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正文

孙慰祖受邀在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开展“中国印史论述的若干新认识(中)”专题讲座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6-21 08:21:46
听新闻

日前,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在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南苑大会议室举办了新一期的“先声讲堂”讲座。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顾问、上海博物馆研究员、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研究员孙慰祖先生受邀为书法学院师生作了题为《中国印史论述的若干新认识(中)》的专题讲座,讲座由中国美术学院汉字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文超老师主持。

孙慰祖受邀在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开展“中国印史论述的若干新认识(中)”专题讲座《中国印史论述的若干新认识(中)》专题讲座

讲座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唐宋文人印系的特质与形成的历史条件”。孙慰祖老师指出,在唐宋时代,存在着一个不同于官私印且与社会印信制度渐行渐远的特殊系统,即文人用印体系。孙慰祖老师认为这是中国印章演化史上一个模糊的阶段,之所以称为“文人用印”,是因为其有诸多文化内涵,而这个文化内涵与社会凭信系统几乎是分道扬镳的。

孙慰祖受邀在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开展“中国印史论述的若干新认识(中)”专题讲座孙慰祖老师讲座现场

孙慰祖老师从中国印章表义功用的早期拓展谈起,结合多种印例说明了秦汉印章的社会功能已经在文化、宗教等领域拓展,接着指出书画上钤盖汉晋古印在唐代已被记录,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所收书画上出现了军候司马、安国亭侯、军司马印等,这表明当时已对印章的欣赏功能产生了认同。

孙慰祖受邀在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开展“中国印史论述的若干新认识(中)”专题讲座孙慰祖老师讲座现场

接着,孙慰祖老师分析了文人印系的构成,主要有鉴藏印记、别号斋室印记、门族郡望印记、书柬封缄印记、创作印记、诗文闲章六类。这表明唐宋文人用印的功能、文化内涵已形成独立一脉,完成了与社会凭信系统的区隔。

然后,孙慰祖老师结合相关印例,指出文人阶层用印注重印文的情趣表达与文化生活功能,进而关注艺术形式,导致了对印章个性审美的介入,因此印式、印文书体呈现多元趋势。选择九叠篆、小篆、古文、汉篆等多种印文,是文人印系的又一特质。孙慰祖老师还结合唐宋纸本印迹说明了文人印系形成的历史条件,即社会惯性、鉴藏、创作与器用适配。

孙慰祖受邀在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开展“中国印史论述的若干新认识(中)”专题讲座与会师生剪影

讲座的第二部分为“石章时代的开启”。孙慰祖老师提出了一个多种材质并用的过渡阶段,并结合图片资料,进一步说明铜印为主的系统在宋代开始消解,宋代私印质料进入了铜、玉印与其他非传统印材并用的时代,象牙、琥珀、瓷、木、石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印材。到了明初王室亦开始接受木、石印材,石章成为皇室通用印材之一。而在晚明江南社会使用石章渐趋普及,印人署款的风气也较常见,民间印人群体扩大,已不限于上层文人的精神活动,为篆刻艺术形成独立地位提供了社会基础。因此,软石印材成为印材主流经历了长期的社会应用选择,对篆刻艺术的发展具有基础条件的意义。最后,孙慰祖老师通过石章社会化与文人创作活动时序比较表,指出石章时代与篆刻艺术乃是中国印章新阶段与新形态的开始。

孙慰祖受邀在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开展“中国印史论述的若干新认识(中)”专题讲座与会师生剪影

孙慰祖老师的讲座思辨性很强,现场师生十分受益,频频鼓掌。在师生交流互动环节,戴家妙老师提出两个问题:一是中国的印章从印信开始,官私两条路走,而文人用印体系是私印用途的扩大化,所以能否表述为文人用印系统是私印的逐步“出圈”?二是明代人没有学秦印,明代的“印宗秦汉”是不是为了拼凑四字好听而提出?

孙慰祖受邀在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开展“中国印史论述的若干新认识(中)”专题讲座戴家妙老师提问

孙慰祖老师回答道,中国印章从简单的标志功能逐渐向不同用途延伸的原因,除了逐步形成的社会关系外,还与印章在物理上的复制功能有关,制度体系和社会习惯这两种影响力都使得印章的功能不断往各个方向延伸。这是早期的印章功能扩展化的表现,而文人用印体系的出现是更明确的功能不断延伸拓展的表现之一。对于第二个问题,孙慰祖老师指出中国汉语有双音节习惯,大家对秦印的认识很晚,罗福颐先生《秦汉南北朝官印征存》中西汉初的部分印章其实全是秦印,对秦印比较有共性的认识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所以明代人“印宗秦汉”里的秦印几乎不存在。孙慰祖老师认为,除了语言习惯以外,“印宗秦汉”或许也是一个模糊概念。

孙慰祖受邀在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开展“中国印史论述的若干新认识(中)”专题讲座孙慰祖老师讲座现场

接着,冯立老师提问:像赵孟頫用印的性质是否可以归纳到今天所讲的文人用印的范畴,而非文人篆刻?孙慰祖老师认为赵孟頫完全可能去写一个非常好的印稿,但没有理由认为赵氏自己刻印,因为刻印要有特殊技巧,上博收藏的不少元明时期象牙印章,对刻法要求很高,不经过专门训练很难达到。对此,戴家妙老师也认为赵孟頫印章的水平比同时期人高出一大截,印稿应该是赵氏自己设计。

孙慰祖受邀在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开展“中国印史论述的若干新认识(中)”专题讲座冯立老师提问

随后,书法学院的邓存楚颜同学提问:油迹印泥和水迹印泥两种不一样的材料能否为印学研究提供相关信息?对此孙慰祖老师回答道,从战国一直到唐宋,印泥主要是油迹。水迹印泥其实是一种临时代用的媒介,譬如身边没有印泥时用墨涂之,它不存在系统性与代表性。有些作品上有很稀薄的印迹,有点模糊,可能是用朱砂拌水盖上去,但中间应该还有一定的粘结物质在里面,否则会脱落。

孙慰祖受邀在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开展“中国印史论述的若干新认识(中)”专题讲座邓存楚颜同学提问

孙慰祖老师称,近些年发现的大量材料,促使了一些新想法的产生,这是时代的进步,并期望美院有兴趣的同学们应该从这些现象中做出延伸性的思考,应该在当代印学研究中发出更多的声音。最后,王文超老师宣布讲座到此结束,现场再次响起热烈掌声。

(来源: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

艺术家简介

孙慰祖受邀在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开展“中国印史论述的若干新认识(中)”专题讲座

孙慰祖1953年出生,别署可斋,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美院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顾问,上海博物馆研究员,上海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六届篆刻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国书法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研究员,获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金奖。

已出版主要学术著作有《两汉官印汇考》《古封泥集成》《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中国古代封泥》《中国印章——历史与艺术》《历代玺印断代标准品图鉴》《唐宋元私印押记集存》《隋唐官印研究》(合作)《可斋论印四集》《孙慰祖玺印封泥与篆刻研究文选》、《孙慰祖印稿》、《印中岁月》、《封泥:发现与研究》、《邓石如篆刻》等近50部。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