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正文

“生态实验室Eco-Lab——邱志杰个展”将于5月23日在北京开幕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5-21 09:39:08
听新闻

“生态实验室Eco-Lab——邱志杰个展”将于5月23日在北京开幕

展览名称

生态实验室

Eco-Lab

艺术家

邱志杰

展览时间

2024.05.23—2024.10.06

展览地点

常青画廊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大山子798艺术区

《生态实验室》

关于认识论与自我意识,最有意思的隐喻肯定是“缸中之脑”——它以一种容易推人及己的切肤之痛让楚门的世界变得可疑,并唤起一种被害妄想。同时,它也把更高维度的意识强加给我们,让我们避免过于热烈地投入生活。而关于生态,最有用的隐喻则是“太平洋上一只蝴蝶扇动翅膀……”。生态就是让我们在更大的场景中思考问题。意识到事物互相牵扯,意识到很多事情同时发生并互相影响。而这依然是从提升观察和思考维度的结果。

生态艺术把自己的视野从生物圈扩展到岩石圈,大气圈、地球圈,在生物学与地理学的边沿地带开展工作。因此它关心小到病毒,大到天体的整个世界,以及这个世界和生息于其间的物种的关系。

所以在这个展览中,多种变化同时在发生:植物在生长,木头在腐烂,霉菌在蔓延,蘑菇在滋长,蚕在吐丝;石头被风化,岩石上长出晶体,钟乳石缓慢成型,宇宙射线在穿透一切;……人类也在忙忙碌碌……海水晒成了盐,盐变成了雕塑,沙子变成了玻璃,玻璃在变色;泥土在变成瓷器,混凝土在发热凝固,茶砖在陈化,面团在发酵,酒在酝酿,食物在晒干,衣服在晾晒中杀菌。

有机与无机的边界逐渐混淆:牛羊舔舐喜马拉雅盐砖为自己补充矿物质,黄粉虫啃噬了最难降解的聚苯乙烯泡沫,珊瑚虫不断钙化成碳酸钙质骨骼建造礁石,海螺的外套膜分泌贝壳素为自己建造房屋,而遍布海洋的塑料垃圾正在千方百计地进入我们的体内。

常青画廊这个展览中有几个大致的主题,一是“晾晒”,我在这里晒盐,晒沙子,晒衣服,晒火腿,晒海藻,晒茶叶,晾晒中的发酵、腐烂、生长。

二是“变化”,茶砖在陈化,石头在风化,细胞在衰老,水果在成熟,脱水和浸泡反复发生,像极了《三体》中的“乱纪元”。湿婆偶尔会发疯,他的舞蹈撕天裂地,他的实验室一片狼藉。

第三个主题是“辐射”,宇宙射线穿透我们,X光穿透我们,太阳的紫外线晒黑我们,每块石头都在发出辐射,通过辐射互相雕琢,只是我们大多数时候过于依赖语言,我们缺乏接受和解码不可见的力量的器官。

第四个关键词应该是“形态学”。从化学振荡到生物震荡,海螺的纹理和斑马的纹理,存在着内在的机理。我迷恋探索造型生产的过程,石灰岩浓液滴落积累成钟乳石,这是增材制造的自然形态,也是3d打印的源头。海螺壳和珊瑚礁的生长,遵循着同一原理。我用泥浆自然滴落的方式模仿了这个过程,制造了陶瓷钟乳石。

我并不是极端意义上的生态保护主义者,不是原始农法和人类不作为主义的倡导者。相反,每一个农民和面包师傅,都是伟大的微生物学家,都是积极的自然改造者。对于沧海桑田、物种生灭,我的态度更接近于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很多生物艺术的倡导者在谈论“植物智能”的时候其实是非常夸张的:一个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帮你自动翻译了,还被质疑能不能通过图灵测试机器到底能不能思考?而几片含羞草叶子的神经反应就被大呼小叫地称为智能,这是非常双标的。我不想夸张这个世界的精巧,以免呼唤出一个智慧设计者。作为姿态的反人类中心主义并不能阻止彗星的行程,也不能影响太阳黑子运动。以为放弃人类中心主义就能改变世界,这种想法其实太狂妄了。人类中有不少坏或蠢的成员,但总体而言这个物种并没有那么可耻,他们仍然是这个星球上最积极的创造者之一,起码和火山与病毒一样活跃。

这个展览是我这几年大量与各个领域的科学家、劳动者接触并开展学习的结果,我不是很在乎它是否像经典意义上的艺术品。有很多想法来不及展开,还处在实验室状态,甚至是思想实验状态,所以我把这个展览叫做“生态实验室”。实验室的意思,就是接受所有的失败。很多实验得到了科学家们和科研机构的支持,很多研究生参与甚至主导了具体实验的执行,我会在具体的标签中一一标注大家的贡献,我们之间也形成了一种互济的生态,正如天空与大地和海洋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动植物与土壤和矿物之间的互相依存。

(文/邱志杰)

(来源:综合常青画廊 CONTINUA、99艺术

艺术家简介

“生态实验室Eco-Lab——邱志杰个展”将于5月23日在北京开幕

邱志杰,1969年生于福建漳州,199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专业。他是当代最具影响力与创造力的艺术家之一,也是90年代颇具声望的前卫艺术领袖。现任天津美术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原副院长。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