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范勃的诗意艺术追求而言,我们可以发现,诚如他的具象油画作品《空山》所体现的那样,强调了一个人类肉眼不可见但充满生命力的存在。这是一个潜在与通感同在的世界。
《空山手稿No.1》纸本综合材料
27cm×40cm 2014
《空山》里的人物仿佛被隔离在无形的迷雾中,无从表述,不可言说,因而他们的行为无法表露意义,失去条理,全然被阻隔。疏离不只体现在形式上的孤立,还体现在心理上的交流隔绝。紧接着,艺术家意识到要想表达强大的、压倒性的存在,他必须沉浸于对无形的寻找,需要从熟悉的绘画之路出走,去进行全新的实验。范勃正是这样做的,甚至还远不止于此,他选择放弃更有可见性的道路。
《空山手稿No.2》纸本综合材料
27cm×40cm 2014
《空山手稿No.3》纸本综合材料
27cm×40cm 2014
于是,他的实验对象便导向了那些被剥夺了视觉,不得不在黑暗中摸索的人。他联系上了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城市——广州的盲人社区,随即开启了田野调查。他采访、拍摄视障者,研究他们的话语,使用由盲文书写的笔记,再以自己的方式重新诠释这种书写,以此拓展视障者的触觉感知范畴,并转化为大型艺术装置。然而,艺术家的意图是从一而终的:理解与捕捉推动世界运作和人类生活的无形存在。正如传承了上千年的东方文化所说的那样,这些“无形的存在”是本源,决定着万物的可见与否、事物形态及其变化,但恰恰因为它们非实质的、不可见的特性,导致世间万物对于只可经历生命而无法决定命运的人类来说是难以理解的。
(文/艾达·伦巴蒂,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当代艺术史教授;与劳拉·切鲁比尼,艺术评论家、策展人、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艺术史教授)
《空山手稿No.4》纸本综合材料
27cm×40cm 2014
《空山手稿No.5》纸本综合材料
27cm×40cm 2014
《空山手稿No.6》纸本综合材料
27cm×40cm 2014
《空山手稿No.7》纸本综合材料
27cm×40cm 2014
《空山手稿No.8》纸本综合材料
27cm×40cm 2014
《空山手稿No.9》纸本综合材料
27cm×40cm 2014
《空山手稿No.10》纸本综合材料
27cm×40cm 2014
《空山手稿No.11》纸本综合材料
27cm×40cm 2014
《空山手稿No.12》纸本综合材料
27cm×40cm 2014
《空山手稿No.13》纸本综合材料
27cm×40cm 2014
《空山手稿No.14》纸本综合材料
27cm×40cm 2014
《空山手稿No.15》纸本综合材料
27cm×40cm 2014
《空山手稿No.16》纸本综合材料
27cm×40cm 2014
《空山手稿No.17》纸本综合材料
27cm×40cm 2014
《空山手稿No.18》纸本综合材料
27cm×40cm 2014
《空山手稿No.19》纸本综合材料
27cm×40cm 2014
《空山手稿No.20》纸本综合材料
27cm×40cm 2014
《空山手稿No.21》纸本综合材料
27cm×40cm 2014
《空山手稿No.22》纸本综合材料
27cm×40cm 2014
《空山手稿No.23》纸本综合材料
27cm×40cm 2014
《空山手稿No.24》纸本综合材料
27cm×40cm 2014
《空山手稿No.25》纸本综合材料
27cm×40cm 2014
(图片来源:范勃)
艺术家简介
范勃,著名艺术家。本科、硕士、博士先后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现为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五届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首届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先后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广东省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广东省“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