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为画材赋诗魂,百道工序技艺馨,四代接力李海红,非遗传承勇创新。
这是我给棉絮画第四代非遗传承人李海红写的一幅书法,并借用郭沫若的《凤凰涅槃》题为《棉絮涅槃》。
棉花被制作成人类裹体御寒的衣服被褥、御寒用品,成了温暖温馨的代名词。亦因用于制造火药而带上了血腥味。又在文化手艺人那里成了绘画的材料,被雕绘成了棉絮画作品,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娱悦。
喻棉絮画是棉花的涅槃,是因为由棉花到棉絮,再到画材,再到成画工艺品,如唐僧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的磨难,走过了千山万水的路程。
棉絮画是画却不用笔不用墨,以画为稿,以棉絮为材,以手为笔。通过选、染、烘、撕、扯、揉、捻、铺、贴、粘……等几十种手法技法做成富有立体感、棉绒绒的中国画。
棉絮画是中国绘画和手工艺结合联姻的产物。需要制作者同时具有中国画的功力和棉絮画的技能。制作者要心中有画,手上有技,做到心到眼到手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在李海红的棉絮画工作室里,看着眼前那一堆五颜六色的棉花,我的脑海里立刻幻象出小时候母亲、大娘、婶子们纺棉成线,为织出花花布,在自家做饭的大铁锅里给棉线煮染上色的景象。立时对棉絮画有了一种似曾相识故人来的感觉。
棉花作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受到人们的喜爱,按触之久便有情愫,继而会有手工制作成玩艺儿在民间流传。这种手工制作在逐渐发展过程中,与喜欢民间工艺品的中国画家乃至西洋雕塑相遇,碰撞出艺术的火花,从而使棉絮画完成了最终的涅槃,升华成高雅的艺术品。
棉絮画在陕西、西安这方热土里走过了初创、成熟、高峰(光)、发展的百年历程。有序传承了四代人。第一代是陈振海,后传于陈步澜;第三代传人李福堂,李海红是第四代传人。
第三代传人李福堂筑起了棉絮画的第一个高峰!无论在材料的质量、絮雕的手法(工序)技法,构图、画面,成画等方面取得了全面的突破升华,开创了棉絮画的新局面,推动棉絮画达到了新高度。
他开创了棉絮画由小制作向巨幅大制作的转变,单色少色向五颜六色的拓展。他创作的棉絮画虎、龙,把棉絮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富有夺人眼球、摄人心魂的感染力。技法品格均臻完美。他的作品在北京等地展出引起轰动。
李福堂于棉絮画之功绩,犹如李杜之于唐诗,苏柳之于宋词也。
江山代有才人出,新时代新时期,做为第四代传人和非遗传承人,李海红扛起了棉絮画发展前行的大旗!
李海红是李福堂的长子。从小耳濡目染,子承父艺,势所必然;继往开来,任重道远。
李海红的优势在于家学渊源,父辈的耳提面命;在于经过几代人的经营,棉絮画己瑧成熟,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工艺技法心法。更在于他自已心中有梦有愿景有追求。
李海红对非遗的坚守,来自于他的一份承诺。第二代传人陈步澜在弥留之际拉着李海红的手说:“海红,棉絮画这杆大旗以后就交给你来扛吧,要像你父亲那样,把咱们的棉絮画发扬广大,薪火相传下去。”他的父亲对李海红更是期望有加,寄情犹深。
正是这份托付、这份承诺,让李海红难以停下前行的脚步!
作为第四代传承人,李海红把真挚的爱、深深的情融进了棉絮画;棉絮画也是融入了他的血液脉动。
作为第四代传承人,李海红经历了继承的艰辛、守成的重负和创新的探索。他有过探寻的迷茫,更有过成功荣誉的喜悦。
作为第四代传承人李海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中国棉絮画非遗传承人、研究会会长、带动形成了几百人的棉絮画队伍;他开创了山水棉絮画的新路子新工艺;他推动了棉絮画进校园进社区的普及推广;代起了洋学生,探寻对外民间交流途径…
作为非遗传承人,李海红的棉絮画也面临着新时代人们对传统工艺品的新需求,面临着这些新需求日新时新的快速变化迭代。
如何跨越其父李福堂筑起的那座高峰?如何推功棉絮画这朵古老的民间艺术之花适应新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人们的审美和艺术需求?寄望于李海红的守正创新,期待于李海红们的积极劳作不懈耕耘!
祝愿李海红梦想成真,祝愿棉絮画前程似锦!(文/秦岭樵夫 美篇)
画家简介
李海红,从小在棉絮画传承人、著名书画家、李福堂的培养下,学习传承有千年文化渊源的棉絮画。坚持四十余年来悉心领悟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棉絮画利用棉花的延展性通过三十余道工序来制作的浮雕艺术品,棉絮画种类繁多,技法灵活多变,将点染笔墨情趣的棉絮升华为具有立体感强的人物造像、花鸟、山水等作品。
上世纪八十年代棉絮画已走出国门,被美国、德国、法国、新加坡等国家友人给予很高的评价和赞誉,以丰富的姿态呈现给人们,从视觉、收藏、品味、价值等,在各领域有着现代艺术提升。
2004年李海红的一篇散文“棉絮画和我的父亲”而被大家所熟知,国内外友人称其作品为“东方立体国画”,成为艺术新亮点。近年来,带领着上百位对棉絮画传承发展热爱的同仁们探索创作,参加文化部门举办的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宣传了我们的民族文化精粹。多次被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网络媒体都加以报道。其代表作品有:《报春图》《荷花》《旭日东升》《志在千里》《抗疫必胜》《青山绿水》等,同时2019年参加第三届(福州)世界文化遗产主题博览会作品《棉絮画牡丹》获得金狮奖,被中外名人艺术院聘为研究员。