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正文

于晓冬的版画艺术,打破了现实和虚拟的界限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3-23 08:07:34
听新闻


近期我受邀参观了于晓冬于青岛举办的个展“时空幻境”版画艺术展。此次展览是于晓冬近二十年创作数字版画的一个总结。其中很多作品是首次亮相,包括一部分动态的数字影像作品。于晓冬以科技为基础,向更具视觉冲击的大尺幅画面发出挑战,通过数字图形的元素重组,借用3D雕塑软件、图形处理软件和AI技术,表达了他对无限宇宙、亘古时间、折叠空间、神学与玄学、象征与隐喻的思考和理解。我在参展过程中也感受到了他对宇宙、时间、空间的意识认知,以及在技术与作品内涵上的深入透析。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在真实与虚幻中自由穿梭,在艺术构建的浪漫与遐想的空间中,感受多维度的视觉与思维的体验。

于晓冬于2005年来到了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工作,当时中国高校的版画工作室的数量比较少,基本都集中在八大美院里,综合类大学那就更是凤毛麟角。此时,青岛大学也刚刚创立版画工作室不久,他的加入为青岛大学的版画注入了新生力量。光阴似箭,转眼近二十年过去了,他早已成为版画专业的骨干教师。期间,他研究了许多新的版画技法,对版画语素和表现空间进行创新和拓展,并在教学中加以实践和完善,在教学实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们的丝网实验室在综合类高校中也起到了带头作用。这些具有当代艺术理念的版画技法和表现形式也深受学生们喜爱,并在学习和创作其间被广泛的运用,在各类展览中屡获大奖。

同时,作为中国最早的数字版画研究创作者之一,于晓冬对这一新兴领域充满了热忱。一个艺术家的发展路径,往往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找到专属的视觉叙事秩序,通过量的积累上升到质的飞跃。二十多年间,他始终在数字版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每一时期的作品都有鲜明的特征。经过多年的沉淀和积累,其创作思路越来越清晰,对画面的形式和内涵的追求也更加地明确。他在探索中不断打破固有的创作模式,尝试和寻求新的表达方式,确立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他借助数字版画这一新型艺术表现形式,在熟知领域不断突破,践行着新数字时代的变革。

版画艺术其实一直都在解决平面性与画面空间的关系。于晓冬是从事丝网版画专业出身,丝网版画属于平面版画艺术的一种,介于设计印刷和绘画艺术之间,它色彩的丰富性和复制曝光的独特性使其在其他版种中脱颖而出。但丝网版画总有空间深度上的劣势,数字版画带来的视觉体验比丝网版画更为丰富和深邃,解决了空间上的问题。数字技术的超强组织能力和神奇的图像处理能力可以将平面扩展到更广阔、更深远的空间。于晓冬对数码技术的熟识和把控,给予版画艺术在语言表现上的突破与自由。数码媒介制版可以随时修改调整,突破了版画自身的局限性,这与传统版画的材料与技法有质的区别。传统版画由于受到媒介的限制,使得版画家在制作丝网版画的时候耗费了相当大的精力,体力,从而失去了创作的激情。为了能摆脱这些局限和无谓的体力劳动和失误,于晓冬通过研究数码媒介制版,对于其创作空间想象类题材的作品来说有着强大的优势。数字版画的原版生产可以在数字媒体中完成,取消了套色的限制和对版的繁琐,无需使用复杂的机械设备和化学工艺,进一步解放了艺术家的创造力。数字版画创作淡化了艺术家在制版和印刷中的人工痕迹,数字文件无损和无限的可复制性,使作品可通过网络更加便捷传播。

于晓冬的版画艺术,打破了现实和虚拟的界限于晓冬《埃斯库罗斯的升腾》

以《埃斯库罗斯的升腾》为例,此作品有很多实验类的想法,比较新颖。这幅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古希腊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的戏剧作品,他认为命运支配人类,但人又有选择行为的自由,应对自己行为负道德责任。命运与个人自由选择的冲突,是人的痛苦的根源。埃斯库罗斯的作品通常是采用三联剧的形式,启发了他采用三联画的方式进行创作;通过将作品背后非常抽象化的思维,用视觉效果有意思的呈现了出来,将观者带入一个充溢着交织与繁琐的世界;现实与非现实的缝隙,科技、未来和远古交织,极具剧场感的画面为观众提供了观看之道。

于晓冬的版画艺术,打破了现实和虚拟的界限于晓冬《暮色中的雕像》

新作《当天使划过夜空》、《暮色中的雕像》及《一场风暴的回忆》,无论是精心创作的像素,还是捕捉即兴的瞬间,都延续了他一以贯之的独特风格与美学标签。即真实与虚幻的交集,似真似幻,虚无缥缈,这些也是于晓冬作品给很多人的第一印象。

《当天使划过夜空》这幅作品探讨了宇宙与人的不同认知,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宇宙是无限的,我们无法用有限的知识去探讨无限的世界;数字技术是人类的产物,它可以将以前不可能实现的效果统统变为视觉产物,而本质上它一种非常理性的排列手段;作品用到了大量的数字3D建模,让这种冰冷的模型在夜空中展现了神秘的力量。《一场风暴的回忆》这幅作品有感于象征主义诗人兰波的诗歌而作,兰波提倡诗人需要作通灵者,分阶段的打乱感官,视觉、嗅觉、触觉变得混乱从而达到作品的最佳状态。这幅关于风暴的回忆就是这么产生的,它处于一种癫狂、混乱、空间时间混淆的梦呓状态。一种类似于海浪的皱褶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黑洞,撕裂了纸的毛边将空间和时间分割开来。

于晓冬的版画艺术,打破了现实和虚拟的界限于晓冬《一场风暴的回忆》

于晓冬的版画艺术,打破了现实和虚拟的界限于晓冬《海垠日记》

于晓冬此次展出的作品与之前有许多不同,不管是思路、技法还是画面效果,都打破了原来的一些框架模式,探索出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特别在画面处理上也有了很大提升,原先的平面二维空间形象发生了改变,更多的是三维空间和折叠空间的转换。如作品《永恒的瞬间 NO.5》画面里的船于主体位置,像是一个精神上的支撑;画面中相对具象的船与巨大又飘渺的空间并置在一起,增强了幻境的不真实性,船并没有在水面上出现,反而来到了另一个不应该出现的空间,这就极强的增加了作品的晦涩和虚幻的成分,矛盾的感觉更加明显,这种梦境的半真实、半虚幻的状态可以引起共鸣,给观众带来最为惊叹的视觉效果。

于晓冬的版画艺术,打破了现实和虚拟的界限于晓冬《永恒的瞬间NO.5》

此次展览中,于晓冬的作品现实主义题材不多,大部分是基于空间想象为主题的作品。他利用数字媒介的特性,打破了现实和虚拟的界限,营造出一个混淆时空的幻境。让想象力和艺术性超越现实,此次展览是于晓冬对自己二十年数字版画艺术的总结,也是对未来创作的展望。

版画在思想、科技与媒介方面,一直走在时代前列。随着思想进步和科技发展,新的词语和概念会不断涌现,但是不管数字技术怎么更新换代,或者人工智能多么强大,数字效果的美感还是牢牢掌握在创作者手中,未来的艺术家们应该在未来的新艺术中坚守自己的实验性和先锋性。

(文/窦凤至,2024年3月

(来源:青岛当代水彩艺术研究院


艺术家简介

于晓冬的版画艺术,打破了现实和虚拟的界限

  于晓冬,1978年生于山东青岛市,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版画协会会员。2002年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本科学士,2005年中央美术学院版画专业硕士学位,现任青岛大学美术学院教师、版画教研室主任。版画家、数字艺术家,中国最早的数码版画研究人创作者,创立了中国数码版画创作与教学的先例。作品受到广泛的关注与收藏。


[ 责任编辑:周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