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世纪古董车综合材料450x230x70cm
艺术在于形式语言的表现力、创造力和独特性。陈辉的雕塑注重形式的力量与内涵,他善于探究和调动雕塑的形式语言在作品的整体与局部、外形与结构、质地与表现手法的冲突中达到平衡与完满,在总体上形成新颖而富有创意的形态,而不是一般的象形的或叙事性的铺陈。
飞石汉白玉38x24x20cm
历史上的雕塑及雕刻,均走过了所谓意象到具象再到抽象表现的认知和发展过程,我们从石器时代的堆石艺术、摩崖雕刻到中古时期的符号化、类型化雕塑,再到近代的具象写实雕塑和现当代的抽象性或表现性雕塑,均可看到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是随着人们所处的时代、观念及物质与技术形态的变化而变化着的。
钢铁古董车铁700x340x70cm
作为雕塑最为传统的材料之一的石材,通过哲性的思维和现代美学与技术的磨砺,生成出不同以往的雕塑形态。处于敏感而勤于探索状态的陈辉,在运用石材创作景观雕塑方面,有着自己的艺术特点。他往往把抽象性的雕塑结构与富有心理情愫的象征性内涵相糅合,创作出富有矛盾与谐和及情感寓意的现代感雕塑,使得人们在观赏时步入某种哲理与审美相辉映的境地。如他为芜湖国际雕塑公园创作的环境石雕《高山流水》,运用雕塑形态、空间意味和结构与节律上的反差与对比等因素,以简约而象征的手法,表现了自然世界的某种节律和人的心理的内悟,在简约的雕塑语言中抒发诗性的感悟,也与所在场域形成了某种对比和隐喻。
川流不息石材200x350x110cm
在运用坚硬而厚实的石材的创作中,陈辉也善于运用曲线运动之柔性以及具有心理张力的收放节律去表现雕塑的情感寓意,并在有限的造型元素和手法中试图展现其生命内涵与想象的无限性和模糊性,此类雕塑中较为典型的是他创作的设置于清华大学校园中的石雕作品《凝聚的风景》,雕塑通过在对于材质属性和寻常心理经验的挑战而展现实物的聚合与变动,凝聚与消散;在此富有哲理的寓意和集约性的造型语言中,以一种近似而协调的雕塑语汇和空间节奏,去表述具有普遍性的自然内涵与法则,如此语言风格的雕塑,放置在弘扬科学与人文的大学校园的景区中也是适得其所。他为东华大学校园环境创作的雕塑《升腾》,也有异曲同工的视觉和心理效应。
高山流水石材300x500x200cm
陈辉的抽象性雕塑中,虽呈现出数理几何的理性和非叙事性,但也流露出作品中蕴含的主观情感及东方文化的意蕴。这使得他的抽象性雕塑并不排斥或掩饰艺术的文化根性,而是把自身的文化经验和情感体验融入到艺术语言形态的探索之中。我们从陈辉为深圳万科国际会议中心创作的环境雕塑《石》中可以看到,他长期注重雕塑材料及其空间形态、表层肌理、构成关系以及对于观者心理因素的作用。
凝固在山顶的一片云铁200x160x90cm
他在《石》的创作中,他把富有中国传统文人意趣及审美意味的太湖石的质感及空间形态加以解构和再塑,在雕塑的空间和肌理的变异与对比的矛盾性之中去演绎现代人的审美意志及创造性诉求,从而形成富有象征意味的现代雕塑,其中把物态的自然属性和人的思维及技术属性加以同构,形成视觉和心理的抗衡与重构,并合理融入现代建筑环境的美学氛围。
凝聚的风景石材220x150x300cm
他以金属和石材创作的环境雕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把自然形态的某些富有代表性和象征性的存在特征加以提炼,形成空间与形体的审美性呈现,在刚柔、曲直、线面及质地的对比中,形成某种象征性的寓意和对话,把寓意性与观赏性加以艺术的结合和表现。
飘忽的疾行铜60x40x30cm
可以说,陈辉对于雕塑自身的形式及其语言结构的敏感性和探索性,表现出一个雕塑家的专业修养和审美取向的特性。
山水连绵汉白玉3石材22x30x18cm
中青年雕塑家陈辉的雕塑创作能力、美学趣味、风格形态具有其独特性和多面性,从他的诸多架上雕塑和涉入城市环境的大型景观雕塑来看,均给人以显著的时代性、艺术性和创造性的审美享受。
山水之间温州雕塑公园石材200x400x150cm
他的雕塑艺术的美学态度一方面具有对现实的超越性,注重雕塑艺术语言及风格的探索与理想性,追求雕塑内涵的生命活力和多维度的象征与表现力;
石系列-风2铜170x90x50cm
另一方面也注重雕塑艺术的文化传承及其地域和环境特性的约定性与标示性,而非架上雕塑在公共空间的复制与放大。
石系列-韵铜250x60x50cm
此外,陈辉善于把清华美院雕塑艺术传统中对于形式美、技艺美和设计美的文化经验与自我的艺术个性及趣味加以整合性的发挥,逐渐形成具有自己的艺术态度和风格样式,成为中国当代雕塑及城市环境雕塑艺术多元格局中的一位持续前行并多有斩获的知名艺术家。
(文/翁剑青,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艺术家简介
陈辉,清华大学长聘教授、艺术学博士、清华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院教学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文联文艺创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兼会员部副部长,中国民间文艺国家奖“山花奖”评审专家,中国民协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审定委员会传统美术分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城市雕塑委员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