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正文

读郑鑫漆艺 | 淡妆浓抹总相宜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12-04 08:18:38
听新闻


早在我南京求学时,就已经认识漆画家郑鑫了。这么些年来,岁月似乎不会在他的脸上与眼里留下痕迹。从一名青年教师成长为独撑一面的美术学院院长,想来是并不轻松的。可是每次见到他,总是会看到一副宽和亲切的笑容,以及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子。哪怕嘴里说最近忙死了,也是笑笑的,不会看到一丝急躁的神情。这种状态也许跟他从事的漆艺专业有一些关系。

读郑鑫漆艺 | 淡妆浓抹总相宜《诞生》  郑鑫作

他的漆艺研究与创作是有家学的。父亲郑益坤是业内卓有声誉的工艺美术大师,他自小就熟知漆艺的那些事。他的学习与工作经历也一以贯之,没有离开漆艺。也许是天生就与大漆有缘,于他,漆艺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事,看他的生活与工作状态就觉得很适合做漆的工作。他天性中那几分从容与随意就与漆艺相当合拍,想来也不乏有互相因果的关联。一方面,从事漆艺于他是驾轻就熟,再复杂烦细的工艺也是从小就见惯了的。另一方面,漆艺又相当考验人的耐性,工艺程序的复杂同时还需要长时间的耐心等待,很缓慢地去完成一件事。此外,如果缺乏一种对于漆的态度与感情,也是很难以把漆艺这件事情继续下去的。

读郑鑫漆艺 | 淡妆浓抹总相宜《花开富贵》  郑鑫作

世家出身者,前人的巨大成就可能是一笔文化财富,也可能变成发展的惰性。这一点郑鑫肯定有着非常切身的体会。从他的创作中,我感觉到他对自己的处境有着非常清晰的自觉。其父郑益坤独创的金鱼与鲤鱼的漆画技法,曾被老一辈美学家王朝闻戏称为“气死猫”,可见其画之传神。并且,这个题材还具有很好的市场效应。只是在郑鑫的漆画创作中,不要说金鱼与鲤鱼了,就是其他的关于鱼的题材都并不容易见到。他似乎有意避开长辈的长项。他的漆艺创作面铺得很广。虽以漆画为主,但也不时尝试塑造一些器物。有深沉优雅一路的,如他的《暗香》,一个椭圆形的盘形器,正面髹漆星光闪闪的宝石蓝,背面描绘红得滴血的宝石红叶子,两种本来不宜搭配的强对比色在他的手下却无一丝浮华之气,显得既明艳又深邃,显示了郑鑫对大漆色泽质感把握的深湛修为与细微灵敏的分寸感。也有富于现代肌理质感与观念意趣的《五彩石》,把不确定的迷离色感赋予一个正在成形剥离中的福州寿山石印材。他也会做中规中矩的传统漆盘,把一种单一的纹理做得诚恳地道,充满了形式与质地的美感,赋予平凡器物以不凡的品味与气象。

读郑鑫漆艺 | 淡妆浓抹总相宜《素月清辉》  郑鑫作

当然,他在漆绘上的尝试就更多了。清淡的,比如《素月清辉》,基本只用黑灰白这样最单纯的冷调子描绘朗月之下的开着小花的植物,把层层叠叠、明暗相间的丰富灰色调运用到了一种令人赞叹的境地。浑浓的,如用暖而暗的色调画出唐人打马球的画底,上以白黄青这些比较亮的色泽拟写各种印刷文字,有种令人晕炫的历史时空迷离感。同样画唐代,《大唐遗韵》则完全是另一种手法,依然是迷蒙而斑驳,可是表现的五个姿态各异的宫女依稀可见对敦煌壁画与唐代仕女的借鉴,而有着一种别样的雍容、华美的沧桑。在清淡一路画作中,《古宅幽巷》却是另一种全然不同的手法,画面完全是意象式,像是写生而来,却有着梦幻般的气息,由于有了冷暖调子的微妙协调,幽深的宅巷不太让你看得出来是白天还是黑夜,幽暗中的绿色生机以及一点点红色的光景让这个场景显得温馨而有暖意,是令人安居幽处的安稳人家,从中我们可以再次领略的是郑鑫一种独特的色调分寸感。

读郑鑫漆艺 | 淡妆浓抹总相宜《古宅幽巷》  郑鑫作

从郑鑫变幻不定的绘画探索上,我们可以看出他随和之下大约深藏有一种不轻易表露的激情与力量。就是画一下荷花,他的《秋日阳光》与《心莲》仿佛出自不同的手笔。《秋日阳光》完全是一种经过提练与强化的表现性《印象画》,《心莲》就只是借着莲花玩形式韵律与肌理节奏。大概他的不安分都给了漆艺,人反而变得随和平易了。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随和平易的心态可以是火样激情的一个很好驭手,一个艺术家的深刻力量常常就表现在善于平衡各种冲突的力量。

读郑鑫漆艺 | 淡妆浓抹总相宜《心莲No.2》  郑鑫作

我国漆画的历史虽然至少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但作为一门独立绘画门类,中国漆画还只是在初级阶段,漆画的整体的创作、生存与文化处境上可能还不如邻邦越南。对于中国漆画不成熟的现实处境,漆艺术批评家陈勤群曾经精到概括为当代漆画的展开过程中多层次的匮乏与错位:即被当代学术界认可不到30年的漆画要面对着多重的艺术问题与挑战——新中国17年的美术传统;7千年漆艺传统;100年的西方现代艺术及85新潮以来的中国前卫艺术;100年的世界漆画(主要是越南);中西绘画传统;20多年来的当代漆画状况。一系列的错位并行交错而来,让当代中国漆画语言还来不及充分展开,就要面对当代艺术对于意义与价值的诘问。他说,对于当代漆艺,所有存在问题都与以下的境遇有有关:中国漆艺在工业化进程中,还来不及在高等教育中进行比较完整的工艺美术文脉“转移”(内部漆画语言的建设),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当代艺术“转换”(当代文化境遇的艺术表达)。虽然有悠久的漆艺历史,但我们不妨说,中国漆艺还仿佛一个营养不良的早产儿。

读郑鑫漆艺 | 淡妆浓抹总相宜《心莲No.3》  郑鑫作

从这样的意义上来看郑鑫的漆艺探索就显得意味深长了。在学院里做一个不确定的漆艺探索者正是当代漆艺最迫切也是最重要的文化任务,在学院里把尽可能丰富的漆艺手法保存下来并发展它,也是中国当代漆艺最切实的发展路径,我们期待着郑鑫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文/徐东树,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八闽艺术品鉴


艺术家简介

读郑鑫漆艺 | 淡妆浓抹总相宜

郑鑫,1968年生于福州,闽江学院教授,美术学院院长、“闽都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美术家协会漆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福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省级传承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州市首届文化名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重要展览并屡次获得高级别奖项,多幅作品被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工艺美术馆、越南胡志明美术馆、福建省美术馆等国内外艺术机构收藏。在艺术类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权威9篇),出版专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2部。主持国家艺术基金1项,福建省社科联项目2项,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创作项目各1项,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重点项目1项;发明专利3项,参与国家社科艺术学项目2项、文化部文化艺术研究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



[ 责任编辑:周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