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实的器型,温润的光泽,素雅高洁的蓝色画出水墨的浓淡层次,这是何种工艺?又是谁在瓷器上留下了女子赛马的飒爽英姿?
青花仕女赛马图棒槌瓶创烧于康熙年间,口径11.3厘米、底径11.3厘米、高46厘米,瓶体绘有众人在花园楼阁上观看四名仕女赛马的情景,情态生动,人物鲜活,青花纹饰清新雅致,瓶身细腻光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现藏于河北博物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范存刚在看完这件瓷瓶后表示,这件青花瓷给我清新、雅致之感,从器型看,这是一件棒槌瓶,盘口、直颈、丰肩,圆筒状长腹,呈现出一种柔中带刚的美感。瓶身的线条和比例优美,是康熙年间很典型的器型。胎体洁白细密,青花发色艳丽,分水层次鲜明,仕女们你追我赶地赛马,楼阁中的人神情投入地观赛,奔跑的马蹄、楼上的喝彩,身为观者,我们仿佛也能感受到花园赛马的欢乐。总体来说,这件棒槌瓶无论是它的器型、釉色还有画工,都非常完美,是青花瓷器上乘之作。
我国传统赛马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在这幅画当中,又呈现出哪些特点?
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介绍,我国传统的赛马是中国古人在驯养、控御、调教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常被称为“驰逐”“走马”,是我们中国传统马术运动当中的一种。早在商代,中国古人就开始驯养马匹,并用于骑乘。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就用它参加了速度赛马。从这幅瓶画看,体现的首先是女性赛马场景,围着围栏,有四位女性身着紧身衣,头戴八角巾,看上去是对冲,有可能是一个首尾贯接的追逐型的比赛。他们的神情、姿态各异,但是都能看到一种力量,所以这个瓶子确实能够反映出当时赛马活动是非常普及和流行的。
范存刚介绍,这件青花仕女赛马图棒槌瓶,展示了青花瓷烧制技艺的精湛。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发色鲜艳、呈色稳定的特点。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通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于釉下彩瓷。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并在明宣德年间发展到了顶峰。明代以后,还创烧了青花五彩等衍生品种。
棒槌瓶这种器型的来历是怎么样的?瓶身上的瓷画又有怎样的讲究?
范存刚表示,中国古人的装饰艺术,崇尚“言必有意,意必吉祥”,瓷瓶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品,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棒槌瓶是康熙年间景德镇窑创制,因像捶打衣服的棒槌而得名。其实,在元代之前,因为棉花不普及,衣服多用葛麻制成,质地坚硬,要经过棒槌敲打才会变得柔软。古时男人在外当兵,女人在家赶制冬衣,这个时候,棒槌敲打衣服的声音不绝于耳,有诗云“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棒槌平的是衣服,也是心绪,寄托着妻子对丈夫平安的期盼。所以,棒槌瓶意味着安定,平平安安的意思。
另外,棒槌瓶多在宽阔的瓶腹绘有人物故事画,这件瓷瓶的画意内容,取自明代小说《隋唐志传通俗演义》,但是反映的是明代赛马的风俗。往常我们看画,是移步换景,而赏看瓷瓶上的画,是人不动,借由瓷瓶转动,使画面徐徐展开,从这个角度,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花园之内,两名女子正在策马奔驰,前面的女子双手紧握马缰绳,骏马奋力飞奔,她身后的女子骑在马上,却回头四顾,画面上部的楼阁之内,一名女子倚栏观战,掩口微笑。
楼上的女子在笑什么呢?马上的女子又为何回头?下一幅画面中,原来后面的一位骑着花斑马的女子,正扬起鞭子催赶马匹追赶,楼阁里观赛者除了女子,还有三名男子,其中身穿官服的中年男子姿势最有意思,他伸出了右腿和右手,好想要飞奔出窗外,右边的两名男子相视交谈,手舞足蹈。有意思的是瓷瓶上的纹样,不仅连贯成景,独立也能成画。我们看后面这个画面,没有人物,但是花草树石也形成了一幅小品画,巨石嶙峋,两棵大树挺立在上面,好像是一段华彩乐章之后的独奏,准备迎接下一幅的精彩。果然,走完这段山石之后,是一个骑马反向而来的女子,她的马头几乎与另一匹飞奔的马撞上,她勒马回转,而与她迎面跑马的女子,正是第一幅画面中最前面飞驰的女子,连接上了最开始的画面,情节跌宕起伏,场景之间以山石树木进行了自然的转景过渡,转动瓷瓶,犹如在看一场时空变换的电影,连贯而顺畅,这是属于中国长卷画的独特时空艺术,凝聚着瓷器画家的巧思妙想。
王雪莉介绍,从瓶子上尤其是从观马人的服饰上,好像能够看得出明代人物的服饰特征,这应该是描绘明代赛马活动的这样一幅画。在明代,赛马运动非常普及,春天是赛马运动开展得非常好的时候。在民间,因为有了“百戏班”,“跑马卖解”这样一种节目形式也出现了,在这个形式的表演中,一般都是女孩子在马上表演各种各样的技巧动作,在这个图中看到的场景,可能是围着围栏在进行这样的相应的表演。
范存刚介绍,青花瓷器的出现,是中国瓷器史上从白瓷向彩瓷发展阶段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康熙年间,青花瓷已经走过了三百年的历程,三百年来,景德镇工匠们的笔锋在素胎白瓷上勾勒出浓淡变换的青霞,康熙时,景德镇工匠创立了“分水法”,把料水分成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等多种颜色,使色调层次分明。我们看这件瓷器楼阁上的屋瓦,呈现出明暗清晰的立体效果,最下面的女子骑的斑点马,马匹身上的斑点在白瓷底上非常生动,显得这匹马与众不同。仅仅一种颜色,通过浓淡的变化,就渲染了景物的阴阳向背,远近疏密,使画面富有立体感。另外一点,分水皴法,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青花瓷渲染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利用分水的浓淡层次,而达到水墨画皴法的渲染效果。这件瓷瓶上的山石,很明显使用了画山石的皴法,再现了斧劈皴的笔墨意蕴,可以说做到了将水墨画技法与青花技艺高度融合。再有,在瓷器上装饰绘画,首要的难题是线条,工匠们经过技术改良,把调和珠明料的胶水换成了乳香油之后,人物衣纹的线条更加清晰流畅,云的飘动、马奔跑的神韵、人和马之间的关系,都处理得非常好。
康熙时期,文人乐于参与制瓷行业,把传统艺术与美学追求倾注在瓷器创造上,使瓷器的艺术品位得到了很大提升。整体来看,康熙时期的仕女图,在绘画风格、人物形象、构图等方面,都展现出一种自信、大气的精神气质,与以往娴静的仕女图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件青花仕女赛马图棒槌瓶,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也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不仅打开了了解中国古代仕女生活状态与内心情感世界的大门,还通过对女性赛马的描绘,反映出当时社会历史、文化、意识形态的特点,它见证了青花陶瓷艺术的辉煌成就,也承载着文化的深厚内涵。
(来源:央视频)
画家简介
范存刚,别署范迟。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征集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文物艺术品专家组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为荣宝斋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