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正文

朱长元:艺术市场弥漫的不全是铜臭味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7-25 09:01:08
听新闻

日前,有位30多年前曾经同我共事过的老同事,在网上留言说:“商人大都不会画画,画家大都不懂市场。于是你就横空出世。@朱长元”

说“横空出世”是夸张,但他有一点说的没错,在艺术市场上,有钱的人不一定懂画,画画的人不一定懂市场。这样一来,市场,无论对于买家,还是对于画家而言,就有了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而我比较熟悉市场,侧重点在市场,大多数时候谈的也都是市场,所以关注我的买家和画家就渐渐地多了起来。

应该说,在相当长时间里,国内的艺术市场始终处于不温不火、不死不活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期间很少有人去对这个市场进行诠释和剖析,有关方面很少对这个市场进行培育和完善,加上现在这个市场的定位比较模糊,这个市场的规模还没得到发展,它与现有画家和他们作品的数量不相匹配,于是,市场就有了一种供应大于需求的现象,更何况现在的市场与艺术之间,还缺少紧密的“纽带”,畅通的“桥梁”。

朱长元:艺术市场弥漫的不全是铜臭味

所谓的艺术市场,就是艺术一旦进入到了市场上,就很难改变其必然的商业属性,很难避免有人会对其使用商业手段。不过这样的属性和手段,又是遵循了市场自身规律和规则的。对此,买家需要熟悉市场的这种规律和规则,画家更需要习惯市场的这种规律和规则。

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是,正因为现在的艺术市场规模,一时还容不下太多的作品存在于市场,这时候画家与画家之间,就很容易相互踩踏,互不买账。比如,最近有人在网上说:“草间弥生不是艺术家。”草间弥生是不是艺术家重要吗?对于市场来说,这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市场需要草间弥生,市场上也有对他作品的需求,有钱的人愿意买草间弥生的画,你说草间弥生不是艺术家有用吗?

无容置疑,草间弥生确实是由市场推出来的,到了这时候,即使你说再多的不是,都没用,这就是市场的规律。市场讲的是供需关系,只要没有需求,你是艺术家,你和你的画也未必一定能够出现在艺术市场上。

朱长元:艺术市场弥漫的不全是铜臭味

再比如,吴冠中现在已经是艺术市场上的常青树,但仍有人在不断地贬低吴冠中作品的艺术价值的。现实中,确实存在着有些作品的艺术价值超过了吴冠中的,而这样的作品,在市场上的价格总是低于吴冠中。什么原因?道理很简单,有买家喜欢吴冠中,喜欢吴冠中的作品,在这种求大于供的情况下,吴冠中作品的价格当然会越卖越贵。即使有些画的艺术价值超过了吴冠中,但是市场上如果没人喜欢,或者很少有人喜欢,其价格怎么可能上得去?买家不是艺术家,他不可能象艺术家那样的懂艺术,他买画,首先是要自己喜欢上了这幅画。

市场只能是市场,任何一种画进入市场,关键是要看市场上究竟有多少人喜欢。喜欢,不但是一种感性的东西,而且喜欢还是任性的,而且有钱的人喜欢了更加任性,市场就是这样。市场上的这种现象不一定合理,但它是有道理的。

对于我们的生活,画只是无用的有用,无用是因为它不属于人的生存所必需的东西,有用是它在人的生活富裕之后,可以给人带来精神愉悦。而这种精神愉悦总是先从一个人的喜欢开始的,喜欢的人越多,画的价格就会越高。市场上的天价画,几乎都是在人们的疯抢中产生的。而且不少的天价画,不一定就有最好的性价比,不一定就具最高的艺术价值。

朱长元:艺术市场弥漫的不全是铜臭味

现在的艺术市场,或许会让不熟悉它的画家越来越看不懂,但是不少画家在看不惯这个市场上出现的偏离艺术价值的同时,他们又不可能摆脱这样的巿场。其实画家不懂市场并不要紧,市场本身就应该是由专业的人去做的专业的事情,所以画家要把自己的精力放在画画上,至于怎样卖画,怎样将画卖出好价钱,只有让了解市场需求,熟悉市场规律的人去做,这样才是一种分工。

画画与卖画,可以说是一根藤上的两只瓜,也像是一对孪生兄弟,彼此有着“血缘”,不存在孰轻孰重。了解艺术市场的人都知道,艺术市场弥漫的不全是铜臭味,它讲究的是规律。

既然是市场有规律,“酒香也怕巷子深”。卖画,只有吆喝了,不断吆喝了,好画,才会慢慢的有人知道了,才会慢慢的让人喜欢了。好画若是没人去做这样的推广和销售,谁知道哪是好画,哪里有好画?让掏钱的人能够放心的买到真正的好画,这是艺术市场成熟的标志,也是它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我们当下要做的就是,首先不要把画画与卖画混在一起。

(文/朱长元)

作者简介

朱长元:艺术市场弥漫的不全是铜臭味

朱长元,资深媒体人,收藏家,独立艺术评论家,国际艺术经纪人朱长元,以独特的风格谈艺术创作和艺术市场,用可操作的角度讲述艺术知识和艺术趋势。

[ 责任编辑:窦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