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7日,由山东省新闻摄影学会、山东画报社主办的“守望峨庄四十年”——钱捍乡土摄影回顾展(1983-2023)在山东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下端士村新落成的“峨庄艺术家之家”开幕。左七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左八为作者。
首先,祝贺“守望峨庄四十年”——钱捍乡土摄影回顾展及学术论坛6月27日在淄博淄川区峨庄艺术家之家成功举办,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到场。山东的、全国的摄影家赶到山沟里聚会,可见钱捍在业界的影响力。
一个人对一个村庄的坚守,对纪实摄影的坚守,长达40年,这里告诉我们许多东西。我从事理论政策研究多年,钱捍守望峨庄40年展览把我思绪拽回来,对纪实摄影进行思索。
我发言的题目是《钱捍的意义》。对钱捍守望峨庄40年,从五个角度做了思考:一是对纪实摄影阶段划分的启示;二是对摄影认识功能的启示;三是钱捍纪实摄影美学的对比特征;四是来自人民回归人民的摄影道路;五是摄影事业与未来的联系。
01
峨庄40年承载纪实摄影三个历史阶段
1983年来峨庄的时候,照片上的钱捍是个英俊少年,热情而柔和的眼光。2023年的已是一脸沧桑而眼睛很亮,有一种跨越时空的穿透力。
这40年,从钱捍照片的变化,可以看出三个阶段。1983年到1987年是一个阶段,照片基本上是在原来拍的新闻照片中选出来的或者是无意间拍摄的。《村头》是一幅抓拍的,男孩手里是煎饼,女孩显眼的是花棉袄,他的镜头里吃饭与穿衣是生命的基本需要,温饱是生命的基础条件。
1984峨庄大集
当然,有代表性的是《峨庄大集》,烫发刚刚在乡村兴起,西装刚刚到来,都出现在乡村集市上,这是典型的1984年特征。两组女孩子眼光,显示新生活带来的新奇与喜悦。新闻摄影是以摄影技术为手段,对新近发生、发现的新闻事实所进行的形象报道。当时新闻界强调的是“新、真、活、情、意”的“五求”标准,显然这幅作品显示出情意的表达,这是从新闻照片选出来的。
1988峨庄西石村
1988年,钱捍的纪实照片突然多了起来。展览全部照片中有20幅出现在1988年。大量的《1988.峨庄》,质量多属上等,支撑着守望峨庄40年展览。在这一阶段,很多小脚老太太的画面也被留下来了。在群众生产生活中即将消失的技艺、环境、工具拍摄,显示出纪实的基本特征。
6月26日晚,钱捍陪同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中),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谷永威(右)观看摄影展。
1988年前后中国发生了什么?我们知道1987年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写进党的十三大报告,写进党章。在新闻摄影界,由蒋齐生主持的过程论与新闻摄影新思维的讨论,在摄影界刮起一股异常强大的纪实风气。鼓励拍摄事情发生过程的变化,我们大量的贫穷落后的照片登在报纸版面上。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承认自己生产力落后,这是一个思想的解放的潮流。过程论成为中国摄影界的主要思想武器与历史阶段。这时候,是中国纪实摄影异常发达的阶段,能从钱捍的峨庄看出这个支配中国摄影界的潮流。
2016峨庄上端士村
2016年是这次展览的第三个板块,大量的是新旧时代的变化,手机、新的衣服、养狗的习俗等等都集中在这个板块。纪实摄影不但能够使人们打开眼界,扩展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还能使人们对世界产生新的思考和定位。但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纪实摄影的发展也逐渐进入平和的长流阶段,不是那么汹涌澎却也常流光溢彩。
我们如果以当代中国纪实摄影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由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在这一时期当代中国纪实摄影经历了产生、纪实性从新闻性分解出来发展成熟阶段,到新的发展时期并出现新的特征特点。这三个阶段的划分还是清楚的。40年来,钱捍峨庄照片在1983、1988和2016三个阶段,反映了钱捍在中国纪实摄影历史舞台的代表意义。当然,纪实摄影的产生要早些,因为钱捍最早是1983年第一次来峨庄,我们便以其最早的年份为标志。
02
峨庄40年展示纪实摄影强大的认识功能
钱捍峨庄40年的意义,在于展示纪实摄影强大的认识功能。钱捍以平常人的视角拍摄普通人,其风格1988年在峨庄拍摄期间已经定型。且这个摄影理念一直贯穿在他日后的创作中。40年下来了,我们可以从这些作品中参悟纪实摄影的概念及其功能。从这些功能中可以觉出纪实摄影最强大的功能是文化认识功能。
《父亲》1988峨庄村
纪实摄影是以人物命运为主题,反应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人与生活、人与人关系,尤其关注弱势群体,以期引起世人关注,进而推动社会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摄影形态。而钱捍的40年乡村纪实摄影的拍摄对象属于社会底层的人群和环境,作品主要展现乡村地区独特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价值,通过照片让更多人关注并了解中国乡村这一目标而进行拍摄。
《母亲》2013峨庄上岛评村
纪实摄影是以记录生活中客观存在作为内容的摄影形式。对拍摄对象具有记录和实证价值,这是基础性特征。而社会认识价值是纪实摄影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其作品对人类有着认识意义。钱捍的照片让大家看后能够感动,很大原因是大家看了照片以后会感同身受,把自己的情感、情绪、经历带入其中。比如《父亲》(1988)《母亲》(2013),使人想起艰苦、劳累、疾病、灾难、悲痛交织的沧桑岁月,从皱纹里甚至想起梯田、高山、河流。面对画面,你可能想到自己的父亲、母亲,甚至想到一个更深刻的主题,对中华民族与祖国的热爱。一种文化的沉重,从心底升起,慢慢地弥漫开来。
不难发现,钱捍峨庄40年的三大主角是老人,孩子与妇女。这95张照片,反映的80幅以上是老人、妇女与孩子。钱捍通过使用自己的相机让镜头中产生的影像展现给大众展示工业化时期社会生活中许多为人熟知而未重视的细节,并且通过这种手段参与到社会的变革之中,通过对苦难题材的拍摄体现出摄影师的人文关怀。
2016峨庄十亩地村
因为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农业社会退出历史的主要舞台。农村的老人、妇女和孩子是一个被遗弃的群体,被可怜同情的对象。青壮年都走了,这样的人是真的是值得同情的人,所以钱捍这些照片带有巨大的人情关怀,就是对人民的同情,为中国农业社会唱的挽歌。
从深层次看,钱捍峨庄摄影是对四种关系的揭示。在这些照片里看到是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人与生活,人与人。钱捍选择峨庄,是因为这里是封闭的深山,是一个生活在石头窝里的人。在这种环境里,他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生活的联系,最终在人与人关系中定位。所以它的冲击在人的内心的能力认识。我觉得钱捍的功能,重在工业化中期中国乡村农业社会的认识,这种文化的认识功能是强大的,有冲击力的。
1988峨庄下端士村
《山里的孩子》这幅作品,这是一种文化,是童年与少年的临界点,是放任自由与规范读书生活的交替时间。当我们面对画面想到什么?当孩子们从1岁到6岁的时候,他没有上学时,像动物一样野性生长,当他们被组织成队伍排成队进学校的时候,他进入了规范的学生生活。新帽子与排列成阵显示新生活到来,但是孩子们的天真、顽皮跃然纸上,这种顽皮、天真、自由、散漫,与队伍、秩序在一起碰撞。这使人想起了毛泽东形容《西游记》前六回,孙悟空是天真可爱的岁月,然后套上紧㧜咒,他的天生的猴性就没有了。他们来到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当孩子们脱离了田园的自由浪漫而无拘束的生活,走向读书,走向中国式有组织的生活,这是一种成长,也是一种告别。画面上,人物脸部的细微表情和神态表现特定时间的人物性格。人物典型神情的流露往往只在一瞬间,而作为摄影者的钱捍抓取到这丰富多彩的瞬间。合理利用侧光和逆光表达生机盎然,使得人物与场景富有质感。这就是由自由天真转向规范秩序的一种文化。
1988峨庄海上房村
《青年进城去,留下爹和娘》是一幅给人强烈震撼的作品。这是工业社会与城市化来临的特征。年轻人大量进城打工,留下谁在种地?两位老人家年老力衰弱,没有压场的石头碾,没有耕牛,更没有脱粒机,老人用竹竿敲打着麦粒。乡下的老人用最原始的3000年前的土方法在种地,这是石器时代前的生活。画面气氛显得艰难而沉重。而且前则景透露老太太的小脚。看到这样的照片,我猛然想起这样的村庄就会消亡的。后来听钱捍说,这个村庄果然没有了。中国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农村被遗弃,这是一个不得不重视的事实。
2020峨庄石沟村
《坐板凳》的照片,老太太手摸着板凳一头,而老爷爷在等着老伴坐好,不让板凳翘起来,两位老人的关爱细微之处,生动定格了这对老人相依为命、关爱体贴、白头偕老的感人故事。
乡村人物纪实是乡村纪实摄影的重要拍摄题材。这类人像的拍摄区别于摄影棚中的人像,它是环境和人像的结合,反映的是中国文化。这类人像摄影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气质,有一种思想在里面。纪实摄影,主要是记录人的活动,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我们对钱捍峨庄40年纪实摄影中可以做出这样的定性分析:1、这是由一个技艺高超、富有献身精神的摄影家深入人的生活中拍摄的照片,它抓取人类状况的现实本质,主要记录农耕文明走向现代文明的变化。2、用镜头真实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原貌,真正的了解并尊重被摄对象,不虚构、不粉饰,以抓拍的方式再现的真实的情景;3、纪实摄影是以眼睛对社会调查、对社会状况进行视觉描写,其中流露出拍摄者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心;4、解释人与环境,人与社会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解说性照片,能唤起社会良知;5、纪录历史、保存历史,留给历史。
由此,我们从钱捍纪实摄影中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纪实摄影的功能,纪实摄影具有社会引领价值、认识价值、审美价值和文献价值,好的纪实摄影作品是多重价值的完美统一。
(一)引领价值。好的纪实摄影报道要鲜明的弘扬主流价值观,发现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把握时代脉搏,挖掘出深层次的最能反映时代特点的精神观念,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峨庄纪实摄影,整个基调是健康的、向上的力量。特别是2016年后拍摄的大量作品,类似《手机》《网上直播》《农家旅馆》《观光游览车》等新事物提示新时代的到来。
(二)认识价值。纪实摄影,以人为本,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钱捍峨庄40年纪实摄影,最重要、最突出的是其认识价值。凡是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的纪实摄影报道都具有鲜明的倾向性,也具有丰富的隐喻特征,更具有多重的深度价值,也就是认识价值,上面的《山里的孩子》《青年进城去,留下爹和娘》等,都是这样的作品。
(三)审美价值。纪实摄影报道是用图片讲故事,所以图片具有审美性是钱捍一贯的追求。这些照片采用黑白影调,多采用环境人像的拍摄手法,以人为拍摄主体,周围的石头山村环境为陪体,创作出类似《奶孙在山路上》《屋角》《做饭》等人在山村等作品。画面构图优美,线条、光线、色彩、角度有机地统一起来,潜藏着丰富的审美意蕴。
2021峨庄下端士村
(四)文献价值。纪实摄影报道就是使社会生活直观化与对象化。钱捍峨庄40年纪实摄影是一个记忆仓库,这些在纪实摄影中所展示的对象,有些已然消失,有些正在消失。《耩耧》《打谷场》,也有多次出现的石碾与小脚,有文献价值。
钱捍峨庄40年纪实摄影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摄影家,秉承人道主义精神和善良准则,既对人类命运展现出深厚的理解和同情,更探索出内在的社会认识价值,最有分量的是一种文化价值。
03
对比是钱捍纪实摄影最为鲜明的特征
钱捍峨庄40年纪实摄影的意义,不仅在于展示纪实摄影强大的认识功能,还向我们展示对比作为重要的表现手段,普遍运用在摄影构图中。人间事物,总是在比较中体现各自特质的。孤立地写人、写事,往往特点含糊而苍白;两相比较,则形象鲜明。而很多的好照片更是两者兼备,甚至多者兼备,画面中冷暖、明暗、大小、黑白、曲直的形式冲突,大大提高了画面的表现力,而其中表现的人类与自然的内容对比,更加强化了照片的震撼程度。似乎觉得,钱捍的每一张照片里都有一个对比存在,是一场视觉对话。
对比是把具有差异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是艺术创作最普遍、最常见的表现手法。在相同的布局、相同的视觉元素中,形态和色彩的变化有时候会显得单调,但对比却能让变化显得与众不同。
1988峨庄村
《回想》是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太太,一天累下来,休息时似在回想什么事情。她90多岁了,一双小脚蹒跚着走过多少崎岖的山路。而背景上是两排明星青春靓丽的图画,与她的命运对比,可以勾起人们更多的联想。
《进城》4个人扛着牛皮口袋,《回家》是一个穿着时尚的姑娘回来,拿着皮袄。两张照片都抓拍在路上,放在一起焕起一种对比感觉。
1989峨庄大集
1988峨庄东东峪村
乡村中的“老物件”“老风俗”“老习惯”会勾起人们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感受到某个阶段的生活轨迹等。老物件通常给人的感觉是“老”和“旧”,在进行摄影创作时不仅要充分展现这些特点,还要拍出历史氛围感和岁月沧桑感。只有这样才能让老物件散发其独特的魅力。《老太太》压抑的农村背景透露岁月的沉重,而剪影式的小脚,有着沉重的负载,承受来自画面上方的压力,来自走过来路程的压力。《推碾》中烫发西装的新娘,终究被新的生活的沉重所束缚,推着石碾周而复始地转圈。而村头的稻草人、老棉袄、播种的耩耧,都留在钱捍的镜头里。《演出之前》中,表明古老的民间剧团仍然在深山里流行,人与山地是一种对比,衣服是一种对比,面演员口袋里露出的手机,则表明新生活的到来。
纪实摄影仅仅有热情是不够的,更需一种历史情怀与历史眼光,只有当我们明白了今天的拍摄必然会成为历史,这种情怀才能更大地激发我们的激情。钱捍40年的峨庄拍摄经历告诉我们,用摄影来叙述故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故事中的每一个细节不仅能需要记述者亲历亲为,更重要的是他时时刻刻具备的历史眼光。真实体验和真情实感的投入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摄影者历史观的指使,而纪实摄影真正的美学意义也在于此。
2016峨庄上瑞士村
对比从字面意思解释就是把具有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是艺术创作最普遍、最常见的表现手法。钱捍对比的表现手法在摄影中的具体表现主要在于把两种不同的事物、形体、色彩等作对照,如方与圆、新与旧、大与小、黑与白、深与浅、粗与细等等。通过把两个明显对立的元素放在同一空间中,经过设计,使其既对立又和谐,既矛盾又统一,在强烈反差中获得鲜明对比,求得互补和满足的效果。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钱捍很重视元素组成方面的对比。比如,人与人的组合对比、人与物的组合对比、人与景的组合对比,等等。什么元素进入画面,什么元素部分纳入,什么元素移出画面,等等,这个遴选和取舍的阶段,也是创作设计的重要过程。钱捍峨庄40年纪实摄影中出现最多的老夫老妻、奶奶与孙子。而他的代表作《山里的孩子》,是一个自由散漫的儿童生活与守规矩学生的对比,正是转变时刻的对比,使得他抓拍这一瞬间。从大的方面看,是旧的时期与新的时期的对比。在钱捍摄影中对比无处不在,你所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一切都存在对比关系,甚至对比不一定是实体的,虚与实也是一种对比,还可以是一种感官上的对比,《山里的孩子》便是一种感觉上生活的对比。
04
来自人民回归人民的钱捍摄影的峨庄现象
2020峨庄大集
钱捍峨庄40年的意义,在于展示钱捍所走的纪实摄影道路是一条来自人民、为了人民、回归人民的摄影家道路。钱捍从1983年开始调入大众日报从事摄影记者开始,四十年他一直是奔波在改革开放前沿,哪里有新闻,就到哪里去,始终像一个上紧发条的闹钟一样,一直保持着昂扬的士气,永不停歇地转动的眼睛和滔滔不绝的摄影作品,不间歇地在我们这个时代传递出钱捍的镜头语言。
1983年,钱捍30岁来到峨庄,面对这里相对陌生的人和事时,他压根就没有想到,从此和这里结下一生的缘。他的摄影意识开始在新闻和纪实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在新闻摄影中,钱捍必须用客观的眼光去摄取它们。开始多幅集市照片,属于此类。而后来峨庄摄影四十年所拍摄的那些人和事,充分发挥了钱捍的艺术想象力。后来,他来峨庄,就是创作,是一种带有新闻视野的摄影纪实创作。当投射进自己丰富情感的摄影作品展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看到了一个纪实的峨庄。
从钱捍峨庄40年里,可以让人读懂峨庄人的内心世界。一方面是吃苦耐劳、勤奋俭朴,淳朴厚道、友善和睦、乐观向上,一方面是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仁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钱捍峨庄摄影中爹与娘的关系,一如焦波式的深沉,而奶奶与孙子的照片一再出现,充分显示老辈人对晚辈的倾心的爱。1988年峨庄,老太太在场上扶着孙子,老太太与孙子与狗,1992年烧饭的奶奶、2021年山道上的祖孙、2023年百岁老人与七岁儿童,画面洋溢着亲切感人的力量。柏树村巨大树根上的男孩,隐喻以男性为主的传宗接代文化,这里面,有一种美好的东西充盈其中,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这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东西。
2016峨庄土泉村
2007峨庄柏树村
我们应当承认,大多数摄影者的事业与他的职业有关,退休了,事业便终止了。而钱捍不再在那种显赫的新闻现场出现的时候,也就是完成了自己的职责后,他把眼光转向峨庄,转向平民。他都是使用平视的眼光,用平等的身份出现在群众之中。峨庄照片后来集中出现2016年,那时候钱捍已经离开了工作岗位,他到这里大量的反映这里的人民的生活的对比,反映这个新时代的峨庄成为他的主题。如果说1987年后,是记录生产力的落后和生活的艰难,包括人们后来被认为一些黑暗面的东西。到了2016年,他想集中的表达新时代、新生活给峨庄带来新的变化,大量的新旧对比的变化都在这里出现了,手机、网上销售、旅游等等,告诉人们在这一个古老的村庄走进了新时代,或者说新时代走进了这个古老的村庄,充满着对新时代的热爱,记录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
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到将近70岁的时候,他重新回到了这片土地。
05
留给历史的钱捍摄影模式
在摄影展上,我做起了义务解说员,向来宾介绍照片背后的意义。
最后,我要说的是钱捍峨庄摄影40年的意义:一个是对于摄影家自己对于历史的意义,一个是摄影家对于峨庄未来的意义。
钱捍已经70岁了,一个摄影家长期在一线奔波,坚持40年,不光是对峨庄的坚守,也是对摄影事业的坚守。一个人到了70岁,是该收拾锣鼓家伙收场的时候了。在收场的时候也要想一想,我这一辈子最后留下的是什么?让历史记着的是什么?这确实是每一个摄影家需要思想沉淀一下的。
钱捍是非常勤奋的,他的“钱眼看世界”,每天都在微信上发稿。抗疫期间,哪怕封闭在家里,也不停下观察世界的眼睛,竟然搞出一个庞大的展览。可以算是不负摄影、不负时代了。然而人生是有限的,当到老的时候,我们回顾一想,我给世界留下什么?世界记着我什么,这需要思考。每个人都以自己特殊的印记,留在这个世界,让人们去回想。比如说,我也经常考虑,自己这一辈子做了很多事情,最后留下的是什么呢?作为曾经的摄影记者留下什么,我想来想去,农村改革那一整段历史是一段,是无可替代的。后来又选择一下,觉得农村的40个春节照片选出来,也算留下一个念头。从我更大的范围讲,我留下了调查研究的印记。晚年将围绕调查研究来构造我的学问体系和实践体系。这次来,见到很多老朋友,好几位是三十来岁时见的面,一晃都过了70岁了。感谢钱捍这次活动与大家重新相聚。正是年长者的聚会,使人想起这个显得沉重而有意义的话题。
到了21世纪初,摄影评价标准已经有了变化,不再以是否获奖来判定一个摄影师的成败,也不是以出多少画册,搞多少展览来衡量成就,而是看一个摄影师的作品照片是否有分量、有深度、有影响力和专业素质,还有一个,是特点,是流传于世的东西。
钱捍在前几十年新闻摄影领域是成就很高的,在我国纪实摄影界也是一员干将,一名先锋式人物。峨庄40年,是钱捍的一个标志。还有什么?需要总结,最终的总结和概括,毫无疑问还是需要钱捍继续做的事情,除了峨庄40年还有什么?哪些留给历史?
2023年2月20日,峨庄下端士村。李翠霞和肖玉爱志趣相投,一拍即合,在下端士村打造凤凰台风景区和峨庄艺术家之家。
还有一个问题是留给未来。就是峨庄这个地方,这次下端士村书记肖玉爱和女企业家李翠霞携手在峨庄建了艺术家之家,并成功举办了“守望峨庄四十年——钱捍乡土摄影回顾展”,用摄影助力乡村振兴,在山东乃至全国也是有标本意义的,它的意义在于摄影作为艺术的品种,作为一个样式,承载着文化艺术的功能,为乡村振兴中增添一道灿烂、亮丽的颜色,这是摄影界的贡献,证明摄影事业对现实农民的文化生活起到巨大作用。使摄影深深地融入现代化农村建设中,这个意义是显著的。
2022峨庄下端士村
当然,钱捍的峨庄40年摄影是一个开头,有更多的艺术品种在这里生根。团结和组织更多的艺术家、文化工作者到这里来落地,让这里变成一个星团,一个星系。当然,乡村旅游产业链要延长,包括民俗、艺术培训、康养、文化、旅游变成一个产业,这条路还很长。不光钱捍,还有肖玉爱、李翠霞的参与,乡村振兴是资源的整合。
钱捍到九间棚去看我,我告诉他在九间棚建立调查研究展览馆,是以此作为自己的终老之地。将来,当我们老的时候,这里就是纪念馆,把你的一生都放在这里。现在,钱捍举办守望峨庄40年展览,为后代留下一个旅游景观,也为摄影界在深山嵌上一颗珍珠,这是一个美好的事情。照着这个思路,还有很多事情要做。钱捍可以考虑把你的一生经历陈列在这里。这当然需要总结、再归纳,甚至是再创作。
2023峨庄村
百岁老人邵纯爱站在大照片前凝视着真实的自己,是生活的磨难,更是生活的憧憬。
有一张照片,是一个100多岁的峨庄老人,在儿孙们陪伴下来到这里看自己的当年。当初《上学》的孩子们也已经50多岁了,还可以继续拍下去。现在的少年再过一百年后,人们还在这里寻找着自己幼时的踪迹。这是下端士人、峨庄人的精神家园,同时,也是摄影家钱捍的精神家园,钱捍的摄影作品、摄影道路、摄影地位与摄影风格研究,需要归纳并陈列。
2022年7月,钱捍到平邑县九间棚村看望李锦。
人们若干年后再到这里来,记着一个叫钱捍的人,也记着1983年至2023甚至2033年的中国农村发展史与50年间的中国纪实摄影,当然也包括摄影事业对乡村振兴曾经起着增进文化交流的历史作用。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叫做钱捍摄影文化,像一棵大树永远守望在峨庄村头,像一座山峰,守望在中国文化大地上。
本文作者李锦在论坛上作主旨报告。
(文/李锦)
作者简介
李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新华社高级记者。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等。
重点做企业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工作。十八大以来,解读70多份党中央、国务院与国资委企业文件与会议精神,去年接受媒体500多次采访。被舆论界称为“中国国企改革舆论旗手”“国企政策新闻第一解读人”。
改革开放来所写“思路型”调查为4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1982年,邓小平听取汇报并称其对改革“有发言权”。
出版专著《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深度》等3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