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正文

李一:雪漫苍涯 | 忆曲阜石门山摩崖石刻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2-05 08:30:01
听新闻

李一:雪漫苍涯 | 忆曲阜石门山摩崖石刻曲阜石门山雪景一


2月2日,曲阜下雪了,山水画家孔昭君先生特登石门山画雪景,随手拍了一些雪中的摩崖照片转给我。看到这些照片,我身虽在京华,思绪则立刻回到邹鲁,想起七年前写石门山摩崖的情境。

李一:雪漫苍涯 | 忆曲阜石门山摩崖石刻曲阜石门山雪景二

李一:雪漫苍涯 | 忆曲阜石门山摩崖石刻曲阜石门山雪景三

李一:雪漫苍涯 | 忆曲阜石门山摩崖石刻曲阜石门山雪景四

曲阜石门山写刻于2017年,是我写的第一座山,是用章草书体攀岩书丹,内容是我追和清初乡贤、伟大的剧作家孔尚任的七律诗。诗曰:《東塘先生旧有冒雨过石门山后由横岭口转寺前一律偶经其处因追和之》“溪转前峰静日长,翠微层叠接穹苍。圣师传易道弥大,词匠联遊迹半荒。孤壁摩云开涧户,野藤络石护残墙。出山泉水清犹昔,何必采薇念首阳。”追和,当然以原诗为据。孔尚任的原玉是这样写的:《冒雨过石门山后由横岭口转寺前》“山尾山头拖翠长,吟鞭摇雨路苍苍。不成村舍三家住,稍有田塍半段荒。铺地云容如海市,遮天峰势似边墙。溪过岭转无穷态,直到门前见夕阳。”

李一:雪漫苍涯 | 忆曲阜石门山摩崖石刻曲阜石门山摩崖《追和孔尚任诗》局部一

李一:雪漫苍涯 | 忆曲阜石门山摩崖石刻曲阜石门山摩崖《追和孔尚任诗》局部二

李一:雪漫苍涯 | 忆曲阜石门山摩崖石刻曲阜石门山摩崖《追和孔尚任诗》局部三

写山之事,非一般书法创作,写刻前焚香敬拜,写刻后牵挂在心。石门山摩崖自完成后,每次回曲阜,只要有时间,就想去看一看。曾观看过雨中的石门山摩崖,雨水顺着擘窠大字的笔道缓缓流淌下来,远比古代书论中所说的“屋漏痕”有意思。还陪过一些外地朋友去石门山看摩崖,2018年秋,曾陪同几位著名的陶艺家,包括近日谢世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先生前往观看。近几年,春夏秋冬四季,我都来过石门山,但雪中的石门山的摩崖景色,还没有见过。今天是第一次见,感到格外亲切。雪漫苍涯,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白白的、松软的雪花飞进红红的、劲挺的摩崖笔道里,增添了无限的诗意。甚至让我想若非非,想到乡贤孔尚任三百多年前在石门山写了多首听雨赏雨的诗,如果他活到现在,看到与他对话的雪中摩崖诗,定会诗兴大发的。

李一:雪漫苍涯 | 忆曲阜石门山摩崖石刻2018年9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毛国强、范伟群、谈跃伟等参观曲阜石门山摩崖

李一:雪漫苍涯 | 忆曲阜石门山摩崖石刻石门山摩崖“儒雄”

书法,就存在的环境而言,有庙堂书法和山林书法之分,摩崖属于山林书法。我曾写过不少庙堂之作,如已由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党史展览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作品,尺幅都不算小,但若比起我写的摩崖之作,只能算是小幅了。庙堂书法和山林书法各有价值,就喜欢的程度而言,我目前更喜欢山林书法。因为山林书法强调环境艺术,强调景观艺术,強调公共艺术空间,因而更接地气,更强调自然的艺术境界。从环境上看,写在山林中的摩崖之作,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成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山林与石刻共同构成了景观艺术和环境艺术。山水从石刻中见,石刻自山林中来。摩崖嵌入山林之中,使游人书法的赏读和推求,由游观风景转换为品读风景。从另一方面看,摩崖书法更是一种时间的艺术,随时间的长久增加其历史厚度。它与天地日夜对话,寒来暑往,岁岁年年,经风雨,傲霜雪,呼吸着空翠,吐纳着陈新,时间愈久,愈彰显苍茫气象。

文/李一,2024年2月2日写于京华开元室

(来源:李一书屋


书法家简介

李一:雪漫苍涯 | 忆曲阜石门山摩崖石刻

李一,1957年生于山东曲阜,博士,美术史论学者,书法家。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八届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理事。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美术观察》主编。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