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正文

邵蓓艳·水墨香气 | 青绿浅绛皆山水,以刀代笔了无“痕”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7-31 13:09:56
听新闻

绿水青山—春分》创作感言

《绿水青山—春分》是我预备创作的《绿水青山系列》作品中的一幅,也是最早创作完成的作品。绿水青山系列创作构思来源于我对祖国山河、家乡美景的热爱,有感于祖国山川的美好,生活环境的日益改善。

2017年3月,我曾和中国美术学院八十余名师生一起来到美丽的浙江温州楠溪江畔,投入到“五水共治”运动中去。我们画河工,跟着河长去巡河,走访治水第一线,亲身经历绿水青山,美丽乡村,不仅收集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内心也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想用手中的画笔和木刻刀记录这一切,记录下这个美好的时代。

邵蓓艳·水墨香气 |  青绿浅绛皆山水,以刀代笔了无“痕”

《绿水青山—秋分》 90x120cm 木版水印

《绿水青山—春分》是我最想表现的画面。当春天来临,万物复苏,南方的山林树木吐翠,水汽充足,水稻田里禾苗星星点点,阡陌纵横。这一切的美景对我这个从小生长在江南的人而言是再熟悉不过的场景,于是,我很快便在脑海里勾勒出画面,开始着手草图的绘制。从草图到制版,我没有过多的纠结,一切仿佛都是那么自然而然。在版种的选择上,我也毫不犹豫,水印木刻是我表现这个画面的最佳选择。

水印木刻是中国独有的传统版画形式,自唐代延续至今,集绘画、雕刻和印刷为一体。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可以创作出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我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水印版画的创作与探索。自2009年开始创作的《南方的山》系列作品广受好评。曾多次入选国家级美术作品展,并获奖。在多年的版画创作中,我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个性语言。在画面的构图上大开大合,布局合理,独具匠心。善于运用点线面等元素使画面语言丰富多变。在多年的水印木版画创作中慢慢形成自己独有的创作手段,包括对板材的选择,纸张,印刷技术都颇有独到的见解。《绿水青山》系列创作,突破水印版画在尺寸上的限制,单幅作品将达到120厘米乘90厘米,并将采用整块木板一次印刷而成。制作难度和周期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希望能对中国现代水印版画创作的促进与发展做出一次新的尝试。

(文/邵蓓艳

邵蓓艳·水墨香气 |  青绿浅绛皆山水,以刀代笔了无“痕”

《绿水青山—谷雨》 90x120cm 木版水印

邵蓓艳·水墨香气 |  青绿浅绛皆山水,以刀代笔了无“痕”

《绿水青山—冬至》 90x120cm 木版水印

艺术家访谈

问:你现在的作品风格是怎样形成的?

邵:关于作品风格,我认为并不应该是单一的,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来自社会和自身的各种因素都影响着艺术家的风格形成。我从就读美院附中开始真正踏上专业的艺术道路,之后考入版画系直至研究生毕业,始终在摸索和探寻自己的作品风格。在这三十余年间,时代在飞速地变化,人们的审美也在悄悄地改变,艺术的形式更加多元,而我也曾迷失在这骤然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中。何为“真”?何为“美”?在我心底始终还存留着最初的理想。当一切归于平静,身边的生活才是最美好的存在,是我最想表达的画面。

“轻松、淡雅,带着淡淡的水墨香气。”这是许多人对我的水印版画的印象。事实上,我最早接触水印版画是在版画系读本科的时候,当时的印象就是这个技法太难了,印的时候不是水多炸了,就是水少粘纸。总之,成功概率太低,能印出张像样的交作业就万事大吉了。所以,本科直至研究生的创作,我都选择了木板油印。真正喜欢并选择水印木刻作为我的创作手法是在工作以后。当我爱上杭州,真正体会到江南的美丽的时候,我发现,油印木刻已经没有办法满足我对画面的需求,而水印版画看似难以控制却具有无限的可能性,这确实让我为之着迷。就这样,我在反复的失败中摸索到了现在。我并没有刻意地去追求风格,每一幅作品都是我由感而发,但是,我考虑过作品的主题与系列。《南方的山》系列我反复地修改推敲,陆陆续续做了十年,目前也只有六幅,《绿水青山》系列还在创作过程中。我并不以为现在的风格会一直伴随我将来的创作,我要坚守的是我对美的认知与体会以及内心的感受。

邵蓓艳·水墨香气 |  青绿浅绛皆山水,以刀代笔了无“痕”

邵蓓艳·水墨香气 |  青绿浅绛皆山水,以刀代笔了无“痕”

邵蓓艳·水墨香气 |  青绿浅绛皆山水,以刀代笔了无“痕”

《京杭大运河—杭州风情》 40x577.5cm 木版水印

问:中国传统美学是如何影响你的创作?

邵:我是一个科班出身的人,从附中到研究生,接受了11年学院美术教育。在学习期间,更多地受到了西方艺术的影响,对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以及关注度远不如对西方艺术的认知。直到我开始我的水印版画创作,我才意识到,中国传统美学对我的影响是如此根深蒂固,是在生活中早已融于我的骨血,根本不需要去刻意提醒,就会在作品中自然流露。我在创作中既吸收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水墨特点,也学习借鉴了西方现代艺术成就,通过不断地继承创造,解构重组,来展现水印木刻不同寻常、独特的美感。不仅关注对传统水印文化的传承,也有版画语言上的创新,讲究画面构成和情感表达。在色彩的运用上既有富丽重彩的“青绿山水”,也有清雅浅绛文人水墨的韵味。所以我认为传统美学对于每一位中国人而言是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影响,积淀,在艺术创作中自然生发的。当然,在随着年纪的增长,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关注和认识也在不断深入,也有一些新的体会和认识,也希望能在将来的艺术创作中能更好地继承与发扬。

邵蓓艳·水墨香气 |  青绿浅绛皆山水,以刀代笔了无“痕”

邵蓓艳·水墨香气 |  青绿浅绛皆山水,以刀代笔了无“痕”

邵蓓艳·水墨香气 |  青绿浅绛皆山水,以刀代笔了无“痕”

《空翠烟霏》 45×450cm 木版水印

问:你是如何在版画作品中应运介乎于国画与版画之间的“痕”?

邵:每一个画种都应该具有各自不同的独特的魅力,不同的“痕”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很多人在初次见到我的版画作品时都会有这样的疑惑,这到底是国画作品还是版画作品?我不否认我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但我始终坚持自己的版画创作。版画作品有着她自身非常独特的魅力,不同的版种呈现出来的“痕”却是天差万别。在水印版画种,我认为最重要的,也是区别于其他版画作品的最重要的“痕”是“水痕”。我身处江南,对于水的认知与感受非常深刻。春天的细雨绵绵,夏天的狂风骤雨,冬天的阴雨淅沥都是我最深的记忆。春天雨后茶园的清澈迷人,夏天雨后的山峦叠嶂,秋天的秋高气爽,冬天雨雪后的万物宁静都是我着迷的画面。在我的画面里,“水”成为最重要的元素。我非常注重水印版画中对“水”的控制于运用。利用水在宣纸上的晕化效果,做出或干或湿、变化多端、酣畅淋漓的视觉感受。古人以山水寄情,从自然中体悟万物、认识世界。而我则以刀代笔,一刀一划,在描绘绿水青山中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邵蓓艳·水墨香气 |  青绿浅绛皆山水,以刀代笔了无“痕”

《绿水青山—春分》 90x120cm 木版水印

问:对现代水印版画创作和发展你有什么自己的思考?

邵:创作之余我确实会对自己的创作进行反思,这样的反思有时候是一种疑惑。一种创作形式到了一定的程度会形成某种惯性,对熟悉的创作手法、创作风格的反复与延续,这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这是对艺术主题的深挖,我觉得也许不是坏事,毕竟在美术史上,一种风格和流派的形成都需要许多人的不断实践和探索。近些年,我非常欣喜地看见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投入到水印版画的创作中,也涌现出大量优秀的作品,水印版画作品也逐渐被大众接受并喜爱。对于现代水印版画创作和发展这个命题确实非常复杂,我也许只能基于自身那么多年的创作经历来谈个人浅薄的想法。首先,水印版画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有着千年的历史,我们都应该是这个艺术瑰宝的继承者,需要付出努力来一直传承下去。而我所理解的继承,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技艺上的传承,而是在于她的美学理念,古典精神的延续,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在继承的同时需要发展。现代水印版画创作在几代人的努力下已经呈现出非常多元的面貌,有继承、有创新。我以为的创新,不是没由来的天马行空,创新的前提依然还是继承。就拿我自己为例,正是在经历了这么多年对传统的学习,才逐步形成了现在的面貌。艺术创作并非一日之功,我们都深知艺术道路之艰难,传承是必经的关卡。现代水印版画无论如何发展,中国美学传统都是她最坚固的基石。

邵蓓艳·水墨香气 |  青绿浅绛皆山水,以刀代笔了无“痕”

《春山、暖日、和风》 60x90cm 木版水印

邵蓓艳·水墨香气 |  青绿浅绛皆山水,以刀代笔了无“痕”

《南方的山》(六) 60x90cm 木版水印

(来源:文/广东省现代水印版画研究院  图/浙江省美术家协会)

艺术家简介

邵蓓艳·水墨香气 |  青绿浅绛皆山水,以刀代笔了无“痕”

邵蓓艳,1974年出生,浙江乐清人。1993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附中,199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2001年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版画家协会理事。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