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典籍、考古、美术、非遗……满屏精品尚未赏够,这几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类节目再次上新。见于岩画、刻于甲骨、铸于鼎盘、书于竹帛,有着3000年以上历史的中国书法与总台“大会”系列相结合,《中国书法大会》第一集《文化瑰宝》携三件书法经典作品重磅首播。
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2日当晚,《中国书法大会》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开播。节目以中国书法发展源流为主线,聚焦中国书法史上极具代表性的18件(组)作品,运用情景表演、讲述、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和最新科技手段,全景式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艺术和源远流长的汉字发展史,让受众沉浸式感受书法艺术之美,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获得坚定自信、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一开场就用笔墨书写向观众发送问候,这个书法“浓度”很高的节目一经播出,就收获众多书友热议。《中国书法大会》首集在央视频同步直播,央视频六小时观看量突破880万人次。
新“大会”开播
如何书写新时代的精气神?
古往今来,一代代书法家用笔墨记录时代,用书法传承文化,留下了很多震撼人心、流传千古的经典名作。墨色有深浅枯润,笔法有虚实疏密。中国书法文化博大精深,如何用现代光影艺术呈现和解读一件件蕴含中华文化精气神的书法经典作品,展现中华民族特有的美学精神和文化内涵,需要审慎对待。
2022年2月,总台与中国书法家协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书法大会》开机启拍。策划阶段,总台台长慎海雄建议节目组不要急于求成,要稳扎稳打,精雕细琢,先学习和积淀,可以先制作一个样片,待模式和内容打磨成熟以后再进行后续创作。
导演组透露,在一年多的策划制作中,节目主创人员专程拜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书法家沈鹏等多位书法界大家,请教他们对节目的建议,最终确定以“经典赏读+互动答题+现场书写”三个环节作为节目主体形式,回归书法本体,体现书法特色。
首集节目选取了《泰山刻石》《兰亭集序》和《沁园春·雪》三件书法作品,用时间跨度长达两千年的书法故事讲述中国大历史。
《泰山刻石》文化大一统的先声
《泰山刻石》既是秦始皇东巡、泰山封禅的见证,更是“书同文字”的历史记录,不仅意味着国家版图的统一,更是文化的统一,为汉字成为中华文明的维系纽带扣上了关键一环。而李斯所创造的小篆,也成为后世学习书法的入门。
图为《泰山刻石》原石,以及20世纪80年代朱复戡复原的《泰山刻石》全文
《兰亭集序》“一部兰亭序、半部书法史”
公元353年,王羲之与诸友人在兰亭雅集,创作出《兰亭集序》,后世唐太宗称其“尽善尽美”对其“心摹手追”,由此奠定王羲之的“书圣”地位。此后唐宋元明清历代书法家都以尊“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正宗,纷纷临摹“兰亭”,书法艺术因此赓续文脉、代代相传,《兰亭集序》也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唐冯程素摹本
《沁园春·雪》历史转折处的伟人手迹
《沁园春·雪》作为一篇重要的毛主席诗词,它诞生于长征而发表于重庆,一朝流传、天下皆知,这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传奇。1945年,赴重庆谈判的毛泽东用两件《沁园春·雪》手迹与柳亚子唱和,为历史转折处留下温情而生动的一隅。
《沁园春·雪》是毛主席比较喜爱书写的诗词作品,节目组经过多方查找,为大家呈现了八个版本的《沁园春·雪》手迹,从书法艺术中看到伟人的胸襟和气魄。
八个版本的《沁园春·雪》
书友的快乐
李斯向你发来一个“可”
《中国书法大会》总导演王珊说:“书法大会的最大特色就是书写,这也是区别于其他节目的最大亮点。”节目组将书写融入各个环节,将一切可写的元素,都用书法体现出来。书友的快乐,感受到了吗?
开门见“书”,用书法打个招呼。节目组邀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为节目题写片名,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篆刻委员会主任王丹为大会治印。节目开场与观众打招呼的方式也采用笔墨书写的方式。
节目的现场互动不仅有答题和采访,更专门设计书写环节,用临写或创作的方式致敬经典,展示现场书法爱好者的个人风采。导演组谈到,《兰亭集序》从诞生到今天刚好1670年,在新时代,在《中国书法大会》的舞台,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致敬书圣、致敬经典呢?
作为全场集体临写环节,全文324字的《兰亭集序》,看起来很燃,写起来很难。全文临写,30位书友也无法一一展示。导演组想到可以选取每个人所临写的一部分,共同组成《兰亭集序》,并用AR技术进行活化、拼合,最终实现了《中国书法大会》版《兰亭集序》。
图为由30位书友作品(局部)集合组成的《中国书法大会》版《兰亭集序》
如何让节目中的书法知识问答更有参与感?节目组从书法作品的落款钤印中汲取灵感,从古代著名碑帖中集字制作成“名家点赞章”,嵌入当下生活中的情绪表达,作为选手答题正确的奖励。
李斯的“可”、王羲之的“独具慧眼”、毛泽东的“胜”……有趣更有意蕴的点赞章,让千百年流传至今的书法作品,离我们的生活更近。有网友自发解读:“中国书法大会节目答对题的给个‘可’字印章,就是正确、对、点赞的意思,中国文字与时俱进,‘可’字又有新义了。”导演组透露,节目共研发了45款印章,下一集还会有哪些名家为你点“赞”?持续追更,还有更多惊喜。
言为心声,书为心画。《中国书法大会》仿若曲水流觞的兰亭雅集,名家、爱好者和观众通过书法作品相互致意、心意相通。语言学家姜亮夫说过,“整个汉字的精神,是从人出发的。”书法作品在岁月沉淀中焕发出的文化影响力和精神感召力,由书者传递、由观者领悟,一场跨越时空的交流,在此发生。
细节体现美感
这个节目为什么好看?
作为总台“大会”系列首次在书法领域的创新和拓展,《中国书法大会》如何接棒,继续书写总台精品文化节目的金字招牌?看完节目后,书法爱好者自不必说,还有众多网友感受到了书法艺术中浸润的中华文化之美。
不少熟悉“大会”系列的网友说,终于等来了书法大会。“今晚正值总书记关于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的座谈会讲话发表,书法大会播出的时机恰到好处”“中书协和央视办的一件大好事,助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CCTV1《中国书法大会》第一期,开头是李斯泰山石刻,然后就是王羲之兰亭序,来劲”。
书法艺术之美,网友感受到了。“美是拾级而上的,对美的感受也是拾级而上的。作为从小学写汉字的中国人,终于能拾级而上,感受到源远流长的书法文化的美,感受其中的几何美、精神美、故事美等等,很难得,很幸运。”
网友认为,节目有助于弘扬和普及书法知识。“今晚中国书法大会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播,书法传统文化越来越被重视了,中国书法值得发扬”“中国书法大会今晚上线,无论如何,都是对书法的推动”。
展示书法魅力,书写时代精神。《中国书法大会》的舞台之上,不同时代的同框对话,让书法作品迸发出更加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
舞台之外,文化学者和书法名家的深度讲解,从“为什么经典”到“好在哪里”再到“如何欣赏书法艺术”,正本清源阐释中国书法艺术的正统与源流。现场书法爱好者笔下,流淌的是点滴生活中的字字情深。书法艺术的时代魅力,正在于此。(来源:CMG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