场,東京画廊+BTAP(北京),2024年
▲ 苏新平“行走的男人,远去的马”展览现场,東京画廊+BTAP(北京),2024年
如今,苏新平最新个展名为“行走的男人,远去的马”,“白马”依旧远去,可是“躺着的男人”采取了行动。
苏新平表示,自前年正式退出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等行政工作以后,他积累了好多年的这种热情和激情开始爆发。内心诉求增多了,正如其艺术作品中天、地、人的母题,以及多种材料所呈现出的厚重的生命力内核。
▲ 苏新平“行走的男人,远去的马”展览现场,从左至右:艺术家张晓刚、艺术家苏新平、东京画廊+BTAP创始人、本次展览策展人田畑幸人、东京画廊+BTAP(北京)空间负责人迟丽萍,東京画廊+BTAP(北京),2024年
▲ 苏新平“行走的男人,远去的马”展览现场,从左至右:艺术家苏新平、艺术家刘小东、艺术家喻红,東京画廊+BTAP(北京),2024年
苏新平认为,自己退休后从原先的“业余艺术家”的身份转变成为了“真正的艺术家”,如今有更充足的精力和时间投入思考、实验和实践,他感到幸福至极。选择重新回归自我后,他将多年经验的积累直接关联于个人,一点一点释放了出来。
▲ 苏新平“行走的男人,远去的马”展览现场,東京画廊+BTAP(北京),2024年
▲ 苏新平《回头之马》160×200cm 布面油画 2023年
▲ 苏新平“行走的男人,远去的马”展览现场,从左至右:艺术家缪晓春、艺术家王广义、艺术家苏新平、艺术家孟禄丁,東京画廊+BTAP(北京),2024年
▲ 苏新平“行走的男人,远去的马”展览现场,東京画廊+BTAP(北京)2024年
苏新平的个人性格和创作特点与其早期的家庭背景和地域环境息息相关。
1960年,苏新平生于内蒙古集宁市,集宁地属外蒙边界,他家门口有一棵树,记事起,他就会每天爬到树上看风景。
▲ 苏新平“行走的男人,远去的马”展览现场,左为艺术家王玉平,東京画廊+BTAP(北京),2024年
“远处什么也没有,就是地平线,就是荒原,我从小就对荒原感兴趣,除了天就是地,没有人嘛,只有天上的云,乌云翻滚的那种感觉让人迷恋到一塌糊涂。”正因如此,静默的马、人、荒原和阴影自然成为了苏新平作品中的主要的观看对象。
苏新平肯定了自我认识对于艺术家的重要性,他表示,在今天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巨大变化下,从逐步远离到慢慢回归,没有根系基础很难往前走,找回自己的感觉特别踏实。
▲ 苏新平“行走的男人,远去的马”展览现场,東京画廊+BTAP(北京)2024年
▲ 苏新平《蒙古马3号》60×80cm 布面油画 2024
在苏新平2017年“被仪式化的真实”个展上,策展人肖戈,也是苏新平的学生,她曾这样表达过:苏新平的作品用心感受即可,并不需要归入任何一种哲学体系来附加推理和诠释,因为观看比解释更接近于艺术。
此次展览,苏新平的创作涉及油画和雕塑,关注于将空间作为母题,将不同层次的空间关系置于作品之中。
▲ 苏新平《蒙古马6号》130×100cm 布面油画 2024
▲ 苏新平“行走的男人,远去的马”展览现场,東京画廊+BTAP(北京)2024年
▲ 苏新平“行走的男人,远去的马”展览现场,東京画廊+BTAP(北京)2024年
身处苏新平最新个展之中,面对他的作品,其中正视的马、回头的马还是仰视背起双手留下背影高大的男人,时间、地点和视角在“男人的行走”中不断变化,但不论如何似乎都可以感受到画面之外、画布对面的观看视角,此刻观众于艺术家重叠、遇见。作品中迷雾般的阴影,如风吹般的笔触,现实与虚置视角的转替无一不呈现出人在天地命运间的犹疑、不安、迷茫、挣扎以及沉思。
▲ 苏新平《蒙古马5号》80.5×60.5cm 布面油画 2024
▲ 苏新平“行走的男人,远去的马”展览现场,東京画廊+BTAP(北京)2024年
不论是表现对象是马还是人,苏新平通过图像的表现,将自我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归纳。特别的,在此次展览上的油画作品相比于苏新平早期的石版画更温暖,更细腻。苏新平表示,长期以来他特别关注于灵动的或者是当下的感觉和感受。
在生活中,苏新平习惯于自然地用线描或涂抹的方式记录日常当中的人和物,像手稿一样积累起来,其中是他认为特别灵动、特别有感触感受的内容。
▲ 苏新平《站立的男人2号》260×200cm 布面油画 2023
▲ 苏新平“行走的男人,远去的马”展览现场,東京画廊+BTAP(北京)2024年
▲ 苏新平《低头的男人》200×160cm 布面油画 2023年
同时苏新平认为,早期的石版画作品可能相对理性,有局限,因此他想到了布面油画,如今的绘画作品没有了更多的设计,作品篇幅和材质流动性的可能增加了。早期学习版画的经历使得他没有顾忌的去尝试各种东西,在创作过程当中,当代审美和知识体系赋予他的概念虽无可避免的杂糅于自我的解读和认知之中,但在此基础上,他认为当代艺术家需要带有颠覆性和反叛性,在这中间再往前延伸或者扩展,生发出某种未知的可能性。
▲ 苏新平“行走的男人,远去的马”展览现场,从左至右:卢征远、董梦阳、刘礼宾、冯梦波、汤宇
▲ 苏新平《背影》81×65.5cm 布面油画 2024
“没有路,你怎么走?”
苏新平着迷于对他未来创作可能性的探索并乐在其中,他表示,做真的艺术家真幸运,没有任何干扰。
苏新平认为艺术的思维或者是意识或者是行为方式与生活为一体,他在艺术创作中释放的真的自我,四十年来“行走的男人”一直在路上。
(来源:凤凰艺术)
艺术家简介
苏新平,1960年生于内蒙古集宁市,1977年入部队服兵役,1983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毕业后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任教。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得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14年至2022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